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未来已来”全球人工智能高峰论坛在杭州召开。“无人驾驶”作为当前炙手可热的前沿话题,引发了与会者的热烈讨论,从现状到发展,剖析了无人驾驶汽车的诸多可能性。由国外权威机构Navigant提供的研究数据也表明,到2035年,无人驾驶汽车的全球销售量预计将达到每年8500万辆。与此同时,世界上最具创新精神的品牌,如谷歌、优步、特斯拉、宝马、尼桑等,都在构思和引入一种全新的交通模式——无人驾驶。这一切无不昭示着,无人驾驶电动汽车即将到来。
就像无人驾驶将人们的双手从方向盘中解放出来一样,未来的充电过程也必须把人们从缠绕的电线中解放出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当一辆汽车需要充电时,它会自动找到无线电源充电,无需我们手动插入电缆充电。现在,美国WiTricity公司的无线充电技术就可以让这个梦想变为现实。
无人驾驶描绘智能城市生活图景
无人驾驶汽车的到来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可移动的社区,车辆不再只是一种交通方式,而是家庭或办公室的延伸。当没有司机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变成了一个乘客,驾驶时间将变成工作、打盹或者休闲娱乐的时间。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重新构想一下整个汽车的布局,未来的汽车可能会有面向内的休闲座椅。可以说,无人驾驶汽车不仅为我们创造了一种新的环境,还增加了我们一天中可利用的时间。
另一方面,无人驾驶汽车将为那些不会开车的人提供一种新的个人交通方式,并将为儿童、老人、残疾人等不能驾驶汽车的人带来巨大的交通便利。有了无人驾驶,我们不需要脚踩油门、手握方向盘、东张西望,汽车知道该如何开去目的地。由于车辆会借助智能技术以一定的速度间隔行驶,并自动规避道路障碍。因此,交通堵塞、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将会大大减少,也有利于避免司机酒后驾车对公共安全造成危害,道路也将会变得更安全。当到了目的地,乘客下车后,汽车会自动驶入停车场,这减少了我们人工找停车位的时间,并且停车位的设计无需为人们预留出下车空间,因此整个城市的停车场和车库数量也会相应减少。
无线充电为智能城市提供解决方案
尽管我们知道无人驾驶汽车肯定会对个人交通产生革命性的变化,但还有一个重要问题不容忽视:无人驾驶电动汽车该如何充电?人工干预来给电池充电,已然不符合智能城市带给人们的体验。无人驾驶汽车想要实现自动停放和充电,最简单最有效的解决方案就是——无线充电。
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美国WiTricity公司,就一直致力于运用基于磁共振的无线充电技术解决电动车充电难题。该技术可以同时实现空间自由、单电源对多设备充电、隔着物体表面充电、扩展电力传输给汽车充电等,有效地满足车辆的全部电力需求,使电动车充电变得不再艰难。最值得注意的是,磁共振无线充电技术能够通过混凝土和沥青等材料来输送电力,这就意味着无线充电板可以被安装在地面上、车库的地板上或者道路下面。借助这一技术,WiTricity已经实现静止状态下的自动充电,同时让用户感受不到充电装置的存在,使用户享有真正的智能化体验。而未来无线充电也将成为智能城市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WiTricity公司的大中华区总经理曹元蓀表示:“无线充电技术剪断了最后的电源线,还以人们真正的自由。”WiTricity公司作为无线充电行业翘楚,目前在磁共振领域掌握有数百项专利。事实上,目前已有许多汽车制造商开始将此技术运用于即将推出的电动汽车上。
无人驾驶与无线充电齐头并进 推动智能城市走向现实
无线充电的无人驾驶汽车能否真正走进现实,成为新的常态?答案是肯定的。
国际上大规模应用已经提上日程,丰田、宝马、奔驰、本田和日产等一些领先的汽车品牌已经宣布,计划在它们所制造的汽车上嵌入无线充电技术。德尔福、TDK、IHI和Brusa等一线供应商也已宣布与美国WiTricity公司合作,欲将下一代无线充电技术带入商业现实。与此同时,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学会(SAE)和其他标准机构正在建立无线充电的性能和安全标准,该标准测试系统已选用WiTricity的圆形单线圈设计,以便车辆和充电基础设施能够相互通信,确保用户体验的便利。
同时,国内无线充电的商业化应用和标准制定也在紧锣密鼓的推进中。目前,我国在一些主要城市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且《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通用要求》国家标准正在最后审定过程。在今年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能源汽车论坛上,WiTricity公司凭其DRIVE 11的电动车无线充电系统,获得了 “最佳新能源汽车环境保护奖”,对我国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也起到一定的促进意义。
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我们有理由相信许多像WiTricity这样,具有创新能力的公司将与政府和基础设施开发商合作,在城市范围的街道上建立无线电源网络,无线充电会更多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在他们的帮助下,汽车在行驶时便能实现无线充电,减少了车辆充电所需电池的成本,还能延长汽车的行驶里程。一旦无线充电基础设施被嵌入到道路上后,无人驾驶汽车方案就变得更加可行,车辆的采用率就增加了,一个良性循环也开始了。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7/07/13123225322570017880C601.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