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间收购的例子并不少,但若要轮真正做的成功的,吉利收购沃尔沃则是其中之一。自2010年吉利从福特手里买下沃尔沃后,双方业绩屡创新高,而在资源整合、协同效应亦不断增强。
近日,吉利官方渠道发布信息称,吉利汽车与沃尔沃汽车正在探讨合并旗下发动机业务的可能性,其目的是希望建立全球领先的动力总成业务单元,研发、生产领先的动力总成及混合动力系统。根据计划,新业务单元将成为独立的动力系统供应商,也可以为其他整车厂商供货。不过,此项计划目前仍在讨论过程中,尚须得到沃尔沃工会、双方董事会及两国监管部门的批准。
而从吉利官方信息,以及双方近年的战略规划部署及运营情况等方面来看,此次计划合并发动机业务释放了以下三方面重要信息。
抱团减压 加速电气化布局
近年,电气化转型成为各大车企的主旋律,并陆续发布相关战略目标。如戴姆勒宣布到2030年,电动车型(包括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将占据乘用车新车销量一半以上的份额。丰田计划到2025年电动化汽车年销量达到550万辆以上。而吉利与沃尔沃亦在此方面展开了积极布局。
早在2015年,吉利全年的汽车销量仅为53.85万辆,其中新能源车型的销量微乎其微之时,便大胆提出了蓝色吉利行动战略,计划到2020年产销量达到200万辆,其中新能源产品占比达到90%。此后,在2018年吉利博瑞GE上市发布会期间,又公布了其未来新能源方面的规划,表示将在3年内推出30多款新能源和节能车型。
而沃尔沃汽车亦宣称,到2025年左右,出售所有车型中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各占一半。
愿景是美好的,然电动化领域的巨额投入让汽车制造商们不得不想办法优化资源以节省成本,此次吉利与沃尔沃计划合并发动机业务就是最新的例证。双方可通过规模化效应来削减成本,整合资源、团队及技术,打造更加先进的动力系统。
对于沃尔沃来讲,可以更加专注于研究电动车,将从新业务单元采购高效动力总成和混合动力系统。而对于吉利而言,新业务单元生产的清洁高效动力总成和混合动力系统,将会由旗下的沃尔沃汽车、吉利汽车、领克汽车、宝腾汽车、路特斯、伦敦电动汽车等品牌搭载,可以进一步强化各品牌间的协同效应。
对于双方此次举措,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沃尔沃自身的体量相对较小,但它在研发、更新方面较为先进,资金投入相对较大;吉利作为一个大集团,其体量很大,在这方面需求较大,与沃尔沃合作可形成共担、共享的结果。这种共享研发的情况,在国际大集团的今后发展中将成一个必然选择,也是大趋势下的必然结果。”
混动技术依然是双方开发重点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计划合并发动机业务对外发布信息中,提到一个关键点,那就是混合动力汽车。
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吉利汽车集团CEO、总裁安聪慧表示:“在全力推进电动化进程的同时,我们仍将加大对清洁高效动力总成及混合动力系统的研发投入。”而沃尔沃汽车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汉肯·塞缪尔森(Hakan Samuelsson)亦指出,混合动力汽车需要最优质的发动机。
在新能源乘用车领域,虽然目前纯电动占据较大比例,然在没有完全解决续航里程、充电配套设施、安全等问题时,混动车辆对于车企和消费者而言不失为较佳的过渡方案。因此,大多车企在开发纯电动车时,依然会将混动作为并行技术开发路径。
据了解,吉利新能源产品在MHEV轻混、HEV中混、PHEV插混、1.5TD增程式混动等均有覆盖。
而沃尔沃基于不同的车型平台,长期进行插电混动技术开发和产品布局。众多的车型家族从90系、60系到40系,现在均可提供插电式混合动力选件。
从循序渐进汲取到深度融合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吉利今日的成功与沃尔沃强大的技术背书密不可分。最初收购时,吉利集团获得沃尔沃汽车100%股权的同时,也拥有了其10963项专利和专用知识产权。
不过,当时在并购协议中有一条则是“吉利汽车不得直接使用沃尔沃汽车的技术”。为此,吉利在技术的汲取上采取了循序渐进的策略。
相关资料显示,2012年3月,吉利与沃尔沃达成技术转让协议,自此沃尔沃逐步向吉利转让其技术。同年12月,吉利汽车与沃尔沃签署了三份技术转让协议,包括GMC升级平台,车内空气质量控制全系统和GX7安全革新技术。而2013年2月,吉利集团与沃尔沃汽车在瑞典哥德堡成立了中欧汽车技术研发中心(CEVT)。 2017年8月,吉利集团与沃尔沃汽车又成立了两家合资公司。一个是吉利-沃尔沃技术合资公司,另一个则是领克汽车。通过共同研发和交流,进一步强化“技术共享”。
而此次发动机业务的计划合并,由原来的借鉴、合作开发,发展到未来的毫无保留、产品共用,并延伸业务至供应于整个行业,这不失为双方技术深度融合的又一重要创举。
据了解,目前,沃尔沃汽车和吉利汽车旗下从事发动机研发、采购、生产制造的员工分别有3000名和5000名左右,这不仅是团队的大聚合,也是智慧和经验的一次聚集融合。官方信息表示,计划中的合并不会对现有员工队伍带来影响。
综上所述,吉利汽车与沃尔沃汽车在动力系统的深度融合和整合,无疑会使双方在研发、生产、采购及运营方面的规模化效应得到进一步提升。此外,在竞争日趋激烈,技术变革加速的新形势下,车企要想提升自身竞争力,减少开发成本及投入风险,融合与抱团是个不错的选择。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9/10/100126332633I70131752C109.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