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2024第四届汽车智能底盘大会
  • 2024第五届汽车电驱动及关键技术大会
  • 2024第二届中国汽车与CMF设计大会
  • 2024泰国汽车市场深度考察(第二期)
  • 第六届汽车新供应链大会
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分析 > 正文

调查:公车采购优先自主最有价值 应明确主体比例

随着《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下称《办法》)的颁布与实施,公务车高达1000亿元的市场蛋糕再次引起了众多汽车企业的注意。《办法》中关于对自主品牌汽车实行优先采购的条例也成为近期业内讨论的主要议题之一。对于政府而言,《办法》是否能更行之有效地促进自主品牌车企发展,而它又将给汽车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

盖世汽车网围绕上述问题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查,结果发现多数业内人士支持公务用车优先采购自主品牌,同时他们认为应该明确自主品牌作为主体采购对象的规定。调查还发现公务车优先采购自主品牌这一措施被认为是对自主车企最有价值的扶持政策,尤其是体现在对自主车企品牌形象的提升上。

公车采购 自主品牌

从调查1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89%的参与者认为公务车采购中自主品牌理所应当为主体,持反对或中立立场的分别只占6%与5%。根据《办法》,“党政机关应配备使用国产汽车,对自主品牌和自主创新的新能源汽车,可以实行政府优先采购。”但这一条例并未详细说明优先采购的原则体现在哪些环节和方面。这一含糊的概念,让诸多业内人士担忧《办法》只是摆了一个扶持自主品牌的姿态,各级党政机关在执行与监督上没有明确的约束,将存在很大问题。甚至有人指出,相比2009年6月份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发布的“关于2009-2010年度中央国家机关汽车协议供货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今年的《办法》是一种“倒退”,因为早前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各单位新配备、更新汽车“自主品牌汽车比例应达到50%”

在对专家的采访调查中,一位要求匿名的分析师告诉我们,近年公车采购优先自主的改革可谓一波三折,重回原点。从中也可以看出在各种利益集团博弈下政策制定者的摇摆。首先是在2009年年初《汽车产业振兴规划》的制定过程中,关于提高自主品牌在政府采购中比例的呼声很高。但最终出台的振兴规划采取了折中方式,虽然提及政府采购要向自主品牌倾斜,却并未做作一步具体说明。随后2009年6月份《通知》出台,提出“50%”的比例要求,到2011年初《办法》出台,关于自主品牌采购比例的描述消失,回到原点。

而《办法》中,关于公务用车排量与采购价格“双降”的新标准,即“采购用车的排气量从2.0L下调至1.8L;价格上限从25万元下调至18万元。” 这一标准被解读为间接扶持自主品牌的举措。但在汽车厂家看来,情况并非如此简单。奇瑞汽车发言人金弋波在《办法》出台后不久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办法》限制了采购标准,也为自主品牌的中高端车型提出了要求,但自主企业依然需要积极配合这些采购要求,满足标准才会得到政府的认可,突破采购的门槛限制。同时,他还指出,“即使自主品牌能占到50%的政府采购份额,对于销量和品牌的影响力仍极为有限”。因为,很难有车企能独家占到很大的份额。.

长期以来,积弱的品牌价值让自主车企在党政机关公务车采购中一直处在非常被动甚至被忽视的地位。且在公务用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之际,自主车企并没有在这块领域有相应的突破与斩获。我们可以通过对比以下两组数据可以明显看出这一现象。2005年,政府用于公务车采购的财政支出为600亿元,2006年增加到700亿元。2008年国家公务车采购的金额达到800亿元左右。2010年政府采购金额预计已经突破1000亿元;而根据2009年数据显示,国内市场销量最大的自主品牌车企奇瑞在政府采购市场销售仅3400余辆,约占2009年政府采购总量的2.3%左右。

此外,关于自主品牌究竟如何定义,一定比例的限制是指车辆数量还是金额?以及?这些问题若没有比较明确的答案,通过公务车采购扶持自主品牌的政策也难以落实。

公车采购 自主品牌

假设公务用车却是做到了以自主品牌为主体,那么这将给车市带来怎样的影响呢?在调查2列出的选项中,认为“有利于自主品牌形象提升”的人最多,达51%。在中国市场,“官车”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汽车高品质与体面形象的代名词。党政机关使用自主品牌的车,无疑是为这些汽车品牌做了活广告,对普通消费者将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业界还普遍认为,奥迪之所以在中国销量远超奔驰和宝马,很大程度上即是因为奥迪作为“官车”形象,对普通购买者的影响力。

