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中国汽车工业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大众、标志等国际巨头纷纷到新兴的中国市场“淘金”;20世纪90年代,中国诞生了奇瑞、华晨、吉利等中国自主品牌车企;如今中国汽车市场以及汽车企业逐渐走向成熟,奇瑞、华晨等中国车企纷纷“走出去”,并能够在埃及、俄罗斯等新兴汽车市场中崭露头角。
具有优势地理位置和巨大发展潜力的埃及,是国际汽车厂商争夺周边市场的“桥头堡”。据悉,目前埃及各种汽车的保有量约为550万辆。由于 汽车工业基础薄弱,埃及市场囤积了宝马、通用、大众等30多个国际汽车品牌,而新晋进入的奇瑞等中国车企正异军突起,在埃及市场形成“中系车”阵营。
奇瑞引导“中系车”埃及风暴
据韩新社报道,2007年上半年,韩国乘用车在埃及市场占有率为35.9%,居第一位,但同比下降8.9%。相反,中国乘用车在埃及市场销量达到5888辆,同比增长6.5倍,市场占有率也从1.3%猛增至7.3%。
韩方认为,在埃及新车市场销量一直领先的韩国汽车遇到了强劲对手,中国汽车已经成为韩国汽车在埃及市场的最大“威胁”,奇瑞无疑是引导这场中系车“风暴”的主角。
据奇瑞汽车中东/非洲大区副总经理丁嘉铭介绍,目前奇瑞在埃及的销量可以用火爆来形容,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市场份额就已经占到第5位。在埃及每年13万左右的新增销量中,奇瑞的销量迅速上升到一万辆。
统计数据显示(见表一),2006年6月奇瑞汽车在埃及乘用车市场占有率为1%,到2007年6月已经达到7%,同比增长652.7%,成为前五强中发展势头最迅猛的车企。
奇瑞抢滩新兴市场前景广阔
奇瑞在埃及市场取得的巨大成就实属来之不易,在埃及市场打拼多年的丁嘉铭坦言:“奇瑞遇到的困难不少,比如通关壁垒、技术壁垒以及其他牵扯额外成本的消耗。”而随着埃及政府对于投资政策的调整,奇瑞的发展阻碍将逐渐被清除。经合组织(OECD)7月发表声明称,埃及目前正在进行的卓有成效的经济改革,让更多的行业享受到外国投资的利益,针对国际投资者的门槛已经消除。对于以合资组装为主的埃及汽车工业来说,放宽对国际汽车企业的投资限制是必然趋势。
近年来,埃及经济改革不断深入,呈现出良性的发展态势,带动了市场的复苏。对于奇瑞在埃及市场的发展前景,丁嘉铭表示:“埃及汽车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奇瑞会进一步拓宽销售和服务网络,不排除再推出新车型、拓宽产品线的可能性。”
据悉,作为沟通印度洋与地中海的唯一要冲,埃及在亚非欧地区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业内分析人士表示,埃及已经成为中国汽车企业抢滩周边市场的“桥头堡”,奇瑞在埃及市场占得先机,为下一步进入更加广阔的非洲、中东乃至欧洲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701/13I7498C102.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简历投递:zhaopin@gasgoo.com
客服微信:gasgoo12 (豆豆)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