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车规级功率半导体产业研究报告 (2024版)
  • 2024车身大会
  • 2024智能汽车感知技术产业大会
  • 2024中国汽车低碳与可持续发展论坛
  • 2024智能座舱车载声学大会
  • 2024第六届智能驾驶地图与定位大会
  • 2024第七届智能驾驶与人机共驾论坛
  • 汽车功能安全工程师培训
  • 智能汽车中央计算平台系统培训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内 > 正文

专家论衡:自主品牌如何才能跃升“一线”?

盖世汽车 熊薇 2017-05-16 06:45:23

2016年,中国汽车市场产销分别完成2811.9万辆和2802.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4.5%和13.7%,连续八年蝉联全球汽车产销第一。其中,自主品牌在2016年产销超过1400万辆,占总产销量的一半,市场认可度大获提升。特别在SUV细分市场,近两年自主阵营“神车”频现,销量占中国乘用车整体销量的比重持续上升,充分表明自主品牌在国内汽车市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实力。

然尽管自主品牌销量目前已经占据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在日前举办的2017第九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多位与会嘉宾一致认为,自主品牌在产品力、核心技术、品牌力等方面较之国际一线品牌还有很大的差距,中国汽车产业虽整体规模大但不强,亟待转型升级。

那么,自主品牌究竟该如何转型升级,快速跃升呢?会上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提出了四大重点——生根新领域、融合新技术、拓展新势力、开创新模式;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李斌认为目前汽车技术发展趋势业内已经达成了共识,下一步应把目光放在跟客户之间的互动上;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雷平认为自主品牌应把握汽车产业“四化”趋势,对标国际一流车企,加速培育核心能力;清华大学汽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显君则通过“风筝模型”对中国汽车产业“大而不强”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给出相应的对策……

汽车蓝皮书论坛,2017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自主品牌

论衡一:中国汽车产业“大而不强” 症结何在?

徐和谊:自主品牌我觉得最难的是做品牌,具体做什么倒不是特难,难的是在国有企业背景下做品牌,因为品牌的打造会受到体制的影响。大家都知道,建立一个品牌、培育一个品牌,需要花费漫长的时间,而国有企业做品牌,随着领导人的变更换代,很可能多年的心血和投入都会付诸东流,极端一点这个品牌很可能就被废了。

李斌:国有企业谈转型,不是因为技术,也不是因为资金,最主要的是机制。因为汽车是完全市场化,如果在这方面没有一个机制和文化深化的话,企业家绝对不是最优秀的企业家,哪怕你有足够的资金和技术人才,但是精神和文化导致了你没有试错,这其实是对国企的一种束缚。但新造车势力就不一样,虽然很多会死掉,但总有一些企业会通过不断的试错找到对的路径,存活下来。

汽车蓝皮书论坛,2017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自主品牌

李显君:关于中国汽车产业为什么“大而不强”,学术界、产业界和政府界给出了多种解释,比如缺乏核心技术、市场经济制度不健全、国有企业制度不合理、国有企业限制竞争和创新等,但都不算完美的答案。这里,我通过一个“风筝模型”简单谈谈自己的见解。

第一,从汽车产业发展驱动力来看,轿车产业长期缺乏使命,没有想到为中国普通百姓制造轿车。中国一些新兴的自主品牌乘用车为什么发展的较好,因为它们一开始就想到为平民造车。轿车产业没有注入国家意志,中国的卡车和轿车为什么竞争力有区别,因为卡车产业一开始就注入了国家意志——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而轿车长期没有使用,且历史上汽车产业愿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清晰,国有企业没有想到发展自主品牌。缺乏核心价值观,近些年汽车主管的部门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汽车物理系统上,而忽略了产业精神体系的建设,导致现在很少有人能说清楚中国汽车产业核心价值是什么,中国汽车产业的精神是什么。

