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业40年回顾与展望”系列报道
6、1999年,奇瑞风云下线,翻开自主品牌发展新篇章
“风云”,是奇瑞的第一辆车,是奇瑞腾飞的起点,也是中国自主品牌发展进入新时代的起点。
早在1995年,奇瑞就开始了“风云”的策划,其底盘和车身都是在模仿的基础上设计的。据悉当时相关团队在出国考察后,看上了一款名叫Toledo的车,原因主要有几点:三厢车,适合中国消费者审美;一万美元左右,能符合我国的消费水平;是大众的产品,在中国的配套体系比较好建设;技术也要比捷达好一些;1.6L排量……综合考虑之下,便选定了这款车。随后,项目组便开始寻找合适的发动机生产线,招揽人才,筹集资金,最终经过近4年的时间成功量产下线。
不过,据悉由于没有进入政府的汽车生产目录,“风云”直到2001年才得以销售,通过以奇瑞20%的股份换取了进入上汽的资格,以上汽奇瑞的身份进行销售。幸运的是,奇瑞成功了,上市首年便卖出了2.8万辆的好成绩,次年销量进一步提升到了5万辆,一举打破了中国车市的垄断格局,推动汽车快速进入寻常百姓家。之后的2003年,奇瑞又先后推出了QQ、旗云、东方之子三款新车,并大搞自主研发,参与到中国甚至全球汽车市场的竞争当中去,均取得了不错的突破。据了解,奇瑞曾连续多年蝉联自主品牌乘用车年度销量第一位,并连续十几年成为中国最大的乘用车出口企业。
大约从2010年开始,随着国内车市进入调整期,奇瑞也迎来了战略转型,开始摆脱模仿运用正向开发模式进行产品研发,最终于2013年中推出了首款战略车型艾瑞泽7。但好景不长,随着产品结构的调整,奇瑞的整体销量也发生了变化,开始逐渐被长城、长安、比亚迪等自主品牌赶超,并在过去几年明显落后于上述企业。
不过奇瑞一直没有放弃追赶。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2018年国内车市增幅明显放缓的大背景下,奇瑞销量实现了逆市上扬。今年1—10月份,奇瑞集团累计销量592,514辆,同比增长15.2%。其中,累计出口107,342辆,同比增长20.2%;奇瑞新能源累计销量69,884辆,同比大增249.3%。虽离完成年度目标尚远,但其成效还是有目共睹的。
7、2001年2月,中国实施第一起汽车召回事件
2001年2月9日,原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发布紧急公告指出,由于日本三菱公司生产的帕杰罗(PAJERO)V31、V33越野车存在严重安全质量隐患,决定自即日起吊销其进口商品安全质量许可证书并禁止其进口。所有上述车辆应尽快去三菱特约维修站检修并更换后制动油管,未经检修并更换的暂停使用。
三天后,三菱汽车公司迫于舆论压力召回检修上述型号越野车,并通过中国消费者协会向中国消费者致歉。这起召回,被称为我国市场上汽车企业因质量问题被迫召回产品的第一案,中国也因此开始认真“打量”发达国家已实施多年的产品召回制度。
但直到2004年,我国才开始真正实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制度。这一年的3月15日,原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改委、商务部和海关总署颁布了《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并于2004年10月1日开始实施,这项以缺陷汽车产品为切入点的召回制度的制定,标志着我国产品质量监管立法立规的又一次“大跨域”,对于保证汽车产品使用安全、促使生产者高度重视和不断提高汽车产品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2年10月22日,国务院发布《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相较于2004年发布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将部门规章上升为行政法规,还设定了更加严格的法律责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
