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共交付新车22,477辆,其中,在本土市场——美国实现销售1.865万辆,位列美国电动车销量第三位。日前,特斯拉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马斯克给出了2014年的销售预期:3.5万辆,较之去年增幅将超过55%,在其看来,欧洲和亚洲的市场需求将是主要增长点,其中尤以中国市场为重,马斯克曾数次公开表示,中国会成为特斯拉在美国之后的第二大市场。
2014年1月底,特斯拉公布Tesla Model S在华售价73.4万元起,这一价格低于多数人预期,同时特斯拉给出价格的计算公式(美国报价67% 加运输与装卸费用3% 关税及增值税30%)也吸引了众多的眼球。这一家产品与营销都屡出奇招的美国车企给汽车工业带来了全新的气息。特斯拉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又将如何?盖世汽车网围绕这一话题进行了一周的调查(调查时间:2月17日至2月23日,参与人数1507位),下文将结合调查结果与专家采访注意阐述。
调查1的结果显示,虽然目前特斯拉概念被炒得异常火爆,但更多的业界人士并不十分看好其未来在华市场表现。过半的参与者(占比54%)看衰特斯拉在国内市场的未来表现,认为其销量情况不可与美国市场同日而语。
主要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首先,国内新能源车市场长期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特斯拉很难凭借一己之力扭转全局。虽然特斯拉颇具诚意的给出了低于大众预期的售价,但至少近百万的实际成交价仍让其高不可攀,将其身份定位为少数热衷于追求新鲜事物的富人玩具或许更加实际。
再者,一个更加棘手的问题在于国内不完备的新能源产业基建。在美国,特斯拉目前建有71座超级充电站,横跨美国东西海岸,这也使其能够在美国实现销量快速增长的基本保障。反观中国,公共充电设施建设长期难有突破,再兼之中国电网制式不同与美国,来自美国的特斯拉在中国面临的充电难题将更加迫切,即使自建充电桩也需要闯过国家电网这道大槛,而一旦双方在技术、政策等方面无法谈妥,特斯拉在中国就只能建设太阳能超级充电站。这在短时间内显然难具规模。
另外,受到电池供应的限制,特斯拉面临着产能不足的考验,特斯拉在国内的销售与售后渠道建设也将制约其未来发展。而且,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坚持的品牌直营模式与国内现有政策相悖,按照进口汽车在华销售需要有总代理商的要求,特斯拉还需在华建立一个销售公司,或者找一个销售公司做代理。
基于以上观点,这部分参与者认为特斯来在华销量难以达到其在美国的势头。不过,也有相当部分参与者(占比34%)持相反的态度,认为依照目前特斯拉的发展势头和日益强大的品牌号召力,未来其在华销量势必非常火爆。
调查2旨在分析影响特斯拉在华销量的利弊因素,结果显示,电动车市场坚冰难破仍是主要原因。愈六成参与者认为电动车在国内的接受度依然很低,豪车特斯拉显然不具备成为力挽狂澜者的资质。
2013年初北方地区严重的雾霾刺激了相关部门的神经,也奠定了政府层面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基调,但即使在此大背景下,新能源车在私人市场的表现仍难言乐观,尤其是电动车的发展依旧举步维艰。中汽协公布的销量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车市销量再创新高一举突破2000万辆门槛,同比增长13.8%至2198.41万辆。插电和纯电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也实现了较高的增速(201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791辆,2013年同比增长37.9%),但绝对量也仅仅1.8万辆左右(同期的美国市场销量已经趋近十万两),不足汽车总销量的千分之二,其中纯电动销售14,604辆,插电式混合动力销售3,038辆,与2015年累计实现50万辆的产销目标相差甚远。
有17%的参与者认为特斯拉在国内的销售渠道还非常弱,特斯拉中国区负责人、全球副总裁吴碧瑄在采访时曾公开表示,特斯拉设在中国北京的第一家体验店已经预订出了数百辆轿车,买家遍布全国各地。还未正式开卖已预售数百辆的成绩颇为惊艳,但全国各地的买家集中到一家销售网点显然不是长久之计,销售数据越是亮丽其经销店面临的压力反而会越大。不过,按照特斯来在华发展计划,2014年公司的主要工作就是将体验店拓展到更多的一线城市,并计划在今年底之前,在中国10-12个城市建立经销店。
还有少量的参与者认为特斯拉没有选对进入中国市场的时机,目前,超豪华车在国内的发展陷入瓶颈,2013年包括法拉利、宾利、兰博基尼等在内的豪车品牌在华销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因此,有6%的参与者认为特斯拉此时闯入并不明智。
另外有15%的参与者认为还有其他因素将制约特斯拉在华发展,例如不能享受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等。
哪些人会被特斯拉吸引,成为特斯拉的中国车主?最后一个调查话题就据此展开,结果表明,特斯拉在国内的目标受众和美国市场类似,其中,IT业者、演艺工作者以及金融业者将是主体,三者占比均在两成以上,分别为26%、25%和22%。
这一调查结果与此前媒体公布的中国首批特斯拉车主调查保持一致,以从事金融、IT行业的成功人士居多。这些车主购买特斯拉更多是出于对技术的崇拜,对环保的支持以及彰显个性的需求。
特斯拉是美国硅谷的产物,其本身血统中就带着浓厚的“IT味”,而TI行业的从业者又以喜欢彰显个性,更加崇尚创新的年轻人为主,特斯拉的高科技、高性能等特性对这部分人群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如近来频频高调溢美特斯拉的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据媒体报道,雷军已经预定了两部特斯拉),就是IT行业的一个典型代表。
特斯拉对演艺界明星同样具有较大吸引力,首先,多数演艺明星都具备购买特斯拉的经济实力,其次,特斯拉的豪车身份也足以成为其特殊地位的象征。不过总体而言,特斯拉在国内的受众有限,客户将主要集中在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个性化群体。
(文章来源:盖世汽车网)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4/02/2709490249260284998548.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