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盖世汽车产业大数据
  • 第八届上海-斯图加特汽车及动力系统国际研讨会
  • 2025第四届中国车联网安全大会
当前位置:首页 > 供应链 > 正文

汽车配套胎何以成“糊涂账”

轮胎世界网 毕梦飞 2013-07-01 13:31:04

据悉,因汽车车轮存在脱落隐患,通用汽车正在全球召回超过2.7万辆凯迪拉克SUV,其中涉及在华汽车2000余辆。

今年以来,国内“栽”在轮子上的汽车企业不在少数,车主的各种投诉常常见诸媒体。据轮胎世界网统计,仅5月上旬,就有长安铃木、北京现代、别克凯越、北汽福田、全球鹰等多个汽车品牌因轮胎问题遭到投诉,投诉原因包括鼓包、爆胎、非正常磨损等。

然而,现状却是:“任你百般投诉,我自岿然不动。”汽车商一般对这类投诉的处理方式有两个:一是告诉车主:你的轮胎已过质保期;二是对于仍在保修期的车主说:你的轮胎问题是使用不当造成的,无法赔付。

配套胎和替换胎质量不统一?

以上所列投诉案例,均涉及车辆原配套轮胎。那么,缘何如此多的配套胎遭诟病?

这或许可以从“本是同根生,质量有差异”说起。据透露,很多轮胎厂家提供的配套胎和替换胎,即便是同一型号,质量也有所差异。

前不久,轮胎世界网编辑询问某国产轮胎企业的技术人员,给汽车企业配套的轮胎和拿到市场上去卖的替换胎,质量和技术标准是否相同。该技术人员的回答是:“肯定不一样。”然后便讳莫如深。

编辑此后向多家轮胎企业询问此事,但受访人大多含糊其辞,有的表示:“应该是一样的吧。”有的则是:“不太清楚。”

据了解,相对于替换胎来说,各轮胎企业在配套胎上获得的利润已微乎其微。更有企业称,这部分产品“没有利润,甚至赔钱”,而之所以仍然保持这个市场,不过是为了“借助合作的汽车企业来提高自身知名度”。

可以想像:“没有利润”的产品,质量保证得了吗?

理不清源于“不重要”

从另一方面来看,汽车企业为何也对众多轮胎类投诉视若无睹?

据分析,首先,相对于整车来说,轮胎不过是一组零部件,而且与发动机等部件相比,又是极易被忽略的部分。编辑曾询问过多名消费者,他们大多不知道自己车辆所配的是哪个厂家、哪个种类的轮胎。

既然是“不重要”的零部件,那么也无需追究太多,显然,还是“控制成本”更为重要。

其次,车商对问题轮胎的处理“代价”很低,这在另一方面“纵容”了他们。在很多相关法规中,轮胎都被划归到“易损件”范畴,其保修期限也较短——一般是3个月或5000公里,有些甚至完全没有保修。这样,很多车主,尤其是新车主,“忽忽悠悠”就过了质保期而不自知。

2013年1月1日起,《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落地实施。媒体曾多次报道,称轮胎售后问题从此“有标准可依”。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简单。

上述条例对汽车配套胎的“三包”规定是:随车装备轮胎存在缺陷的,由汽车产品生产者负责召回。但其中并未规定出现何种缺陷、多少数量的轮胎出现缺陷,以及由谁来鉴定此种“缺陷”,才能符合召回标准。因此,这一规定,对解决国内汽车配套胎所存在的种种问题,似乎并无实质性作用。

中国如今是当之无愧的汽车大国,然而很多领域仍处于“说不清道不明”的状况,配套胎这笔“糊涂账”,似乎短期内就难以厘清。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3/07/0101310431460230069244.shtml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