众专家畅谈WTO零部件关税争端问题(二)
盖世汽车网:业界有一个看似矛盾的问题——虽然各整车都在中国加大国产化率,但是很多核心零部件比如说变速箱、发动机里面的关键件,还是采取进口组装的方式。
贾新光:还有安全件、环保件等。
冯淑娟:这是因为零部件的国产化虽然能够有效降低整车成本,但会伤害国外的零部件制造业。随之会带来诸如就业等负面影响。
盖世汽车网:这样一来,整车之中进口零部件的价格占整车成本的比例就有可能高于国产化率。
冯淑娟:的确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所以第三条的实施会使得整车厂为了降低成本而强迫某些关键配套零部件企业实现国产化。这两天包括加拿大的贸易部长,美国的一个官员都是说此举严重阻碍了当地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利润,导致了它成本很高,不得不转移到中国生产。这是我觉得这是美国和欧盟控告中国的最主要的原因。
贾新光:冯主编说的很到位。贸易争端的实质是成本问题,然后才是关税问题。
盖世汽车网:也就是说虽然整车厂在中国投资,零部件供应商可以选择本土化也可以选择通过进口的方式进来。而这种进口方式同样的享受到了关税的优惠,如果这种方式被堵住了,对国外的零部件供应商将会如何呢?
冯淑娟:我去年两次去了美国,在此之间参观了当地的一些零部件企业,感觉到他们受损严重。其中有家企业关闭了在美国的全部四家工厂,将其中三家转移到中国来生产。而另一家去了别的国家,处境凄惨。虽然与这次纠纷的内容无关,但他们把这个归咎于这个规定。
盖世汽车网:也就是说此次争端的实质更多的是一个借口?
贾新光:国外零部件企业的衰败和利益损失,实际上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不实施国产化,就意味着无法降低成本,整车厂的竞争力就会下降。反过来整车厂要求竞争力,必然会倚重于本土化的企业。即使没有这个《办法》,一样会形成这样的结果,国外从《办法》中找到了一个借口。
冯淑娟:其实国外的零部件企业往中国转移已经是进行了很多年,这个政策出台才三年左右。因此《办法》不是影响其竞争力的直接原因。那么是什么呢?中国本土的零部件企业已经慢慢的发展起来,与之同台竞技了。
冯淑娟:中国零部件企业技术提高,又维持了较低的成本,这对外资企业的打击较大。这是让他们焦虑的直接原因。而且成本又低,技术水平起来了,这样的情况下,肯定竞争力超过他们了,我觉得应该是这样,不一定是直接影响的原因。
贾新光: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外资零部件的进口利好因素冲淡了外资企业的成本焦虑。对国内零部件出口不利,此次争端也带的有这样的背景。
盖世汽车网:有没有成熟的例子,因为国产化不够积极而吃亏的例子。
李征宇:大众算一个。
贾新光:大众迈腾因日本厂家配套变速箱供货不及时对销量的影响非常大的。
冯淑娟:我觉得是这样的,你看现在韩国和日本的方法就是把他们在国外的整个的配套体系都跟进来,两个国家的厂商都是这么做的。但是在中国他们做法又不尽相同,日本人比较实际,进了中国以后就是按照中国的成本来算,然后减配置啊,现在的做法很多都是减配置,不能说是偷工减料了。然后适合中国人用的方面,车子做的很花哨。
韩国车的品牌形象本来就不高,然后它的成本又一直按照他们在国外的水平算。我说一个可能别人不知道的,就是有时候他甚至把中国买的东西运到韩国去,然后再进口来,然后按照进口价算。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它的成本下不来,成本下不来,竞争力肯定就不行了。
贾新光:韩国还有一个因素,就是整车来了以后,就是把零部件给带来了,但是零部件也是组装,零部件没有再进一步的在中国布点,所以说还是零部件的KD方式,这样子就是成本下不来,第二个就是冯老师说的,日本和韩国不同的,还有一个点,日本的零部件企业是三大公司配套的,所以它到广州以后三大公司都跟过去了,所以说一家拖三家,对零部件企业而言生产规模大,成本下来了。那么韩国的企业呢,除了现代就是起亚了。这也是一个问题。
盖世汽车网:现在有的汽车厂商刚进入中国几年就号称国产化率达到70%—80%,但是会不会存在因为大量零件通过一二级零部件企业进口组装到总成上,进而形成某一车型国产化率有“注水”情况?
贾新光:这个现象比较复杂。拿凯美瑞来说,虽然它号称已经达到70%—80%的国产化率。但这个数值只是意味着这些总成在中国生产的,如果把这些总成再进行分解,细化到单个零部件,就很难保证进口件低于30%。
盖世汽车网:也就是说这里面其实有空子?
贾新光:《办法》设计的非常严密,已经细化到总成的零部件这个层面上了。总成构成整车特征,不能简单的组装来胡弄了事。第三条规定之所以暂缓实施,就是为了给整车厂及一二级零部件企业提供更多的准备时间。没有第三条,就容易造成“伪国产化”问题。以凯美瑞为例,它在未建设整车厂之前,先将车身和发动机国产化。有了这些条件,进口的其他零部件便不具备进口整车特征了,其他条件在第三条暂缓实施的情况下就不再追究了。
盖世汽车网:那么这个发动机的零部件是不是也有很多的是进口呢?
贾新光:至少发动机里面的缸体、缸盖、活塞、连杆、曲轴等构成整车特征的部件需要国产。然后道车身厂,冲压、焊装、涂装等必须要有。这两大总成拿下来之后,其他的就不管了。这个政策再研究,第一:你要是把车身和发动机都拿下来以后,其他的不管了。第二:如果仅仅是车身,或者是是发动机,其他的必须再有一个总成。第三条就是说你车身和发动机什么都没有,再加上进口超过60%就是构成了整车的特征。所以这个政策是非常有琢磨头的。
专家热议(一):WTO零部件关税争端重提国产化问题
专家热议(三):争端的启示:沟通比保护更重要
(未完待续)
盖世汽车网原创 转载请联系:021-51699066-859
本文不代表盖世汽车网观点 仅供参考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701/29I16770C302.shtml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简历投递:zhaopin@gasgoo.com
客服微信:gasgoo12 (豆豆)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