第二,从战略预见来看,中国汽车产业采取了市场换技术的错误战略,殊不知核心技术不可能通过购买也不可能通过合资获得,而必须通过自己的研发和体系能力逐渐积累形成,一定要遵循从低端到高端、从小到大这个过程,而不能跨级发展,过早地高端化。

第三,竞争质量来看,中国汽车产业长期限制民营资本进入整车领域,去年有关部门又说限制新的燃油车企业进入市场,这就相当于限制了资本自由进入,限制竞争。但却对外资过度开放,这与很多发达的汽车市场做法相反。

第四,创新结构方面,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基本路径,但国内车企引进的却是成套的技术,即核心技术打包的模式,然后通过简单的培训来生产产品,如此一来就看不到其内在机理,难以培育突破核心技术的能力。政府和企业过度忽略了模仿对于创新的意义,且中国汽车企业创新链断裂,缺少基础研究和知识管理两端环节,多数汽车企业集团技术中心混流,基础研究、前瞻技术研发和新产品开发、造型都放在一个一个技术中心里,难以培育专业化核心能力。研发过度外包,导致核心技术始终没有突破。中国政府特别对国有企业考核,主要是年度利润和销售的考核,即战术考核,长期没有对自主创新这个指标进行考核。

第五,体系整合方面,很多集团的总部没形成自己的制造方式,没有形成自己的制度化的经营模式,导致一些汽车企业集团在并购和重组,一兼并就失败了。

第六,缺乏互补产业,如世界级的科技产业、雄厚的工业基础、完善的公路体系、完备的后市场体系等,都比较缺乏。

轮衡二:自主品牌如何才能跃升“一线 ”?

汽车蓝皮书论坛,2017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自主品牌

徐和谊:面对自主品牌崛起的历史机遇我们更需要的深刻洞悉汽车行业当前的电动化、智能化、服务化和国际化的发展新趋势,深耕新领域、融合新技术、拓展新势力、开创新模式,以此提升新品牌的核心竞争力,确保我们拥抱大企业的登极之路。

1、深入推进电动化——作为未来汽车变革的基础,自主品牌需要加大对“三电”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力,增强在技术、产品、资源和市场方面的掌控力,努力实现弯道超车。

2、提前布局智能化——互联网IT技术对汽车行业的渗透,使智能化和网联化逐渐成为汽车行业下一波决战的战略重点,这就要求自主品牌更加注重对感知、后知和决策等关键技术的前瞻力量,与互联网新势力互补合作,以赢得先发优势。

3、加速拓展服务化——随着汽车行业进入到存量竞争时代,以售卖整车产品为核心的传统产业价值链将面临重构,贯穿整个生命周期的服务业会成为新的价值增长点。因此,对于自主品牌需积极延伸产业链,优化价值链,摆脱传统汽车企业仅作为产品生产者身份,引领未来移动出行服务模式创新。

4、推进国际化——自主品牌需继续将国际化作为拓展空间,整合资源,深度参与全球汽车市场竞争。目前自主品牌整车出口已初具规模,但研发制造、营销服务等全产业链国际化体系的建设仍需加强。

此外,必须从发展、竞争的角度,加快传统汽车行业国有企业改革进程;推动传统车企和新造车势力的深入融合,发挥各自优势,而不要执着于“谁取代谁”,或者“各走各的路”。

李斌: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做产业链创新融合机会非常大,我们已经在开始走这条路,譬如我们和江淮在制造方面的合作,一百亿的产业基金。因为作为一个新创的公司,我们在研发方面有优势,但在制造方面并没有天然的优势,所以需要合作。而且,智能汽车根本不是一家公司能做的,比如电池,比如与自动驾驶相关的传感器,比如碳纤维等新材料的使用,大家在分工的时候重新找自己的定位。我认为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国外品牌在中国是没戏的,因为智能电动汽车需要本地化的服务,本地化的基础设施,在这个方面美国、欧洲肯定不如中国。

