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2025第六届软件定义汽车论坛暨AUTOSAR中国日
  • 2025第五届中国汽车人机交互与体验设计创新大会
  • 2025第三届AI定义汽车论坛
  • 2025第三届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出海高峰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端访谈 > 正文

​ 【未来出行】 蔚来资本管宇凡:2030年共享出行

盖世汽车 2017-11-11 16:36:58
核心提示:2017全球未来出行高层论坛——盖世直播!

​ 【未来出行】 蔚来资本管宇凡:2030年共享出行

蔚来资本董事 管宇凡

谢谢各位能让我有机会在这里分享,我是蔚来资本的管宇凡,我们投资领域包括整车和零部件、能源、电池的上下游,还有储能、回收,还有汽车的轻量化材料、车联网无人驾驶,和新能源相关的都会进行投资。

    今天的分享本来是朱岩来分享的,我挺不愿意做一个预测的。我们十多年前能想象到现在有滴滴、摩拜的车吗?特别是李总上午讲的,2019年他们要推出飞行汽车了,有飞行汽车有个人飞行器,未来将会是什么情况呢?我们很难想象。

    但是作为投资人,不得不对前沿市场进行推测,我们不能等着出现新的事物之后,我们追随他们的脚步,那很累的,我们对未来的商业模式做一个判断,就可以提前布局,立足大产业,投资人不仅投资项目,而是自己创造出大项目。

    我们针对2030年的共享出行服务,分享一个我们的判断。首先就是未来的出行方式包括哪些。在不同的场景下面,消费者到底是使用共享车还是自有车进行分析,针对市场规模有多大,驱动、各种市场发展的因素有哪些,我们从政府角度、市场角度、技术角度都谈一下。还有就是出行领域有那些参与方,能够出动他们成为行业主导者的因素有什么,最后看我们投资人看重企业哪些因素进行投资。

    什么才是机动车的共享方式,包括了专车、快车、长租、短租,以及这两年越来越火的分时租赁。我们振动车辆的所有权以及驾驶权对市场进行了分类。最热的是租车平台、专车平台和长租、短租,还有P2P租车,这个是自己驾驶当司机,还是我干脆把车交出去让别人使用,这个是未来可能会兴起的市场。我们认为出租车平台、专车平台和长租、短租都会路途同归,他们未来都会变成机器人专车。

    这里讲一个笑话,我之前和专车平台的负责人交流,他们说现在的日子过得很苦,很难做到盈亏平衡,但是他们一算,如果把司机给拿走,这部分钱赚进来,日子就会很开心,他们对于无人驾驶的需求是最强烈的。

    究竟是租车好,还是拥有私家车比较好?这是两个不同的方向,自有车追求个人的体验,追求的是私密性,而共享出行是追求的效率,追求的是快捷,追求的是低成本,但是最终两者中间有很多重叠的地方,相互之间对相互的市场有一个影响。

    我们基于不同的人群,在不同的情况下对自有车和共享车有一个大致的分类。这几个场景包括首先第一点就是工作日,上下班的出行,其实工作日上下班的出行这个需求量非常大,如果所有的都是运营车辆去满足这个需求不可能的,如果满足了这个需求的话,对需求量比较低的时候,你有这么大量的车怎么办呢?所以我们不可能真正的满足每一个人上下班高峰的需求。这时候就可以用私家车的共享满足这个需求。第二个场景就是工作日非高峰场景的,第三个就是节假日娱乐,第四个就是跨城郊游和全家出行,对于这些场景来说,我们认为一、二场景对共享更加强烈,三、四场景对于自有车需求更加迫切一点。

