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吉利汽车发布其2019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报告显示,集团总收入(不包括领克合营公司的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下跌11%至人民币475.6亿元;而净利润相较去年的66.7亿元同比下跌40%,为40.1亿元。
车市下行 总收入与净利润双跌
客观来讲,吉利上半年总收入的下降与车市整体下行有直接关联。据中汽协统计,上半年中国市场整体乘用车销量同比下跌14.0% ,而自主品牌乘用车总销量同比下跌21.7%,整体市场的降幅大于预期,这对于每个车企均是不小的冲击,吉利亦不可避免。
数据显示,吉利集团2019年上半年共销售651,680辆汽车(包括由领克合营公司所出售的领克品牌汽车销量),同比下滑15%。对于销量下滑主要原因,吉利方面表示,在车市现有境况下,集团主动减少了经销商总库存为防备中国汽车市场在不久的将来或出现持续疲弱。
而对于上半年净利润大幅下跌原因,吉利则指出,从2019年七月开始中国很多地区提前正式实施国六排放标准,而集团上半年为减少经销商库存主动提供了较高的折扣和优惠措施从而削弱毛利率表现。与此同时,为保持集团产品在车市疲弱时的竞争力,同期的销售及分销费用不得不维持在较高水平。此外,期内行政开支费用增加了53% ,主要是过往数年对研发作出的大量投资导致摊销及折旧费用增加所致。
市场下行新品投放未减 新能源依然是重点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上半年吉利集团整体呈现下滑状态,但在不少地方亦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如在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市场占有率由2018年上半年的14.8%增加至2019年上半年的15.3%。此外,在车市下行的情况下,吉利新品推出的速度始终未减,从上半年看,平均每月至少有一款新车上市。且在新品上,吉利也在进行着更多的尝试,当中包括首款MPV嘉际,全新豪华电动轿车车型几何A、全新高端跨界SUV车型星越等,其中,星越为基于吉利控股和沃尔沃汽车共同开发的紧凑型模块化基础架构CMA上开发的首款吉利品牌车型。
此外,从上半年推出的车型中发现,新能源依然是投放重点,并致力于为所有主要产品线增添新能源和电气化汽车版本。上半年帝豪GS/GL(即帝豪GS MHEV、帝豪GL PHEV及帝豪GL MHEV)、缤越(即缤越PHEV及缤越MHEV)、星越(即星越PHEV及星越MHEV)及嘉际(即嘉际PHEV及嘉际MHEV)之新能源和电气化汽车在中国市场推出。 数据显示,吉利2019上半年共出售57,600辆新能源和电气化汽车车型(包括领克合营公司所出售的领克01 PHEV及领克02 PHEV的 销量),与同期相比上升约三倍。
而对于之后新品的推出,吉利集团在其财报中亦指出,在未来十二个月,集团计划推出第二款MPV车型,应可为本集团提供额外增长动力。此外,还计划推出一款全新紧凑型SUV车型以进一步丰富集团在SUV分类市场的产品组合。另所有主要现有型号的升级版和新能源和电气化汽车版本也计划于2019下半年推出,有助维持本集团于中国A级轿车及SUV市场的领先地位。
主动调整 应对变局
如今2019已经步入下半程,但依然未看到车市的好转迹象。此外,中美贸易争端引致的不确定经济环境、国六的实施、新能源补贴的退坡等亦使2019年的汽车行业面临更大的挑战。
面对此,吉利主动将年度销量目标由151万调整为136万辆,而最新数据显示,前七个月已经完成了目标的55%。
此外,“走出去”亦是吉利一大重要战略,在上半年的数据中,集团的出口销量大幅上升344%至38,619辆,占总销量5.9% ,而2018年这一数据仅为1.1%。吉利表示,此乃由于成功推出更多新产品至出口市场,以及主要出口市场的销售网络及管道获升级所致。
不仅如此,吉利的走出去还表现为在外买企建厂。2017年,吉利收购了宝腾汽车49.9%的股份,并在马来西亚宝腾工厂引入了吉利品牌旗下博越车型。资料显示,博越进入马来西亚市场后,销量表现稳健,多次领跑该地区细分市场销量排行榜。据了解,接下来,吉利每年都会有一款车型进入马来西亚宝腾工厂。未来,星越也会走出国门,在马来西亚工厂生产和销售。
另外,吉利在白俄罗斯同样设有工厂,去年已经投产,其产品在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进行销售;而领克品牌产品,明年亦将会在西欧市场投放。
总体而言,虽然形势不慎乐观,然我们看到,以吉利为代表的车企在做积极的努力和调整,以更好适应市场,为未来发展积蓄力量。而对于吉利而言,还有一点值得肯定的是基于营运现金流入良好,集团过去数年的财务状况保持稳健,这将令集团能继续为未来进行投资以适时应对市场突变。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9/08/210946594659I70123038C109.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