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urope-Asia Automobile Innovation Forum
  • 2025第七届金辑奖评选
  • 各国产业概览
  • 2025第八届智能辅助驾驶大会
  • 2025汽车智能玻璃创新技术及应用大会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评论 > 正文

黄标车排污占比40%以上 “十二五”重点淘汰

盖世汽车综合 2013-04-22 08:24:51

4月20日、21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举办、世界汽车组织支持的“2013中国汽车论坛”召开,本届论坛主题为“新增长形势下中国和世界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品牌、国际化”。在“建设和谐绿色汽车社会”分论坛上,与会者就中国新能源车辆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以下是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环境研究所博士、副研究员胡京南发言实录。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接到邀请做这个报告。希望通过我们这几年的相关研究以及对政策的了解给大家做一个参考。

黄标车排污占比40%以上 “十二五”重点淘汰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环境研究所博士、副研究员胡京南

我们院有三个部门都用机动车研究的有关。我所在的是环境研究所,有些同志可能接触到我们,我们主要是环境保护相关机动车基础研究以及相关政策的研究。很多时候跟大家打交道,支持部里做技术认证。我们还有一个部门环境标准研究所,大家知道的,比如说从国一到目前的国五阶段的排放标准都跟我们环科院相关研究有关联。

介绍之前还是看一下这张图,这张图大家都很熟悉,中国机动车的保有量的增长,这个比例2010年的时候,我们国家的汽油车比例占的最高,差不多80%是汽油车,还有17%左右是柴油车。大家知道轿车轻型车使用柴油,重型的货车以及开车还有轻型的货车用汽油多一些。在所有的车中间我们又细分了,按照不同的具体的车型做了细分,大家可以看到实际上这个小型客车,它的轿车比例很高,占了70%,总的排放中间并没有占那么高,大概20%是重型货车和客车,这些车对我们国家的排放更大一些。按照排放标准看一下,虽然国三标准08年才真正大规模的在我们国家推行,但是真正短的5年时间国三车比例已经占我们国家的40%以上,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长非常快。国四国五它影响的范围更大。每年的机动车保有量增长,可能每年2千万辆,可能会达到3千万的级别。新的标准执行,提前一年可能影响到3千到5千万辆车。影响范围更大。

这中间还是有部分的老车,特别注意到中间上方蓝色的,国一之前的车。第一阶段标准之前,即2000年或之前的车,实际上还有13%左右,对于汽油车来说,我们知道上基本上都是化油汽车。剩下的是国一国二的车。这张图上给出的十一五期间各种污染物,这几种污染物的排放变化情况。这条蓝色线表明我们国家保有车的增长,年均20%,我们机动车的排放增长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快,这几种污染物年均增长率在1%到2%左右,得益于我们2000年开始执行更加严格的标准以及机动车的污染,否则污染排放曲线不会那么平。

雾霾,PM2.5的事件,不能完全归于机动车。在北京的也会留意整个北京圈工业的排放还是很高的,不可能仅靠解决机动车问题就解决雾霾问题。但机动车肯定是非常重要的原因,要加强机动车的污染防治。一氧化碳、碳氢,氮氧化物和颗粒物,分别说一下这4种污染物。

一氧化碳的污染物大家也知道以前在家做饭的时候怕的煤气中毒,它主要是来自一氧化碳的污染,对我们国家来说不是主要问题了,特别是汽油造成的污染不是特别重要。主要还是来源轻型车比较多一些,碳氢想多说几句,PM2.5都是非常细的颗粒物的前提物,这些污染物,碳氢或者说VOC和氮氧化物几天以后形成二次的颗粒物,这种二次的颗粒物近期雾霾的主要组成成分,二次污染占40%左右,重点的贡献表明我们必须控制前提物以及后面所说的直接排放的颗粒物,同时控制的时候才能有效解决重污染问题。碳氢排放它主要来自于客车,还漏的蒸发排放,当时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尾气的排放,还有很大一部分,我们知道用汽油的时候有蒸发排放,它影响很大,将来的工作中间会加强相关的研究。

氮氧化物大家也知道,十二五期间主要针对电厂开展的,机动车的排放占很大比例,人为的氮氧化物机动车占1/3,现在往1/3多的方向发展,中重型的货车以及占60%到70%,氮氧化物主要来自于重型车,但是轻型车也要控制的,氮氧化物主要是颗粒物重要的前提物,必须加强它的排放控制。

机动车直接排放的颗粒物,这个大家最关心,因为我们可以看到的这些细颗粒,排放到空气中间,旁边的大货车经过的时候冒出来的黑烟,这些对我们影响很大,非常重型的货车和中型的客人他们占的比例80不能以上,这些车基本上都是柴油车,排放的颗粒物对我们机动车总的颗粒物贡献非常大,而且也是我们急需控制的污染物。

