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智能座舱产业报告(2024版)
  • 第六届汽车新供应链大会
  • 大联大
  • 2024第二届中国汽车与CMF设计大会
  • 2024泰国汽车市场深度考察(第二期)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 > 正文

中国汽车产业40年 政策这支“有形之手”出了多少招?

——“中国汽车工业40年回顾与展望”系列报道

盖世汽车 雷云 2018-11-21 06:40:06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我国改革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节点。40年弹指一挥间,中国经济沧桑巨变,各行各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中国汽车产业,始终走在经济发展的最前端,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蓬勃兴起。

中国汽车产业40年 政策这支“有形之手”出了多少招?

数据显示,1984年中国汽车产量不到32万辆;2001年,国内汽车产量达到234万辆,17年增长了6倍多。截至2017年底,我国的汽车产销量已经双双超过2800万辆,连续9年问鼎世界第一大汽车销量国。

这一路的成长,离不开中国汽车产业政策的部署和指引。值改革开放40年之际,盖世汽车特推出“中国汽车工业40年系列策划”文章,首先一起来回顾下过去40年我国都制定实施了哪些大政方针?

1978年“合资经营可以办”

197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元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起点,提出了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国家大战略。1978年11月9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对汽车行业作了一个很重要的批示,“可以合资,不但轿车可以,重型车也可以”。

在这样一个重大的战略背景下,中国的汽车企业开始积极引进国外的技术、国外的资金,汽车生产在原有的基础上大幅增长,出现了很多合资企业。1984年1月15日,作为中国第一家汽车产业的整车合资企业,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诞生。此后,上海大众、广州标致、一汽大众、神龙汽车等相继出现。

1986年汽车制造业成重要支柱产业

1986年4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年)》提道:"把汽车制造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按照高起点、大批量、专业化和联合发展的原则,以骨干企业为龙头, 形成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湖北第二汽车制造厂、济南重型汽车制造厂以及军工部门等汽车制造基地,同时改建扩建一批技术比较先进的汽车零部件专业化生产企业 。"

“七五”计划明确提出将汽车制造业列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并在政策上对轿车领域给予了更多的资源倾斜。此后,一些地方纷纷效仿将汽车列为当地经济的支柱,自行与外资谈判,建汽车产业开发区,建合资车厂,全国汽车制造厂的数量在短时间内达到百余家。

1988年“三大三小”战略布局形成

1987年8月,国务院相关部门负责人齐聚北戴河,在会议上明确了在中国建设三个大型轿车基地的决策,并将轿车工业定点为上海、一汽、二汽三家。同时,会议明确了发展轿车工业这一决策,并对以后轿车国产化,提升轿车工业的地位具有深远战略意义。

随后,在1988年,国务院在《关于严格控制轿车生产点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轿车生产布局的"三大三小"战略,即国家只支持一汽、二汽和上汽3个轿车生产基地("三大")和北京、天津、广州3个轿车生产点("三小"),而不再批准任何其他的生产点,唯一的例外是军工系统的奥拓和云雀。此后,在1989年3月发布的《产业政策要点》中,把已经批准的轿车项目列为国家重点支持项目。

1994年《汽车工业产业政策》

1994年7月3日,国务院正式颁布《汽车工业产业政策》,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部汽车产业政策,该政策明确了以轿车为主的汽车发展方向,首次提出鼓励汽车消费,允许私人购车,对合资产品有了明确的国产化要求等。

《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第六章第27条明确提出"国家鼓励汽车工业企业利用外资发展我国的汽车工业",这使得外资品牌直接在华投资有"法"可依。

同时,《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第六章第32条还提到,“生产汽车、摩托车整车和发动机产品的中外合资、合作企业的中方所占股份比例不得低于50%”。50%股比成为此后二十多年合资车企严格恪守的一道政策红线。

此外,《汽车工业产业政策》还确立了引进消化吸收国产化自主发展汽车的思路,提出"高起点、大批量、专业化"建设轿车产业的战略方针。"94版汽车产业政策"的出台,无疑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对汽车产业的命运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00年鼓励轿车进入家庭

2000年10月,十五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其中有这样一句话: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鼓励轿车和计算机进入中国家庭。在中共中央的历次会议中,这是首次阐明要大力振兴汽车制造业,第一次提出要鼓励轿车进入家庭。

