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一个在汽车行业无论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的话题,随着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消费者对更高汽车安全性的追求,正不断扩大其内涵与外延。比如过去谈及汽车安全,更多的关注车内乘员的安全问题,特别是前排乘客的安全。而现在,各种安全技术的保护范围已经由前排乘客逐渐延伸到对后排远端乘客的保护,甚至连车外行人、骑自行车的人以及其他所有可能参与到交通工况中的道路使用者,在不远的将来也将陆续被纳入保护,由此给汽车行业从事安全工作开发的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当前,车企想要打造高安全性的汽车产品,仅靠在安全带、安全气囊等传统被动安全技术上下功夫,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市场、法规标准的要求,而是需要更多的主动安全技术,提供驾驶辅助,保证行车安全。对于一些走在比较前沿的企业,有些已经开始了主被动融合技术的深入研究。
日前,采埃孚亚太区乘员安全系统工程总监吴征接受盖世汽车采访时就表示,针对集成化安全系统,采埃孚已经成立了专门的产品线部门ISS,独立进行整合系统的开发,目前进展顺利。未来,采埃孚将从感知、分析到执行,继续整合自身优势技术,如底盘、电动驱动、电子转向、乘员安全技术,并在激光雷达、人工智能及网络技术领域展开合作与开发,争取在更广义的集成安全领域交出完美答卷,助力采埃孚“零事故、零排放”愿景更好地实现。
采埃孚亚太区乘员安全系统工程总监 吴征
标准升级 汽车安全内涵外延不断扩展
2017上海车展期间,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C-NCAP管理中心正式发布了《C-NCAP管理规则(2018年版)》。与2015年版相比,2018年版规则评价体系由之前的车辆乘员被动安全保护性能评价,拓展到了对车外行人的保护性能和车辆主动预防安全性能,全面覆盖车内外、主动及被动安全要求,并新增了对纯电动及混合动力车型的评价,可谓在进一步完善测试内容的同时,加大了车企在评价测试中的得分难度——今后,车企必须参照新版规则进行车辆安全配置的优化调整,方能在测试中获得更高的评分。
而对于零部件企业,新版C-NCAP评价规则考虑增加对行人的保护与主动安全技术,则意味着更多的机遇、挑战,和更大的责任,必然将引导整个汽车安全行业和市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吴征表示。
以行人保护为例,目前汽车行业对行人的保护有主动和被动两方面的技术,其中被动技术主要是优化发动机罩和保险杠的吸能结构,通过结构变形吸收行人遭到冲击时的能量,从而提供保护。而主动保护则是利用传感技术,收集行人与车辆碰撞时的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采取对应的保护措施——在人的头部与发动机罩等硬结构接触之前,快速举升发动机罩,以增大吸能空间;或者在挡风玻璃前面布置一排行人保护气囊,当行人与车辆发生碰撞时,快速弹开,隔离冲击。
此前,由于汽车安全关注的更多的是车内乘员,在车外行人领域,相关的安全解决方案只有少数几种,特别是主动式行人保护技术,多搭载于一些高端车型,并未普及。此次新版C-NCAP将行人保护纳入评价体系,有望推动车企在行人保护领域的研发进程。
“在行人保护方面,目前采埃孚也有一些自己的探索。比如主动发动机罩举升技术,采埃孚通过集成传感系统、算法与标定、中控电脑和发动机罩举升装置,能够让车辆在极短的时间内有效地作出判断,举升发动机罩,而且系统更加稳定高效。此外,采埃孚还推出了针对行人等弱势道路使用群体的主动制动技术(AEB),该技术可根据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收集到的驾驶环境信息,提醒驾驶员或主动采取相应的措施。当系统检测到有行人进入汽车的行驶区域并且有碰撞风险时,会发出警报,提醒驾驶员小心行驶,或者主动踩下刹车踏板,避免与行人碰撞,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吴征介绍道。
除了将更多的道路使用者纳入安全技术的保护范围,吴征认为,未来针对车内乘员的保护,也会进一步细分。