    这个是我们针对不同人群的收入水平和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进行了分类,分为六类,有些人很猎奇,很能接受共享的观念,有些人思维比较传统,有些人可能是低收入,自己买不了车,被迫采取共享的方案。这里我们把这两者结合起来,针对不同的人群,分析他们的出行场景、他们的动机、他们的需求和新兴商业模式,我们分析出来是这样一个需求。之前不久和EVKD(音)在上海做分时租赁,他们的业务一直上升,但是7月份出现了比较大的滑坡,8月份有回升,仔细分析这个原因是什么呢?原来是大学生放暑假了,他们主力人群就是年轻人群,越是年轻,收入比较低的人更容易接受共享,但是随着收入的增高,随着你对于场景的需求没有那么迫切的时候,人们还是会选择自有车。

    我们认为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共享和自有车会并存。共享可以解决很多简单的标准化的需求,但是很难满足私密性、非常高的个性化的需求,所以这种时候,很多人群还是会选择自有车。

    接下来简单谈一下这个市场的规模,据分析2016年整个中国出行次数达到了9785亿次,这个数字随着人口的增长随着出行频次的增多,2030年会达到接近15000亿次,机动车出行比例会由15%上升到20%左右。我们认为共享车、共享出行的确会影响自有车,或者自己购买车的需求,2040年是我们认为很神奇的年份,这一年共享出行的车辆超过自有车,中国是一个做事很快的国家,很有可能随着大家接受程度的增加,这个共享车超过自有车的销量的年份很有可能会提前到来。

    我们谈一下能够驱动这几个市场模式的因素,其中一个就是无人驾驶,无人驾驶其实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我们上午李总讲了关键的一点,为什么新能源车能够取代燃油车,随着无人驾驶的发展,传统燃油车都是机械传动,当他完成一个决策的时候,至少500毫秒,电动车只需要20毫秒就可以完成这个事情,有一些自动驾驶的演示的短片或者视频在网上的话,大家很容易看到,传统的机械车的时候很容易被加塞,这就是很简单的问题,电动车做驾驶的时候就是比燃油车要快,这就是燃油车会被电动车取代的原因。另外,当车联网可以成熟,车和车的数据可以实时交换的时候,比如说对于车距的要求就会降低,一条道路上可以允许更多的车辆进行,对于拥堵程度的降低也是很有力的促进。

    再谈一下社会方面的影响,目前随着越来越多的共享,从共享用车,到共享单车,包括美国的Airbnb,你可以把房子共享出来。另一点,城市拥堵的加剧,你自己开车没有办法停车,你不得不选择共享车的模式。最后就是共享出行的需求,随着共享的出行的次数不断地增加,大家也会不断地选择一个更为便捷的模式解决出行的需求。最后一点考虑到的,也不能忽视任何一个公司设计商业模式的时候,政府监管一定会出现的,这其中有出行本身的监管,北京上海已经出现的专车平台要求的京人京车、沪人沪牌的专政,这对无人驾驶的管控。这里分享我们自己的观点吧,无人驾驶如果到了一定的级别,对于车与车之间的数据进行大量的采集,对于城市公共交通进行大量的采集,对城市道路的数据进行采集,这么大的数据量,政府一定会监管,而且这个事情,即使特斯拉能够在国内可以运营、投产的话,肯定会对无人驾驶功能进行一定的限制和严格。如果跑几辆车在路上进行跑的话,一两天之内就会对整个城市进行彻底重构,路上有几个坑都知道。另外技术角度讲,无人驾驶技术能够把人完全从车上解放出来的时候,我们政府会要求无人运行的车上一定要有人,这个人不是司机,而是监管的人,所以我们考虑一些商业模式,我们在设计一些商业计划的时候,我觉得这些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最后就是对未来交通的管控,我们认为所有的大数据将来这些平台出行的公司一定会和城市本身的交通进行对接,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们看一下对于未来商业模式的预测,从目前来看,占主导地位的就是网约车、短租车,长租是一种模式,分时租赁在不断兴起,但是P2P租车是一个萌芽阶段,将来一个节点,针对企业、个人的长租会和网约车、短租车会达到一个殊途同归的状态,最后都是一个无人驾驶的情况。

