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博通公司北亚区业务拓展高级总监 沈鸿
当智能互联成为一种趋势,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引入车载系统,车辆内部的数据传输及车与外界的信息传递变得越来越纷繁复杂,这对车载网络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了解,原有的车载网络仅整合摄像头、DVD等就已经相当吃力,而车机互联、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等集成化设备的融入则不断挑战着它的承载极限。另外致命的一点是,原网络系统构架都是封闭的,这给其之后扩展带来了一定局限。对于此,如何突破,才能满足现代化汽车日益剧增的数据运输所需?如何布局,才能使车内数据传输更加高效,保证优良的汽车联网性能?近日,采访到了全球有线和无线通信半导体创新解决方案的领导者博通公司北亚区业务拓展高级总监沈鸿。请他就以上问题展开探讨。近年来,该公司所引进的以太网技术已经成为业内的一大亮点,颇受车企关注。以下是采访实录:
图为:博通公司北亚区业务拓展高级总监 沈鸿
盖世汽车网:沈总,博通作为通讯行业的领导者,近年逐步发力汽车业,其中有什么样的战略考虑?贵司目前在汽车半导体方面的创新技术和方案有哪些?
沈鸿:我可以跟你先分享一个数据,据统计,目前整个汽车半导体市场达到了280亿美元,相当于每一辆车会有价值300美元的半导体芯片。对于我们半导体企业来讲,汽车半导体市场尽管从规模上无法和通讯相比,然而终将会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市场,为此我们成立了专门的团队来拓展这一市场。
值得提出的一点是,博通的产品很容易从通讯过渡到汽车领域,而在此基础上我们也在不断开发和引进市场领先的技术。举例来说如Wi-Fi技术拓展,可促使汽车与外界无缝连接; Bluetooth® Smart Ready技术可以实现汽车与可穿戴设备之间的连接,这些可穿戴设备能够监测驾驶疲劳度、体内酒精含量和血糖含量等生物特征;近场通讯(NFC)轻松实现汽车和移动设备(例如,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的轻松配对;集成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可实时更新交通情况和追踪汽车;此外,基于BroadR-Reach技术的以太网为车载应用进行了全面优化,实现车载网络的安全、高性能连接。
盖世汽车网:刚您提到以太网,据了解,该技术已发展了十几年,已相当成熟,为何博通近年才将其应用到汽车领域?另博通为何会选择以太网作为车载网络解决方案?
沈鸿:的确如你所言,以太网是个相当成熟的技术,但是为什么我们刚刚才应用到汽车里面。关键的一点是汽车的应用环境非常恶劣,所处温度最低可达零下三四十度,最高可达四五十度。而车内网络系统必须要满足严格的行业要求,如电磁兼容性(EMC)、耐热性以及故障时间(FIT)率。同时,供应商还必须确保提供了一个具有系统兼容性的车载开放架构。这是传统的以太网一直以来难以突破的。在汽车领域,我们有一个称之为AEC-Q100的标准,在博通之前没有一家公司的以太网技术是符合这个标准的,
汽车电子各种应用场景的高度复杂性、信息容量大以及对高带宽、高可扩展性等的需求近年来呈增长式爆发,这是博通走向车载以太网的基本原因。以太网具备兼容性强、传播速率快等优势,同时它还有一个特性是比较容易扩充,这样设计者就很容易设计新的功能,随意更改或增加设计,而不必重新规划系统架构。
盖世汽车网:那么在技术上博通是如何突破的?有具体的产品系列吗?
沈鸿:传统的以太网架构的缆线是四对绞线,很难通过EMC等标准的,而博通的BroadR-Reach以太网技术则采用了非屏蔽单对双绞线电缆。当然其中还有非常多核心的技术,在此就不详说。
该系列产品由5款器件组成,包括3个交换芯片和两个PHY,其中PHY89610是单口的百兆千兆兼容的芯片,用于汽车诊断系统,单口的PHY89810适合用在车载的,如ADAS系统等,而3个交换芯片是针对不同的口数需求而设计的。
盖世汽车网:随着汽车电子设备日益复杂化,网络节点逐步增加,带宽要求越来越高,针对此,博通以太网技术将如何满足?
