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中国车市增速已经明显放缓,但车展热却依然未消退。除北京与上海两地的全国性大型车展外,其他各地车展的规模也屡创新高,并争相提升自身影响力,其中广州车展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已被称为中国第三大车展。
但在北京和上海车展之外,国内是否真的需要更多大规模车展?随着区域市场销量趋向饱和,地方性车展是否又将逐步淡出历史舞台?车展的规模越来越大,但独具特色的却凤毛麟角,哪些车展可能在未来得以保留?围绕这些问题盖世汽车网在广州车展前夕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业内调查。下文将结合调查结果与专家采访逐一阐述。
首先在此次广州车展的预期上,多数业内人士并不认为这一届广州车展的规模与影响力将进一步提升。根据调查1的结果,55%的参与者认为此届广州车展将不如以往,原因是广州当地市场因为限购政策而提前入冬,此外,主要集中在广州地区的日本汽车生产商今年又意外遭遇重创。而选择此届广州车展影响力将进一步提升的人数占比为35%,另有约10%的参与者选择了"不好说"。
尽管本届广州车展主办方已经透露此次参展以及首发车辆等指标都将创新历史新高,但从调查1的投票结果来看,业内人士并不认为这可以说明广州车展的影响力将得以提升。此届广州车展是在中国车市步入低速增长两年后的前提下举办,一些竞争力较弱的汽车厂商在过去两年中承受了巨大压力,已经放慢了扩张计划,他们在选择参展机会时会更加谨慎。而日系车由于受钓鱼岛事件的影响,其在国内各地大规模的参展及其他营销活动计划与自身预期都将打折扣,即便是在日系厂商集聚的大本营举办的广州车展。
加之广州当地市场受汽车限购政策的打击,车展作为汽车厂商促进当地销售的平台价值也被削弱。生产与消费两端热情皆不足决定了本届车展很难有出彩之处。
但亦有35%的人士预计广州车展规模的影响力将超越以往。因为,尽管车市增长趋缓,但市场显然并未到最坏的时候,有实力的竞争者在这一市场依然得心应手,并获得丰厚回报。前10月销量统计数据显示,合资企业中的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北京现代及长安福特马自达,以及自主品牌中的东风、长城、上汽及吉利等车企的销量增幅依然在两位数以上,一些企业甚至达到了30%以上的增幅。对于这些企业而言,车市不如为增长正是它们利用抢占市场份额的好时机,广州车展在规模与影响力上已经是名副其实的第三大车展,其自然也不会错过这样一个营销平台。
根据车展主办方透露信的息,本次广州车展参展车辆总数将达950辆,其中全球首发车34辆(含跨国公司的4款全球首发车),亚洲首发车23辆。尽管首发新车的数量距离北京和上海车展相差较远,但整体规模在逐步接近。(今年4月份的北京车展参展数量为1125辆,全球首发新车120辆,其中跨国公司全球首发车36台,跨国公司亚洲首发车35台。 而2011年上海车展展出整车1100辆,全球首发75辆,其中国际汽车公司全球首发19辆,国内车企全球首发56辆。)
但对于广州车展主办方而言,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是未来的中国市场真的需要那么多大型车展吗?广州根据我们调查2的结果,多数业内人士(54%)对广州车展成为继北京与上海之后的另一个全国性大规模车展表示看好,因为国内市场巨大,需要有更多大规模车展,而广州车展已经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与人气。但亦有37%的人士认为北京与上海车展已经足够,广州车展成为另一个全国性大规模车展的必要性很小。另有约9%的参与者选择了"不好说"。
目前,北京与上海两大车展为双年展,两者交替举办,皆在每年4月份左右,而广州车展则是每年举办一次,时间在11月份左右,这意味着每年国内有两个大型的车展。对于依然处在增长期的中国车市而言,厂商习惯用更多的新车来刺激带动销量,车展是吸引消费者与传媒的大好舞台。但以新车带动销量与营收为主的竞争方式终有周期,一些自主品牌已经开始大幅削减品牌与产品,而外资厂商因为欧美经济已步入或长达十年的衰落期,其新车开发推出速度也将减缓。
而消费者越来越成熟与挑剔也让汽车厂商在推出新产品时更加谨慎。这些因素可能导致未来中国车市新车推出速度呈下滑趋势。这对有意打造成更多全国性车展的主办方来说不是一个好消息。在我们的采访中一位汽车企业人士表示,公司已经忙不过来,北京上海的车展作为全国与世界性的汽车交流平台足够了。
法兰克福车展博大,巴黎车展优雅,北美车展妖娆,东京车展细腻,日内瓦车展奢华。那些常年不衰的国际车展往往具有风向标式的特色,其整体规模或许并不如北京或上海车展。对于成长迅速的广州车展,其特色是否明显是其未来能否在车展业站稳脚跟的重要因素。但从调查3的结果来看,目前国内车展谈论特色尚早。约51%的人士认为"国内车展都无明显特色";有31%的人士认为广州车展特色不明显,仅18%的人士认为广州车展是具有特色的。
北京与上海车展得益于中国市场之"大",其规模已在全球首屈一指。但除了"大",似乎也很难找出令世界羡慕的特色。根据我们此前调查,上海与北京车展距离全球一流车展还存在不小差距,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缺乏特色,大而无内涵。广州车展尽管成长迅速,但距离北京与上海车展依然有不小差距,在车市放缓之际,广州车展平台价值的提升已经遇到瓶颈。面对汽车厂商有限的营销资源,车展业真正的竞争才开始,若无法打造出明显特色,包括广州车展在内的地方性车展未来将面临巨大挑战。
除了特色的缺乏,以往国内车展的场馆配套与服务水平也常常被业内人士所诟病。事实上在谈论特色前,车展主办方更应该注意改善这些基础的设施。
近几年来,国内地方性车展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你方唱罢我方登场,但是这些车展究竟可以给这个行业带来什么却引人深思。根据我们调查4的结果,约47%的参与者认为中国车市并不需要如此多的地方性车展。但亦有约40%的人士认为在现阶段这些地方性车展仍有其存在的价值。另有约13%的人士选择了不好说。
尽管近几年来,车市增幅已有放缓,但是国内汽车市场的发展潜力依然很大。与北上广等车展相比,地方性车展能够起到良好的补充作用。这些车展往往能够将区域内的车企与经销商集中在一起,提供较大的让利优惠活动,调动消费者的购车热情,有效刺激当地汽车市场的消费。同时,与北上广等车展相比,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汽车文化普及的再次下探,有利于全民汽车知识水平的提升。
但是随着中国汽车市场日趋成熟,消费者对汽车更加了解,并对自己喜爱的品牌形成忠诚度,这样车展对他们的吸引力就会降低。加之汽车品牌经销商网店布局逐渐完善,以及以汽车交易服务为主的汽车城的建设,使得消费者了解与购买汽车更加方便。届时许多地方性车展预计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文章来源:盖世汽车网)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2/11/21091348134860134512253.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简历投递:zhaopin@gasgoo.com
客服微信:gasgoo12 (豆豆)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