刚才说那些不同车型的比例,这里也说了一下不同排放阶段的车型占的贡献率,虽然我们说国三的车保有量是最大的,40%左右,但是目前对各种污染物的排量贡献率10%左右,氮氧化物多一些,大概20%,其他的10%左右,大概只有13%的国一前的车,基本上是无控的汽油车加柴油车一起,虽然只有13%的比例,但是排放贡献率基本上40%到50%左右,“十二五”期间主要任务就是黄标车,把这些车淘汰出去。也不是说淘汰这部分车以后,我们的污染物排放就可以一下子大幅度的削减,必须考虑国二国三的车,他们也在裂化,机动车排放的裂化非常快,可能5年的时间,比如说一辆的轿车,5年时间三元坏了排放大量增加,从很低一下子增长到很高的水平,这个车整个使用周期排放控制情况。如果来自汽车企业的大家也知道,我们保修期间必须保证它的安全指标一定要合格,还有其他的一些服务要合格,但是真正大家关心的尾气排放有多少,大家看到雾霾的时候觉得机动车污染多严重,真正自己造的那辆车,它的排放怎么样?大家还是要多思考一下。机动车它作为一个产品,我们认为它的环境的影响,因为它的外部性,它的排放不是直接影响个人,影响到社会,影响大的环境,它的外部性,它的影响因为没有直接作用到个人,每个人觉得能够省一点就省一点,包括造车的厂家这方面能够节省一点成本就节省一点。但是你节省的成本可能造成的污染非常重,一个轿车三元催化剂,每辆车减少几百块,有贵金属的作用和没有贵金属的作用,它尾气排放上有很大的差别,如果说用了一个劣质的三元催化剂,它在路上排放很多污染物,对机动车的监管不可能只停留在新车的生产环节。我们环保部准备加强检查,你这个车,新车的时候是达标的,你生产出来的车,每辆车每台发动机都达标。

第三部,我们近期加强复合型,你的车使用期间,将来标准16万公里,保证它达标的,保证使用期间给社会带来的影响不会大。

机动车的污染排放量也在持续的增加,下一步还要加强标准才能把趋势扭转下来。第二个机动车排放已经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污染来源。

第三个氮氧化物它作为颗粒物的重要前提物,再过几年机动车作为主要的排放源,氮氧化物和颗粒物还有碳氢化合物HC,三种污染物是我们控制的三大重点污染物。从国家不但是环保部还是科技部,都从国务院发了很多有关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包括加强技术研发的规划。这个我不细说了。

从大的政策趋向来说,从三个方面说一下。第一个提高机动车的排放水平,我们在严格实施排放标准的时候除了完善标准,我们要加强生产一致性的检查。生产销售和注册登记的问题,整个车辆使用过程中的监管。另外还有就是刚才说的,我们要推进以旧换新。完善机动车的环境管理制度,大家知道环检的标识已经有了,将来加大环检标识。我们加强监管的时候比较容易操作。现在研究相关的税费政策。大家也是雾霾情况炒的比较火的燃油的清洁化,上国一标准的时候一直滞后于机动车的制订进程。开头的时候国一国二的时候差距还小一点,反而现在国三国四阶段差距很大。国四的标准两次推迟,其实跟我们柴油的含量降不下去有关系。大家也希望几大石油部门,能源部门真正做出表率,这样才能推动我们机动车的排放标准。能够加快实施。

底下从6个方面说机动车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第一条强调一下法律基础,其实两会之前大家就在说,中国是不是也要制订跟美国一样的清洁空气物,大气污染防治法很早就制订了,95年2000年分别经过两次修订,2008年环保法又修订,修订的幅度比较大,部门之间协商耽误了很多时间,今年大气污染防治修改完成。有关机动车污染的法律依据,其实我们国家机动车污染问题,很大的原因违法成本低,比如说用的一个假的劣质催化剂,应该是属于违法的问题,但是它的成本很低,厂家这么做,它可能节省了几十万块,但是它最后被发现以后,它的罚款比这个成本还要低好多,可能不到十万块。这也是为什么国内有很多厂家敢于冒这个风险去做危害环境的事情,加大违法成本,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基本措施。

第二个健全法规的标准体系,刚才也说了我们机动车的排放标准,对于汽车来说已经制订第五阶段。我们现在准备起草第六阶段排放标准。其实重点会对重型车,颗粒物是一个重要问题,第二阶段会让柴油车去加装PDF为目标来定限值,对于轻型车也要控制,一个是轻型柴油车,一个直喷的汽油车,现在汽油车为了提高动力,很多采用直喷技术,直喷技术它的颗粒物排放会有所增加,直喷汽油车可能成为一个问题,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监管。

大家知道我们国内的农用车,它的排放管理会比较松,那么这一块也是要加强监管的,还有非道路机械,也是下面的一个工作重点。

分区分块分经验,大家知道东西的差异很大,国家制订了三区十群的规划,长三角珠三角等等,他们可能作为重点地区,会提前实施一些标准,已经开始实行一些限值了,机动车可能将来也会实行更严格的标准,北京上海已经开始施行了。同一个车型可能在不同地区,可能按照不同的时段来进行,来实行差异化的标准。

第四项我们加强监督管理,监管现在有很多缺失。油品升级不说了。

最后一个是加大科技回报。

我汇报就是这些,谢谢大家!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3/04/220821282128939.shtml

 ;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