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业40年回顾与展望”系列报道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我国改革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节点。40年弹指一挥间,中国经济沧桑巨变,各行各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中国汽车产业,始终走在经济发展的最前端,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蓬勃兴起。
数据显示,1984年中国汽车产量不到32万辆;2001年,国内汽车产量达到234万辆,17年增长了6倍多。截至2017年底,我国的汽车产销量已经双双超过2800万辆,连续9年问鼎世界第一大汽车销量国。
这一路的成长,离不开中国汽车产业政策的部署和指引。值改革开放40年之际,盖世汽车特推出“中国汽车工业40年系列策划”文章,首先一起来回顾下过去40年我国都制定实施了哪些大政方针?
1978年“合资经营可以办”
197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元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起点,提出了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国家大战略。1978年11月9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对汽车行业作了一个很重要的批示,“可以合资,不但轿车可以,重型车也可以”。
在这样一个重大的战略背景下,中国的汽车企业开始积极引进国外的技术、国外的资金,汽车生产在原有的基础上大幅增长,出现了很多合资企业。1984年1月15日,作为中国第一家汽车产业的整车合资企业,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诞生。此后,上海大众、广州标致、一汽大众、神龙汽车等相继出现。
1986年汽车制造业成重要支柱产业
1986年4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年)》提道:"把汽车制造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按照高起点、大批量、专业化和联合发展的原则,以骨干企业为龙头, 形成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湖北第二汽车制造厂、济南重型汽车制造厂以及军工部门等汽车制造基地,同时改建扩建一批技术比较先进的汽车零部件专业化生产企业 。"
“七五”计划明确提出将汽车制造业列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并在政策上对轿车领域给予了更多的资源倾斜。此后,一些地方纷纷效仿将汽车列为当地经济的支柱,自行与外资谈判,建汽车产业开发区,建合资车厂,全国汽车制造厂的数量在短时间内达到百余家。
1988年“三大三小”战略布局形成
1987年8月,国务院相关部门负责人齐聚北戴河,在会议上明确了在中国建设三个大型轿车基地的决策,并将轿车工业定点为上海、一汽、二汽三家。同时,会议明确了发展轿车工业这一决策,并对以后轿车国产化,提升轿车工业的地位具有深远战略意义。
随后,在1988年,国务院在《关于严格控制轿车生产点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轿车生产布局的"三大三小"战略,即国家只支持一汽、二汽和上汽3个轿车生产基地("三大")和北京、天津、广州3个轿车生产点("三小"),而不再批准任何其他的生产点,唯一的例外是军工系统的奥拓和云雀。此后,在1989年3月发布的《产业政策要点》中,把已经批准的轿车项目列为国家重点支持项目。
1994年《汽车工业产业政策》
1994年7月3日,国务院正式颁布《汽车工业产业政策》,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部汽车产业政策,该政策明确了以轿车为主的汽车发展方向,首次提出鼓励汽车消费,允许私人购车,对合资产品有了明确的国产化要求等。
《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第六章第27条明确提出"国家鼓励汽车工业企业利用外资发展我国的汽车工业",这使得外资品牌直接在华投资有"法"可依。
同时,《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第六章第32条还提到,“生产汽车、摩托车整车和发动机产品的中外合资、合作企业的中方所占股份比例不得低于50%”。50%股比成为此后二十多年合资车企严格恪守的一道政策红线。
此外,《汽车工业产业政策》还确立了引进消化吸收国产化自主发展汽车的思路,提出"高起点、大批量、专业化"建设轿车产业的战略方针。"94版汽车产业政策"的出台,无疑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对汽车产业的命运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00年鼓励轿车进入家庭
2000年10月,十五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其中有这样一句话: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鼓励轿车和计算机进入中国家庭。在中共中央的历次会议中,这是首次阐明要大力振兴汽车制造业,第一次提出要鼓励轿车进入家庭。
鼓励轿车进入家庭,表明政府已不再把轿车单纯视为生产工具或公务专用;适时满足家庭对轿车的需求,既可刺激消费、拉动内需,也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达到国民经济快速高质、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从这时起,“让轿车走进寻常百姓家”的口号可以挺直腰杆,正大光明地喊出来了。此后,面向私人消费的汽车品种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市场。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8/11/210641314131I70074081C102.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