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2011年中国国际新能源汽车论坛”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老馆)隆重举行。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电动汽车工程中心副主任甘海云博士就《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与测试评价》进行了发言。
甘博士指出:增程式的电动汽车在续驶里程、充电时间以及成本上都比纯电动汽车具有优势,在排放上比混合动力汽车具备优势,所以我们认为综合性能更好。增程式电动汽车在续驶里程、提高电池的寿命、减少排放,以及成本方面具有优势。并表示:中汽院将建立一套电动汽车性能指标评价体系,打造电动汽车性能测试平派,完成电动汽车各层级完整的实验规范,形成初步的数据库规模,并且在联盟制的机制下逐步完善、丰富来为行业开发服务。
以下是甘博士论坛发言实录内容: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分为五个部分给各位专家做介绍:
首先背景和意义在国家战略层面来说,发展电动汽车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通过发展自主品牌的电动汽车是中国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转变的重要机遇。在战略层面国家从前期的研究和开发示范运营已经积累了初步的产业化的体系。中期要开展电动汽车的技术研发和对标分析工作来服务整个产业的发展。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员目前正在建设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研发及测试设备,涵盖了汽车研究和开发所需要的绝大部分内容。中汽的业务范围涵盖了技术和服务服务平台,包括国家的4个技术平台。中汽院具备完善的从零部件、发动机到整车完整的实验条件,并且具备从整车到零部件完整的全过程的开发能力。中汽院在电动汽车开发过程中目前正在承担863和央企的重大开发课题,并且和美国、德国相关的研究机构开展了测试评价和产品开发中的国际合作。
电动汽车我们可以分为纯电动的电动汽车、混合电动汽车以及基于纯电动平台的插电混合动力汽车,我们也称之为增程式的电动汽车,以及基于混合电力平台扩大的汽车。
我们在这个表中可以看到6项指标中上增程式的电动汽车在续驶里程、充电时间以及成本上都比纯电动汽车具有优势,在排放上比混合动力汽车具备优势,所以我们认为综合性能更好。
增程式电动汽车在续驶里程、提高电池的寿命、减少排放,以及成本方面具有优势,所以我们认为产业化的前景较好。
这个方案是我们和德国FUA共同联合开发、共享知识产权的一个技术方案,是基于一个国内某个主机厂纯电动的平台上附加了一升三纲来实现增程式的电动汽车功能。我们在控制策略增程的发动机工作模式主要有催化其加热模式,小功率和大功率充电模式,大大简化了传统的发动机控制的要求。我们采用(名字)在NEDC工况下进行方针,在能源消耗上具有较大优势。目前中国和德国联合技术团队已经完成了增程式电动汽车的台架实验,目前正在装车实验。
我们开发的另外一个方向,是轮毂电机开发,具有以下四个优点:我们认为这些优点是纯电动汽车下一个主要的发展方向。电动轮开发和设计技术是轮毂电机的一个关键技术,电动轮的设计技术就包括减速和集成减速器和其他的优化、设计技术。
下面就少中汽院在电动汽车的测试评价所进行的工作:在国际上美国、欧洲和日本都非常重视汽车的对标研究,开展了大量的对标分析研究工作。也是当今,无论是传统还是电动汽车的一个重要手段,在国内十五到“十一五”以及示范运行期间积累了部分数据。但是国内目前对标分析的能力还有待与完善,支撑开发的公共数据平台仍然缺失。为了减少行业的重复投资和浪费,我们中汽院进行了汽车评价与研究,服务行业。
中汽院汽车测试评价目前已经得到科技部、央企、电动汽车联盟多个项目的资助。我们测试评价的总体技术路线主要包括技术指标体系的建立的测试大纲的开发以及整车零部件以及附件的测试,最后形成电动汽车性能评价流程,以及电动汽车性能数据库,电动汽车性能评价规范。我们做测试评价车型的选择是兼顾先进性、代表性。测试评价的流程上的考虑,我们分为11个阶段来进行整车的性能测试,系统级的测试,以及附件测试,碰撞安全测试,来获取完成的获取完整的对标分析。
目前已经开展了部分车型的整车实验和动力实验。在零部件我们开展了基本参数、寿命以及电器性能的测试,对电器开展了可靠性、耐久性、工艺密度、环境性的动态测试。另外一方面的工作是采用仿真以及试验箱结合的手段,开展对电动汽车控制策略的解析。按照实验评价的流程我们将会形成完整电动汽车的性能评价规范体系。
电动汽车数据库平台:电动汽车数据库平台包括竞标车型的规划发展分析,结构分析,以及全系的性能数据,目前已经初步搭建了整个数据库的框架,填充了部分数据。
展望:中汽院将打造面向产业化的增程式电动汽车技术体系,以及开发下一代轮毂技术的开发开台。
建立一套电动汽车性能指标评价体系,打造电动汽车性能测试平派,完成电动汽车各层级完整的实验规范,形成初步的数据库规模,并且在联盟制的机制下逐步完善、丰富来为行业开发服务。我的汇报到这里谢谢大家!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1/09/10100028028843.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