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如此,东风汽车股份始终没有放弃探索更符合中国国情、更科学、更有效的自愿减排路径。东风汽车股份历时近一年时间,在与相关专业单位和政府职能部门深入研讨和友好协商的基础上,确定以相关经济林作为种植开发的品种;同时,选择在湖北省恩施市建设东风“碳平衡”生态经济林首个示范基地,一方面以生态林的固碳功效来抵冲企业碳排放,逐步实现“减少到零”的实质性减排,一方面实现以工补农、绿色循环农业经济的新模式——“碳平衡”。
东风股份与恩施市人民政府达成共识,将参照公益信托形式,构建公益投资专户资金的运作体系架构,并以共同管理为原则,设立理事会作为基地建设和资金专户管理的联合决策机构,并在理事会的联合决策平台上实行规范的检核审批管理流程。
据悉,东风汽车股份工厂年碳排放总量的平均水平约为18万吨。以每亩人工林吸收CO2 最大能力约为4吨来计算,如需实现完全抵充,需要营造5万亩的“吸碳排氧”经济林生态系统。因此,东风汽车股份计划在五年内通过碳平衡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扶持性种植,实现公司的自愿性“零排放”,并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经济。
通过“碳平衡”生态经济林基地的建设和运营,东风汽车股份将最终形成一片大型的“碳汇林”。
碳汇,就是在主动计算自己碳足迹的基础上,用种植经济林的方式来减少或者消除自己的碳足迹所需要支持的财务成本,不同于碳税,这是自愿行为,不是政府强制行为的结果,因此具有公益性质。
因此,可以说,构建“碳平衡”生态经济林基地,不仅是东风汽车股份贯彻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主动承担责任,积极探索企业自愿减排的又一新路径,而且更是我国汽车企业探索以“工业反哺农业”的一次有益尝试。可实现企业、自然、社会三方利益的“多赢”与“和谐”。
于国家而言,这种模式的实施,不仅可以以“工业反哺农业”,实现农业的自我优化发展,生产安全的绿色农产品,还能“摘除”所谓碳强度、碳总量等西方国家主导的标准和体系的“紧箍咒”对中国经济发展有意或无意中形成的发展总规模的限制。同时,它还承载着中国特有的哲学和社会意义,即立足于国情,着眼于产业结构的优化互补,通过逐步规范化、标准化的企业自愿减排体系的完善,寻求人与大自然、工业与农业互补的“双平衡”。
于国际社会而言,这一独辟蹊径,也可利于发展中国家自愿减排对发达国家技术上的依赖,因地制宜地实现减排,为自身发展争取更大空间。
于企业而言,不仅有效降低了节能减排资金投入,从而降低经营成本,而且顺应了自然系统的自身调节能力,消化与抵冲企业自身的碳排放,实现碳排放“减少到零”,最终避免因 “碳强度”产生的碳减排指标刚性对企业发展的不利影响。
于农民而言,他们通过参与种植、管护、收益等方式获得了绿色循环经济平台,增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收入。同时,这一模式也为当地农村经济实现“造血”功能,并进而增强对农业“长效”项目的持续投入能力,使扶持的产业形成自我良性循环,实现可滚动的持续性发展格局,使农民在家门口就可获得稳定的经济收入。
来自业内观察人士分析认为,“碳总量”和“碳强度”的减排方式更多的是注重技术上的“限制”和“限量”,却相对地忽略了对发展的尊重和保护,而基于构建“碳平衡”生态产业林基地模式的综合效益,若能在国内得以大规模推广,必将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自愿减排体系的建设,不仅可以实现环境的真正改善,为经济发展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模式所具有的可操作性将大大提升我国在全球气候谈判博弈中的话语权。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2/03/120916201620557.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简历投递:zhaopin@gasgoo.com
客服微信:gasgoo12 (豆豆)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