汽车蓝皮书论坛,2017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自主品牌

雷平:目前汽车产业四大发展趋势——智能化、电动化、共享化和网联化方兴未艾,带动汽车产品的形态、生产方式以及使用汽车的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的需求和商业模式不断涌现,产业格局和汽车生态系统也随之进行了深度调整。自主品牌应该把握这些趋势,对照汽车强国的要求,对标国际一流汽车,克服短板,特别是在产品力、营销力和品牌力等方面的不足,加速培育核心能力。

1、提高产品力——就产品质量来说,目前自主品牌整车已经接近合资品牌,甚至在某些领域已经领先,但在发动机变速系统以及变速架构、变速控制等方面,自主品牌与合资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另外,从汽车使用的全生命周期来看,售后服务里面也存在不小的提升空间,需要进一步的改善。

2、增强营销力——自主品牌应该持续学习合资品牌的营销战略和战术,包括管理工具、技术手段等;进一步聚焦市场和客户,做好商品定位、定义、定价、定时,不断提升体系的战略力度。

3、锤炼品牌力——打造品牌要有战略、战和方法。作为自主品牌,当下改变自主品牌低值、低价印象,树立技术领先、质量过硬的自主品牌新形象迫在眉睫。自主品牌需要以十年磨一剑的工匠精神实现品牌向上,为消费者创造更大的价值。

4、大力推动自主品牌升级,建设卓越企业——深入展开新一轮布局,努力实现突破性的发展,推动自主品牌升级,为建设汽车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以东风为例,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快提升自主建设的核心能力,包括强化关键动力总称的布局,打造明星车型,明晰品牌核心价值,提升研发能力,商品成本控制,拓展核心渠道等;抢占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坚持主动主导深化提升合资合作关系……多力齐下,推动品牌转型升级。

严刚:江淮是商用车领域的老企业,现在发展成综合性企业,相当于企业内部业务大转型,那么我们是怎么做的呢?一句话就是先对近年的乘用车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然后围绕品牌塑造提出明确的阶段发展目标。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第一,夯实核心价值观。这是品牌塑造的前提条件,因为品牌是一个企业、产品的灵魂。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三个支撑:技术先进化、产品平台化、产品开发的迭代化,特别是技术先进化,如果没有的话,品牌向上就是一句空话。

第二,实现产品制造过程精益化。这里有两个重要指: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生产成本的不断合理化。

第三,市场国际化。特别在乘用车市场,国内品牌国际化、本土品牌国际化已经成为一种新常态,更是自主品牌向上的证明。

李显君:中国汽车产业如何才能既大又强?中国政府和企业只要按照风筝体系的六大能力制定有效的政策就能够避免原来一犯再犯的错误,需求既大又强的对策。首先,政府和企业要使驱动力强化与合理化。其次,要提高战略预见能力,在技术动荡期提高政府和预见能力。再次,一定要倾力打造核心产品,这是竞争质量非常重要的战略要点。第四,建立制度化整合经营模式,而不是单一的体系能力。第五,在创新机构方面,坚持创新不能购买,核心技术一定要通过自己研发的原则。第六,一定要树立一个颠覆性的思维,今天汽车产业及技术处在革命或颠覆的期,过去的模式一定不适用未来的汽车产业生态,但不管技术和产业如何变化,大家都要回归竞争和商业的本质。

汽车蓝皮书论坛,2017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自主品牌

徐留平:有人认为汽车是一个工具,从A点到B点,有人认为汽车是一个智能的东西。那么这里面核心是什么呢?我觉得是人性,只有直面人性,直面人对于汽车、对于汽车这个产业有什么样的感知,才是我们作为汽车人应该做的事。在今天这种状态下,汽车产业提供了让汽车制造者满足消费者这种极致需求的方面:互联网+,提供了一种让汽车产品和体验无处不在的可能性;智能+,让汽车能够实现想你所想、念你所念;新能源+,实现汽车自然、生态思维的一个良性循环。这三个点既是满足人性的要求,也是技术发展到今天能够满足的一方面。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7/05/1606490649670013042C102.shtml

文章标签: 汽车蓝皮书论坛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