之后在相关法规条例的约束下,主动实施召回逐渐成为汽车生产企业的常态化活动。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0月21日,我国共实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1712次,涉及车辆6741.83万辆,成效显著。
8、2001年11月,吉利获轿车“准生证,成为中国首家获得轿车生产资格的民营企业
与奇瑞“发家”靠模仿一样,李书福的“造车梦”最早也是从模仿开始的。1996年奔驰刚刚发布新车,李书福买了几辆照着设计,1997年他把红旗的底盘、前后桥、冲压件、发动机、变速箱、仪表台都买来研究,车身照着奔驰做,最终在1998年8月第一辆吉利“豪情”轿车完成下线,这辆车同样借鉴了其他车企的产品。
首车的成功明显给了李书福极大地鼓舞,据了解从1998年到2001年,在浙江临海和宁波两地李书福先后投了十几个亿买地建厂,同时他也在积极申请汽车生产资格证。李书福的愿望是“造老百姓买得起的汽车”,因为当时最便宜的车都得十几万,几乎没有十万以下的车,李书福看准了这个市场空档,决心大展身手。
2001年11月9日——中国加入WTO前夜,在国家有关部门增发的一批汽车生产企业产品名录中,吉利“豪情”赫然在列,吉利正式获得轿车“准生证”。一个月后,吉利又有多款车型上了新车公告。接下来吉利汽车的发展更是如鱼得水,甚至还打起了“跑车”的主意。2003年1月28日,备受关注的中国第一辆国产跑车———吉利“美人豹”在浙江台州路桥基地下线,一举打破了中国没有国产跑车的历史。该车后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
在此期间,吉利也给自己立了一个Flag,即到2005年要实现产销轿车30万辆,2010年实现产销汽车100万辆,2015年实现产销汽车200万辆。而吉利也确实在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前进,通过不断推出新车型,加速投资扩建,到2005年吉利的销量已接近15万辆了,虽离最初制定的30万台相去甚远,但同比却实现了36%的增长,依然很令人骄傲。也就是在这一年,吉利首次入围全国汽车销量十强,排名第八,同年吉利汽车股票正式在香港发售。
2005年之后,吉利汽车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不仅推出新车型的速度更快了,造车水平较之前也是“更上一层楼”。其在2005年5月便实现了自动变速箱的产业化生产,标志着我国有了第一款产业化的自主知识产权自动变速箱。2007年,吉利花了8亿元将原来的“老三样”——豪情、美日、优利欧的生产线全部淘汰,新建了“新三样”——远景、金刚、自由舰的生产线,开始了新的转型之路,一同启程的还有吉利的“全球梦”。
2010年,吉利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获得后者100%的股权及相关资产,创下中国车企收购海外整车资产的最高金额纪录。不过尽管吉利当时已经是中国本土品牌汽车中的一匹黑马,但鉴于其全球化运营经验的不足,很多人还是对这起并购案的前景并不看好。不过后来的事实证明,吉利完全可以运营好沃尔沃。在吉利的掌舵下,沃尔沃不仅于2013年实现了扭亏为盈,2016年实现跨越式增长。到2017年,沃尔沃的销量已经由2010年被收购时的3万辆增长到了2017年的11.4万辆,再焕生机。
而吉利在成功将沃尔沃收入囊中之后,胆子也逐渐大了起来。过去八年里,吉利一直处于快速扩张的状态,先后将伦敦出租车公司、宝腾、路斯特、飞行汽车公司Terrafugia等纳入旗下,并于2018年初一举收购了戴姆勒9.69%股权,成为戴姆勒最大的股东,可谓发展势头强劲。汽车销量方面,吉利也是一路高歌猛涨。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吉利累计销量已达1,265,844辆,同比增长33%,虽然离全年销量目标158万辆还有一段距离,但在今年车市持续低迷的严峻形势下,依然是一抹亮丽的风景线。
在吉利之后,另一家民营企业比亚迪很快也拿到了轿车生产资质。2003年1月23日,比亚迪宣布以2.7亿元的价格收购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77%的股份,一步到位拿到轿车生产资质,成为继吉利之后国内第二家民营轿车生产企业。
9、2003年,中国汽车工业迎来“SUV元年”