其次,有29%的人认为公务车优先采购自主品牌政策的落实可使“自主车企的经营得到改善”。如果按金额计算,公务车1000亿元的采购大蛋糕分一半给自主品牌,就是500亿元。如果政策能切实落实,则意味着奇瑞、吉利、上汽、长安、长城、比亚迪等自主品牌车企,每年能从政府采购中分得50-100亿元的份额。加之公务车市场“旱涝保收”的特点,这对无疑给企业的经营带来较为稳定的业绩提升。

但是,公车采购以自主品牌为主体这一政策是否会对当前占公车市场主导地位的外资品牌带来较大冲击?这一担忧似乎是多余。从投票显示的结果来看,仅有8%的参与者头给了“部分外资品牌受到负面影响”,在提供选择的四个关于这一政策带来影响的选项中,得票最低。为何业界普遍看低这一政策对外资品牌的影响?可以总结为两个原因。首先,外资品牌在整个汽车市场占据强势主导地位,它们的品牌在私家车市场已经拥有足够的影响力;其次,公车市场所带来的收入占比非常小,不会产生多大实质性影响。

此外,12%的参与者认为,即便公务车采购倾向自主品牌,对整体市场格局影响甚小。这与中国市场的“大”,且私家车占绝对主导的趋势有关。公开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公务车上牌量为约67万辆。而当年国内汽车销量突破1360万辆,公务车采购所占比例仅为0.05%。可见,公务车采购政策的变化对整体市场格局并不会产生多大影响。

公车采购 自主品牌

我国政府早在2009年颁布的《汽车产业振兴规划》中就较明确地制订了发展自主品牌的目标。提出在2011年结束时“自主品牌乘用车国内市场份额超过40%,其中轿车超过30%。自主品牌汽车出口占产销量的比例接近10%。”之后,政府也陆续推出了一些对自主品牌有着间接的消费鼓励政策,其中包括1.6升及以下排量购置税减半和汽车下乡等。但是这些政策对自主品牌的发展到底有多大价值?根据调查3的结果对比发现,在“直接提供资金或贷款”、“公车采购优先自主品牌”和“有利于自主品牌的消费政策”这三类对自主品牌的鼓励政策中,认为“有利于自主品牌的消费政策”最有价值占24%,比赞同“直接提供资金或贷款”的人群占比(7%)高,但远低于支持“公车采购优先自主品牌”是最有价值的政策的人群比例(58%)。

支持自主品牌的发展,政府固然要在企业的资金获得性上提供帮助。但在市场需求端,政府应该也进行的必要的引导和提供实质性支持。而公务车优先采购自主品牌就是一项政府非常好好的政策。官员若能带头使用自主品牌汽车,让普通消费者也认知到坐自主品牌汽车成为一件“体面”的事,从而带动更多人购买自主品牌车,市场销量上去了,比什么支持都更有价值。

实际上,在政府采购中,优先购买本国货是国际通行的标准,西方许多发达国家在这方面有完善的法律。譬如美国:美国1933年出台的《购买美国产品法》就国货认定规定了两种标准:境内生产,或货物原料在美国开采、生产、制造成本超过所有原料成本的50%。并规定,凡用美国联邦基金购买的,或购买供政府使用或建设公共工程使用的商品,均应为美国产品。而在欧盟,采购金额在500万欧元以上的工程,20万欧元以上的货物和服务,必须在欧盟范围内采购;政府采购过程中如果要采购外国产品,也会提出相应的贸易补偿条款,避免对国内产业的冲击。

根据“2009-2010年中央国家机关汽车协议供货汽车厂商名单”,38家进入采购名单的汽车厂家里有自主品牌车企21家,车型达到60多款,入围的轿车包括上汽的名爵、荣威,一汽的奔腾,长安的悦翔、志翔、杰勋,比亚迪的F3、F3D M以及吉利的金刚、远景,奇瑞的A5、A3、旗云、东方之子,长城炫丽、酷熊等。然而现实中,尽管自主品牌的车型大批进入政府采购目录,但实际订单并没有随之大增。优先采购沦为空话。我们希望在《办法》之后,能有更详尽的细则与监督规范出台,使公务车优先采购自主品牌能切实推动自主品牌的发展。

文章来源:盖世汽车网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1/07/1309030030345029858.shtml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