鼓励轿车进入家庭,表明政府已不再把轿车单纯视为生产工具或公务专用;适时满足家庭对轿车的需求,既可刺激消费、拉动内需,也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达到国民经济快速高质、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从这时起,“让轿车走进寻常百姓家”的口号可以挺直腰杆,正大光明地喊出来了。此后,面向私人消费的汽车品种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市场。


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

2001年12月11日, 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汽车市场随之逐步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经过努力中国汽车产业争取到3年过渡期,即从2002年至2004年继续实行汽车进口的配额许可证管理,汽车及其关键件进口配额在2000年60亿美元的基础上每年递增15%。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有关部门对汽车整车进口采取了积极的引导措施,避免了整车的过度增长,同时促使进口汽车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使进口汽车成为国内汽车市场有益的补充。同时提出了有序竞争、优化结构、保证满足国内生产需要的思路,有效化解了加入世贸组织可能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冲击。

一方面,加入世贸组织后,进口汽车对我国汽车市场的冲击并不明显,汽车行业不仅没有被逐年增大投资的外国同行所吓倒,反而是生存能力在加强;另一方面,中国汽车开始大举对外开放,长期受到抑制的汽车消费出现“井喷”行情,私人消费成为汽车市场主体。

2001年征收10%车辆购置税

2000年10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辆购置税暂行条例》,规定自2001年1月1日起,对购置应税车辆的单位和个人征收车辆购置税,车辆购置税实行从价计征,税率为10%。过去十几年来,该政策成为我国车辆购置税征收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政府对车市行情调控的重要手段。

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至2017年,全国累计征收车辆购置税26214亿元,年均增长17%,其中2017年征收车辆购置税3281亿元。

2017年8月,财政部联合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辆购置税法(征求意见稿)》,车辆购置税征收办法将由条例升级为法律,按照10%的税率征收,不再变化。

财政部部长刘昆表示,《车辆购置税暂行条例》自施行以来,车辆购置税运行比较平稳,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制定车辆购置税法是重要任务之一。

2004年新《汽车产业政策》颁布实施

2004年6月1日《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正式实施,实施10年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寿终正寝。与1994版政策相比,新政策提出了品牌战略,鼓励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鼓励兼并重组,促进国内汽车企业集团做大做强,同时引导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和新型燃料汽车。

新政策首次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与汽车消费政策合二为一,提出“培育以私人消费为主体的汽车市场。新《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第一条是这样表述的,通过本政策的实施,使我国汽车产业在2010年前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新政策的颁布实施,有利于推进汽车产业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提升国内汽车生产企业的产品品牌和自主开发能力;有利于建立和完善国产汽车销售和服务体系,促进中国汽车生产企业适应国内外市场竞争的需要;有利于加快推进汽车产品法制化管理进程,保障汽车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不过,该政策将在今年划下终止符。今年8月4日,《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结束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协调司司长年勇9月1日在泰达论坛上表示,《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即将发布实施。有观点认为,《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一旦实施,新能源汽车的投资项目核准审批将有望重启。

2004年缺陷产品召回

2004年3月15日,《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发布,同年10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关于缺陷产品召回管理的行政法规。自2004年我国实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制度以来,截至2017年年底已累计实施汽车召回1548次,召回缺陷汽车5673.8万辆。

2012年10月30日,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发布,并于2013年1月1日正式实施。

2014年10月10日,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在其官网上发布了《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2015年12月9日第176号总局令,《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正式出台,从2016年1月1日起实施,原《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同日废止。

值得一提的是,《条例》施行后,我国汽车召回数量和次数屡创新高,仅2017年,国内各主要汽车产品生产者共实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251次,召回缺陷汽车2004.8万辆,在2016年突破1000万辆的基础上,增加77%,再创新高。

2005年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

《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于2005年4月1日正式施行,该规定要求在销售汽车之前,经销商必须获得汽车厂商的品牌授权并实行备案管理,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汽车品牌授权销售体系。于是,以4S店为载体的汽车销售流通和售后服务网络开始建立起来。而由此起来的,还有用户对于4S店的怨声载道,如4S店捆绑保险、上牌、加价提车、保养坑爹等。

好在新的《汽车销售管理办法》已于2017年正式实施,同时2005版《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废止。新《办法》最大的特点在于“打破品牌授权销售单一体制”,这在汽车流通领域里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新《办法》取消了一直延续的厂商品牌授权备案制,减少行政审批的要求,允许授权模式与非授权模式并存。即所有的经销商都可以销售未经供应商授权的汽车品牌,只不过需要以书面的形式向消费者做出提醒和说明,并书面告知向消费者承担责任的主体,这意味着以4S店为主的汽车销售模式将会被打破。