SUV虽然起源于美国,但自从进入中国市场后,一直备受中国消费者的青睐,尤其在2003年。这一年,SUV新车型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向市场,抢尽了车市的风头,市场上大大小小的SUV企业也迅速发展至三四十家,SUV销量更是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SUV销量约为9.74万辆,增长迅猛。
巨大的增长潜力使中国变成了SUV的大磁铁,几乎将各大厂家的SUV都吸引到中国,从自主品牌率先尝试推出平民化SUV,到北京现代、东风日产等合资企业纷纷跟进,再到奇瑞、吉利、比亚迪、长安、华晨、上汽、一汽等争相进入,SUV市场一直为让车企们失望,持续高速增长。到2012年,国产SUV销量从最开始的9.74万辆增长到了196.13万辆,销量提升20倍。
此后几年SUV继续保持热销态势,其中2013年SUV市场销量达到276.5万辆,同比增长50.6%;2014年SUV累计销量为413.5万辆,同比增长37.1%;2015年SUV累计销售622.03万辆,同比增长52.39%。在此期间,SUV市场占比也是一路扩大。
但到2017年,SUV热戛然而止。2017年SUV细分市场共销售新车1025.27万辆,同比增长13.32%,而在2016年,这个数字为44.59%。进入2018年,情况继续急转直下,特别是从今年6月份开始,SUV细分市场首次出现了环比、同比双降的局面,紧随其后的7月、8月、9月,SUV销量同比分别下降8.24%、4.68%、10.10%;前9个月的SUV市场销量同比增幅仅为3.92%,“退烧”明显。
而就在今年年初,行业还在讨论今年SUV销量是否会超过轿车,当时很多人还抱有期待,但现在看来,革命尚未成功,SUV仍需努力。
10、2004年,国内本土车企首次大规模并购海外汽车公司
2004年10月28日,上汽集团与韩国第四大汽车生产商双龙汽车公司债权团在汉城签署了双龙汽车公司部分股权买卖协议,这起拖了一年的并购案以上汽集团成功收购双龙汽车48.9%的股权而告结。2005年1月27日,上汽集团完成双龙汽车的股权交割手续,正式成为其第一大股东。据悉,这是国内本土汽车公司首次大规模并购海外汽车公司。
本以为收购双龙后,两家公司可以实现共赢发展。然而由于双龙生产的主力车型都是高耗油的,导致其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下降,国内销量也迟迟难有起色。2004-2008年间,除2007年通过内部挖潜、节约成本等,取得115亿韩元(约1000万美元)盈利外,其余几年均亏损。为了度过难关,公司管理层提出了“结构调整”,即裁员,但遭到了反对,为此双龙汽车的工会还举行大罢工抵制上汽的重组计划,甚至要求中方经营班子退出,到后来还直接扣留中方管理人员。
鉴于双方矛盾的不断激化,2009年上汽选择结束合作,放弃对双龙的经营权,上汽收购双龙作为国内本土车企首次大规模并购海外汽车公司,也成了最早的中国汽车集团跨国收购的失败典范。
不过虽然双龙与上汽有过一段不愉快的“婚姻”,其一直未放弃中国市场。在长达四年的沉寂后,2013年双龙选择与庞大集团合作,借其营销网络重返中国市场,依旧收效甚微。随后,双龙被传与吉利控股集团协商,希望由吉利代工生产双龙车型,贴吉利牌销售,但此事最终不了了之,关于双龙国产的消息也一直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直到2016年10月,双龙与陕汽集团签约,将在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合资公司。根据双方的协议,双龙与陕汽联合在西安经开区投资建设年产30万辆整车生产项目,愿望很美好,但这起“联姻”一开始就不为外界所看好,毕竟当年上汽集团并购双龙汽车的失败情形仍历历在目,而且双龙的品牌影响力也有限,重新进入中国能否被消费者认可是个大问题。事实证明大家的考虑是对的,如今距离签约两年的时间过去了,这起合作一直未有大的进展。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8/11/22080915915I70074309C102.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