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10万辆”的目标看似依旧遥远。
据乘联会公布数据显示,哪吒汽车10月累计销售1,003辆,相较9月1,001辆的交付成绩并无太大变化。自合众汽车将品牌更名“哪吒”以来,对于销量的提升作用并不显著,哪吒看似依旧“年幼”。
其实,2019年对于哪吒汽车而言并不平凡,无论是其位于江西宜春规划年产能10万辆的第二座自建工厂正式开工建设,还是相较其它新势力造车手握“双资质”的信心满满,还是其一年以来不断补充的高管团队,一切都在按部就班的进行。
随着《哪吒之魔童降世》热卖,作为电影唯一的汽车类合作方,哪吒汽车的跨界营销赚足关注,也促使其从原先的“合众汽车”正式更名“哪吒”,进一步挂靠IP热点。不可否认,在品牌声量的营造方面,哪吒汽车已经走出一条符合其自身特色的路线,但是仅从销量表现而言,市场反馈寥寥。所以困扰哪吒汽车的主要问题除品牌之外,还有其它。
细分市场趋于“饱和”
众所周知,目前哪吒汽车旗下在售的主力车型只有2020款哪吒N01一款车型。作为一款纯电A0级纯电小车,其提供等速续航380km中续航与430km长续航两个版本共7款配置车型,补贴后统一价格从6.68万元到 7.99万元不等。仅从产品力与性价比而言,相比同级别传统车企与其余新势力车企的A0级产品而言,竞争力相对较好。
同时,依靠“哪吒”这一大流量IP,在车型受众上更加偏向年轻群体,后续还推出了“变形金刚”涂装的特装版哪吒NO1。用尽全力的背后,是哪吒汽车想要迅速抢占该细分市场的野心。
但是仅从近来几月实际销量表现而言,好像很快到达了销量“瓶颈”,无法找到突破口。而究其背后的主要原因,或许还是因为中国A0级乘用车市场的快速萎缩。萧条之下,任何一家车企的生存都不容易。
其实,根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数据,2018年上半年,纯电动A00级车型累计销售15.64万辆,占比44.41%,纯电动A0级车型累计销售3.20万辆,占比9.09%。换言之,A级以下新能源车型销量占比达到55%。
而到2018年下半年,A00级新能源车销量呈逐渐下滑趋势,6月A00级新能源车月销量为1.67万辆,同比减少25%,纯电动乘用车中占比34%,占比下滑28%。不过从2018年全年销量来看,A00级与A0级市场的“利润”依然足够客观。
进入2019年,A级以下车型的市场占有率快速下滑。据统计截止1-6月,A级以下车型占比已剩17%左右,昔日辉煌早已不复存在。整个市场对于A级以下车型的补贴逐渐削减、单车利润率的下滑成为“杀死”这一细分市场的主要原因。
所以对于哪吒汽车而言,不是NO1这款车型存在缺陷,而是该细分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后续的发展潜力甚微,想要身处该板块继续寻求突破,看似愈发艰难。
“哪吒U”才是关键
如果说哪吒汽车的销量“瓶颈”是由于亦如市场趋于饱和的外界因素导致,那么其Q4季度即将到来的旗舰车型哪吒U能否成为新的“突破口”?
身处车市寒冬之下,新能源领域相比A0级市场的惨淡,SUV市场的热度依旧不减。哪吒U作为哪吒旗下的第二款车型,定位于紧凑型纯电SUV,定位于威马EX5与小鹏G3相似。并已于今年上海车展已开启预售,共推出四个版本,综合补贴后官方售价分别为:400 U创版15万元、520 U创版17万元、520 U享版19万元、520 U酷四驱版21万元。
据不久之前曝光的量产版本哪吒U官图显示,外观方面,其车头采用封闭式前格栅带有点阵装饰,“T”字形的大灯组,贯穿式LED灯带融入品牌LOGO。内饰方面,采用三块车机屏幕联动额设计。此外,在其左右两侧的A柱上,还有4块显示屏来形成“透明A柱”,并支持L2.5级智能驾驶系统。
虽然其最终版本车型还未交付,产品稳定性究竟如何还是未知。但是仅从曝光内外饰设计与续航表现而言,与同级别竞品相比并不“落后”。
所以待哪吒U正式交付之后,如果能维持类似小鹏G3、威马EX5月销2000辆左右的成绩,加之NO1近1000辆左右的销量补充,哪吒汽车将会正式进入新势力头部。
但是一切美好未来的实现,都是建立在市场环境足够理想的基础之上。紧凑型纯电SUV市场的巨大份额,哪吒汽车想要抢占,其它新势力与传统车企同样“窥探”。进入2020年之后,伴随其它品牌强产品力的车型推出,这一细分市场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届时才是哪吒U面临真正考验的时刻。
此外,面对逐步严苛的市场环境,其余二线新势力品牌的首款产品均不同程度的出现延期交付,但愿哪吒U不要食言,至于其“3年10万辆”的目标看似依旧遥远。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9/11/12I70138626C110.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