“首先,针对正、副驾驶位上乘客的保护,未来或将出现诸如防止人的头部过快旋转的气囊,或能够从车顶弹出的顶置气囊,进一步加大对前排乘客的保护力度。其次,对于后排乘员,目前比较主流的仍是安全带技术,这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因此车企可以考虑为后排乘员开发气囊,提供更加全面的保护。再者,在未来自动驾驶汽车大规模普及后,由于驾驶员不用像现在一样需时刻关注路面情况,操控汽车,将来驾驶员包括其他车内乘员在汽车内的位置和姿势会更加多样化,传统的安全气囊在技术和安装位置上也无法满足安全需求,而是需要更加智能化、适应性更强的安全气囊。”
技术驱动 主被动安全技术加速融合
随着ABS、ESP、LCA、AWS等主动安全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保障驾驶安全方面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与此同时,诸如安全带、安全气囊等被动安全技术,进步却不是很明显,俨然一副进入“瓶颈期”的模样。对此,吴征表示其实传统的被动安全技术一直都在进步,且未来仍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在吴征看来,由于道路安全本身的复杂性与系统性,传统被动安全技术进步所带来的挽救生命的效果已经不能与发展初期相提并论,故而给人一种止步不前的感觉。但其实,这些传统技术正在以另一种方式,保障汽车安全。
“近几年,由于主动安全技术的进步与广泛应用,使得传统被动安全系统的应用场景随之发生了变化,从过去主要使用于交通事故发生后,延伸到事故发生前,与主动安全系统高度集成,提供‘预先安全’,从而为更早的保护与安全,提供更加完整、有效的防护措施。”就像安全气囊,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只是一种在碰撞发生后给人提供保护的装置,但其实也可以应用于碰撞发生前,结合感知技术,根据风险的高低及时调整气囊的动作,从而完成气囊产品从事故发生前到事故发生后的全覆盖。
吴征透露,采埃孚已经在该领域研究和准备了多年,未来将会根据技术及市场的变化,适时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助力中国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目前采埃孚在主动式带扣与主动式卷收器技术上,已经有相应的产品推向市场。采埃孚通过将传统被动安全技术与主动安全技术深入集成,使相关产品在使用便利性、安全性上大大提升。
具体来看,主动式带扣能够在乘员进入车厢时,主动抬高,方便插进锁舌,并随后落回,收紧安全带。而主动式卷收器则能够配合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在检测到即将发生碰撞时,高频回收安全带,提醒驾驶员注意危险。同时,该产品还能与紧急制动系统配合使用,当系统自动紧急制动时,安全带会快速收紧,减小乘员身体前倾的幅度,增大安全空间,提升保护效果。未来,采埃孚将会推出更多类似的产品。
另一方面,吴征认为传统被动安全技术作为保护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主动安全系统无法正常工作时的最后保障,因此未来对于被动安全系统的性能和质量很有可能被高度重视,对产品和技术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以确保生命得到保护。譬如安全气囊,其质量将会持续作为产品的核心,同时考虑的工况也会更多、更复杂,以在不同类型的碰撞事故中为人们提供保护。
“而到了自动驾驶时代,则又是另外一种光景。届时,自动驾驶汽车与非自动驾驶汽车在安全配置方面,或不会存在产品技术水平上的差异,而主要是功能的集成。比如,自动驾驶汽车是否有相应的传感和智能判断系统,能够根据情况预先激活某个安全系统或者某个功能,对乘员进行保护。”并且在自动驾驶汽车内,由于乘员可以有多种姿势,吴征认为,给车内乘员和车外弱势群体都预留出足够的生存空间将是车企需要考虑的一件事。
“这点可以通过减少车内尖角和锋利的棱边来实现,使汽车内部与乘员接触的内饰外装表面尽量为平滑曲面,从而减少人们在事故中的风险。当未来自动驾驶汽车大规模上路后,甚至还可能出现一套专门针对自动驾驶汽车的独立评分标准,就像现在的C-NCAP 评价标准一样。到那个时候,拥有高精度地图、5G网络、高精度激光雷达、人工智能、安全稳健的软件系统、高度融合的主动和被动安全系统等,有可能是自动驾驶车辆评分的重要考量。”吴征表示。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7/11/13062317231770026935C303.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