沈鸿:以太网架构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可以被配置成各种各样的拓扑结构,包括星形、环形以及两者的混合体。其次,以太网还可以支持端口专用带宽,使每个拓扑结构都能够保持整体网络性能的完整性。此外,利用链路聚合功能可以增加端点的专用带宽,并为安全关键应用提供一种故障切换机制。毫无疑问,BroadR-Reach以太网技术能有效应对未来设备升级以及扩展带宽等问题。同时,该技术还兼容LIN、CAN、Flexray等多重车载网络系统。
盖世汽车网:目前车载以太网技术支持的最大带宽为多少?
沈鸿:目前我们的车载以太网技术可以提供百兆的带宽,根据未来市场需求,我们也正在致力引导向千兆带宽迈进。
盖世汽车网:以太网有很多个节点,这会不会牵涉到某个环节出问题而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转?
沈鸿:这涉及到一个安全的问题,以太网作为一个成熟的网络技术,相对于别的网络来说,安全性要高出许多。然而安全问题本身并没有黄金答案,现在的网络黑客常会“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就我个人的看法,技术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会不断有新的安全措施加入进去,它给人类带来的好处远远会超过不便。
盖世汽车网:博通以太网技术在国内外的汽车业务发展情况如何?
沈鸿:可以说,几乎绝大部分全球有声望的车厂与我们都有合作,宝马2013年的X5中就运用了博通的以太网技术,而国内的一些自主品牌也在合作洽谈中。车企选择我们的理由很简单,跟传统的技术如MOST、LVDS等相比,此项技术可减少连接成本高达80%,减少布线重量高达30%。而如果把车的几个重要的部件分开来算,线缆的成本已是三大成本之一;另外,线缆重量的减轻在一定重量上可降低油耗,这对车企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除此之外,我们和博世、大陆等零部件企业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
盖世汽车网:据了解,贵司联合众多车企于2011年成立了一个特别兴趣小组OPEN联盟,当时成立联盟的目的是什么?目前该联盟有多少成员?
沈鸿:我们这个联盟不仅有车企,还包括诸多的汽车零部件和半导体企业,目前成员已发展至200多个。之所以成立这一联盟,主要是大家对以太网技术的前景比较看好,希望这一联盟能够致力于制定相应的行业标准,以促进车载以太网技术和市场的发展。这里需要提到的是,OPEN联盟是完全免费的,我们会不定期举办一些会议,只有加入后才会知道目前大家都在关注什么问题,同时你也可以看到一些优秀的设计方案。
盖世汽车网:随着汽车智能程度的提高,以太网是否已应用在无人驾驶车辆里,对无人驾驶技术您如何看待?
沈鸿:这方面我们同业界厂商已经有所合作,但因签有保密协议,恕不能告知具体企业。
对于无人驾驶,我个人认为,其革命性的地方在于它可以提高道路的利用率。目前我们开车车距相对较宽,尤其在高速公路上。而无人驾驶真正成熟和普及之后,车辆能自动测算前方车辆的速度,并可在微秒内做出反应。从理论上来讲,车间距可相应缩减很多。不过要强调的一点是,你不能让无人驾驶车和人为驾驶车辆在一起行驶,因为人的主观意识较强,电脑无法预测它附近车辆中驾驶员将出现的非理性行为。
盖世汽车网:如今互联网亦开始逐步进军汽车领域,博通跟这些公司有合作吗?
沈鸿:博通和BAT有非常密切的合作关系,这也是我的工作重点之一。不过现在和它们的合作还仅限于云这个层次,还没有做到进一步往基础平台走的方向。今天互联网企业对这些感受可能不会太深,但将来他们会看到我们的数据和云的接口走的是怎样一个平台。
盖世汽车网:沈总,对于以太网未来发展,博通有何规划?
沈鸿:目前我们的技术已得到诸多车企的认可,下一步要做的事情是建立一个更加有生命力的生态系统,一方面要跟更多的软件开发商和车企系统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保证产品本身的生命力。另一方面要把附带的技术融入进来,我们目前谈到的还是网络整体,但是在网络的端和端之间诸如视频、音频、Wi-Fi、bluetooth等,这些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把这块理顺做大了,这个生态圈将会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入,那么整个生态系统也就更加健康。
(文章来源:盖世汽车网)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4/10/13031540154060313460235.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简历投递:zhaopin@gasgoo.com
客服微信:gasgoo12 (豆豆)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