    在这样的一个我们预测的商业模式当中,各个玩家在里面究竟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可以成功的,比如说P2P租车的话,你一定要有非常良好的企业形象,你要让消费者相信你这个平台,相信他把他的房子、车子交给别人是放心的。第二就是要提升这个车辆的供给,让人们有出行需求的时候,需求能够被满足的。第三,要有良好的导流能力,要建立非常良好透明的风控体系。对于无人驾驶,对于机器人出租车这件事,必须要有一个很强的无人驾驶的算法,有一个车队管理能力,有一个车生活的能力,李斌总说,未来出行的时候,车不仅仅是车了,当人从驾驶解放出来的时候,从车外的环境转换到一个彻内的环境,一个车可能是一个起居室,可能是一个电影院,可能是一个游戏室,这里面有无限的可能性。为什么BAT会投入到新能源汽车投资当中,因为他们也把它当做一个很好的入口。

    对于长租来说,对于企业要有很好的关系,对于个人要有满足个人需求的能力。我们认为未来的方向主要有几点,一个是全国性的运营平台,会向重资产模式运营,比如说京人京车,各种限制倒逼着他自有车,给区域性龙头企业就有一个好的机遇,我本人是杭州人,我每次在杭州出行都选择曹操专车,他们做的比较统一,比较舒服,而且每次都能叫到车。第二就是区域性专车平台在垂直细分领域有很多机会,他们可以对机场接送,商务出行运营,对滴滴是有一个挑战的。第三,分时租赁,目前规模比较小,其实很多分时租赁的账还是算不过来,但是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大家对分时租赁的认可,使用频次的增加,以及车本身、电池本身、运营本身成本的下降和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分时租赁也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增长。经营型租赁受的影响比较大,长、短租都会受到大的租车平台的影响,他们就是要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才能活下来。最后就是出租车,出租车以前都是绑定在滴滴上,蔚来资本投资了嘀嗒拼车,他们会愿意接入我们,他们在滴滴受的苦太多了,各地的出租车企业他们会有打造出租车联盟的想法,对抗现有平台的垄断。

    这个是我们认为在未来的情况,就是在这个供应链,出行里面各个玩家占据的地位,在传统的模式里面,其实车企、主机厂和用户脱节了,大家想象一下,我们买车的时候,和车打交道的时候,用户体验最好的时候就是4S店买车的那一刻,你买完车以后车企再也不关心你了,但是将来的生活中,对于车的数据,对于车运营的数据,对于车内人的数据,谁能为这些提供相应的内容,谁就能在未来的出行当中掌握到核心资源。如果主机场不及时转型,意识不到内容和数据的重要性,就可能沦为OEM代工厂的地步。

    基于我们之前的分析,我们作为投资人在对一家企业进行考量的时候,可能会有哪些方面的衡量,首先第一个就是核心算法的能力,这个能力包括无人驾驶的算法,包括大规模车队控制的算法的掌握程度,第二就是车队运营的能力,你有没有能力调动运营司机,第三就是车生活运营服务能力,你不仅把车造好,在车内对消费者建立起一个很好的车生活的服务,因为造车本身这件事,其实大家看到那么多车企兴起,造车本身不是一件难事,这是对商业模式的考验,谁能够把车内生活运营数据做好,哪家公司才真正拥有价值。第四就是用户基础与认可度,消费者对平台车型安全信赖程度、技术、品牌、服务能力的认可程度等。第五就是定制化造车能力,这点其实和之前的对于车的数据,对于人的数据掌控是息息相关的,你必须知道什么样的人在什么场景下需要什么样的车,你才能有针对性的造出相适合的车。我认为造车的话,对于整车厂也好,零部件公司也好,对于车要符合一个原则,能源系统、能源平台一定是标准化的,一定是模块化的,动力系统一定能够标准化、模块化,一辆车所有看不见的地方都应该是统一的,一辆车看得见的地方,是定制化的需求,需要得到满足的。最后一点,就是任何一个平台,任何一个车企业号,一定要有良好的政府关系与公关能力,这六点就是我们对于未来的判断和我们是否会投资一家成长公司的判断。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根据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7/11/11043658365870027065C303.shtml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