不过,新《办法》是否能对汽车流通领域的各利益方达成有效约束有待考证,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汽车行业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移,在厂商与经销商矛盾激化、市场发展的倒逼、互联网创新力量的涌入等多种因素的合力下,行业将迎来大洗牌,未来的汽车流通市场一定是多模式、多业态并存的局面。

2008年汽车反垄断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自1995年开始起草,历经13年时间于2008年8月1日起正式开始实施。该法对汽车行业影响较大,对传统4s店带来颠覆模式的变革,而4s店也不再是汽车售后行业中的老大。

自2008年《反垄断法》施行以来,发改委就对汽车行业的经销模式、商务政策、竞争状况、价格情况开展了深入的调研,并于2014年开始对违反《反垄断法》的企业进行查处。

为了破除车厂、零部件企业的垄断行为,国家前后出台多部法律、政策。2014年9月3日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2015年9月国家标准委发布《汽车零部件的统一编码与标识》、2015年9月八部委联合发布《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实施管理办法》、商务部2017年5月发布新《汽车销售管理办法》。

虽然打破车厂垄断一直是政策方向,但是我国汽车反垄断整体艰难前行,效果甚微。2016年3月,发改委发布《关于汽车业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指南》对汽车行业的垄断行为进行全面厘定,包括纵向垄断与横向垄断,明晰了垄断和豁免的情形,划定了红线。作为汽车业反垄断的重磅利器,《汽车业反垄断指南》备受行业期盼,预计将于今年发布。

2013年汽车三包政策

2013年10月1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总局令第150号)正式开始施行。

统计数据显示,汽车三包规定实施以来,我国新车故障率明显降低,2012年我国汽车产品平均新车故障率为17.1%,2016年我国汽车产品平均新车故障率降至8.3%。另有数据指出,截至2018年10月,通过汽车三包信息系统备案并发布的汽车生产者共计152家。其中,国产汽车生产者116家,进口汽车生产者36家,涉及11463个车型及54800个销售修理网点。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已经实施五年的汽车三包规定虽然涵盖所有的家用汽车产品,但并没有将新能源汽车,特别像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等重要部件纳入对应的换、退车条款中。

今年10月,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宣布,目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正在组织相关技术机构、行业组织对规定进行修订完善。近期将加大汽车等产品三包工作力度,完善新能源汽车、平板电视等产品三包条款和相关标准,健全第三方专家争议处理机制,同时探索建立产品三包信息公开平台。

2018年汽车进口关税再下调

2018年4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宣布了我国在扩大开放方面将采取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其中之一便是相当幅度降低汽车进口关税。

今年5月份,财政部宣布,自2018年7月1日起,降低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进口关税。将汽车整车税率为25%的135个税号和税率为20%的4个税号的税率降至15%,将汽车零部件税率分别为8%、10%、15%、20%、25%的共79个税号的税率降至6%。据了解,这是自1986年以来我国对进口汽车关税做出的第十次调整。

面对这一政策,特斯拉、奥迪等车企率先对外公布最新车型零售价。同时,相关企业发言人也对外公布,面对中国政府这一举措,大家均表示欢迎。同时进一步扩大进口车业务,推动汽车产业在有利的条件下实现更高速的发展,也与改革开放40周年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的理念不谋而合。

2018年合资股比限制放开

与降低汽车进口关税同步的还有合资股比限制放开, 4月17日,发改委在《国家发改委就制定新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及制造业开放问题答记者问》一文中明确提到,汽车行业将分类型实行过渡期开放,通过5年过渡期,汽车行业股比限制将全部取消。

7月28日,《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正式施行,新版外商投资负面清单规定,自2018年7月28日起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以及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

目前来看,率先放开的新能源汽车,让筹谋多年的特斯拉在华建厂加速实现;打破不超过两家合资企业的限制后,民营企业长城与宝马顺利牵手;而取消50%红线,宝马已计划将其在华晨宝马的持股比例提升至75%,继而实现控股……可以想见,随着对外开放的力度加大,诸如此类的案例接下来会频繁出现,中国汽车产业将继续成为外商投资的热土,而本土汽车品牌将迎来更全面且充分的市场竞争。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8/11/210641314131I70074081C102.shtml

文章标签: 召回 政策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24小时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