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浙江华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周明海
在汽车业,提到材料,总离不开轻量化和环保。两个简单的概念,做起来却不易。特别是对国内的材料供应商来说,在技术与产品质量方面与进口产品有着一定的差距。那么,是否国内供应商就没有竞争力了?他们的出路何在?盖世汽车网近日采访到浙江华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周总,与其就该公司在汽车材料(主要是内外饰材料)方面所做的工作以及他对整个汽车行业材料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图为浙江华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周明海
浙江华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从1995年进入汽车行业,是一家二级零部件供应商。当时,公司主要的产品是PU发泡材料、PP/PET纤维复合材料,致力于提供轻量化、低VOC以及防NVH的内饰材料。当时公司为夏利车型做配套,为其提供内饰材料,在90年代,这是一款几乎满街跑的车。后来公司业务拓展到汽车外饰材料,包括轮毂罩、发动机隔音垫等。周总说,目前公司的产品除了在国内供应之外,还会出口到南美、欧洲、东南亚,出口的占比约为10%。将来,该公司还将进入新能源车领域,凭借公司的专业技术为其提供轻量化、阻燃性良好的电池保护套。
周总介绍,公司近几年的业务增长率都超过20%。究其原因,主要归功于公司先进的细化分工策略。据悉,公司下属有复合材料研究院中、技术部和装备部,分别负责材料的研究、产品试制和售后服务。此外,研究团队中包含博士、硕士和本科应届毕业生,采用“以老带新”的模式进行人才培养。
谈到材料的环保问题,周总指出,除了材料本身之外,还要关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环保。一些国内供应商前期为了拓展业务规模和盈利,忽略了生产过程中的环保。而浙江华江科技从3-5年前就开始着力于材料生产过程中的边料、废料回收,致力于实现整个生产周期内的环保。
对于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现状,周总认为,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在于,本土供应商的供应比较及时、成本比较低(除非国外供应商本地生产)。此外还有强大的售后服务团队。劣势在于,本土供应商在技术方面略有落后。周总指出,国内供应商在材料技术标准方面,和国际还是上还是有一定差距。此外,在渠道方面,因为国外供应商已有“原配”的主机厂,他们不必担心;而本土供应商则需要自行开拓渠道。周总对于2015年的期许是,持续将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并开拓更多的业务,实现公司健康良好的发展。
(文章来源:盖世汽车网)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5/01/2210560056060324473205.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简历投递:zhaopin@gasgoo.com
客服微信:gasgoo12 (豆豆)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