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乘用车市场各大车企10月销量成绩单相继出炉,盖世汽车研究院根据乘联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整理出2018年10月乘用车销量排行榜,并针对月度乘用车市场销量表现分整体以及三大类型作一简析,供行业参考!(注:文中数据均为狭义乘用车批发销量)(销量查询)
整体: 4款车型销量破4万 其中仅H6同比呈下跌
2018年10月份乘用车市场销量实现201.95万辆,较去年同期231.45万辆下降12.7%。轿车、SUV、MPV同比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滑,轿车跌幅收窄,累计市场份额增加,SUV及MPV跌幅进一步扩大。2018年1-10月累计狭义乘用车市场实现销量1893.31万辆,较去年同期1905.97万辆下跌0.7%。(销量查询)
由于整体市场低迷,消费者观望情绪浓厚,10月份汽车销量在传统旺季依然延续低迷状态,呈现同比四连跌,我国汽车市场经过近几年高速增长,已从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转换,2018年购置税取消,之前刺激政策透支消费,给今年带来压力;国内经济下行,社会消费能力不足。
在销量下行的同时,经销商库存水平也达到历史高点,库存压力增大。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数据,10月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66.9%,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为三年来最高,这是今年第10个月库存预警指数超过警戒线。
轿车:轩逸与朗逸差距再次缩小 排名第二
2018年10月份轿车市场销量实现100.64万辆,同比下跌8.8%。1-10月轿车市场累计销量达943.41万辆,同比下跌0.1%。(销量查询)
朗逸和轩逸在9、10两个月销量连续破4万,轩逸与朗逸的差距在10月继续缩小,仅1,251辆,朗逸采取同堂销售,轩逸则与经典款配合抢占市场,面对朗逸、速腾由新款轩逸应对,而面对更具价格优势的捷达、桑塔纳则有经典款轩逸应对。轩逸油耗低,终端优惠大,轩逸素有“移动沙发”的美誉,可见在舒适性上消费者对此还是比较满意的。
英朗10月销量同比下跌幅度减少,同比下跌7%,自18款英朗全系三缸发动机上市以来,销量大幅下滑,6月仅售出12,017辆。随后其优惠也在逐步增长,多数地区优惠超过4万,在巨大的性价比优惠下,销量开始上涨,9、10两个月销量均维持在2.9万以上。
EC系列同比增长82%,本月名次呈现大幅提升,8月31日微型纯电动车EC系列的全新升级产品EC3正式上市,该车补贴前售价区间为12.19-12.79万元,补贴后售价为6.58-7.18万元。EC3车型的工信部综合续航里程为261公里,较现款EC200的工信部综合续航增加了近百公里,续航能力增长61%。
SUV:哈弗H6超第二名56%
2018年10月份SUV市场销量实现87.42万辆,同比下降15.1%,跌幅扩大,2018年1-10月累计销量813.35万辆,同比增长1.5%。(销量查询)
哈弗H6依然排名第一,且超第二近1.5万辆,哈弗于今年9月1日开启的优惠活动已经延长至今年年底,充分体现出长城汽车让利消费者的诚意,其中M6本月销量12,275辆,同比增长74%,可见其降价策略也初见成效,在其活动维持期间,其强势表现或将延续到年底。
在竞争较为激烈的SUV市场,小型SUV的本田XR-V表现较好,同比增长145%,XR-V的外观、内饰及动力都较为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市场终端优惠普遍有1万元左右,也是其能取得较好销量的一个方面。
ix35逆市大涨同比增加5.7倍,换代后的ix35指导价大幅下调,入门款价格低至11.99万元,定价稍高于国产紧凑型SUV,其配置较为丰富,性价比高是其取胜的主要原因。
MPV:五菱宏光夺冠 宋MAX大涨
2018年10月份MPV市场销量实现13.89万辆,同比下跌23.3%,跌幅再次扩大。2018年1-10月累计销量136.55万辆,累计同比下跌14.6%。(销量查询)
五菱宏光本月销量高达4.5万余辆,领跑整个乘用车市场。宋MAX领涨,主要基于其强大的产品力,作为比亚迪造车新时代的首款车型,不论设计、调校、品质,都由国际大师打造。
沃兰多9月21日正式上市,10月进入TOP10,从配置、空间、动力等各方面来看,沃兰多的整体水平较为均衡,对于年轻家庭用户非常友好。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8/11/120831513151I70072005C206.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