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吉凯恩(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中国区总裁马吉瑞
吉凯恩(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中国区总裁马吉瑞(中)
盖世汽车网:吉凯恩上海研发中心的地位与吉凯恩德国、美国、日本的三个研发中心相比是否有所不同?上海研发中心的研发水平是否与全球市场同步?
马吉瑞:到目前为止,吉凯恩在中国的技术中心主要进行应用技术方面的研发,也就是把我们在欧洲、美国、日本的最新技术适配到中国车型上。未来三年中,吉凯恩会在中国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员。我们希望能将中国技术中心打造成独立的研发基地,尤其是扭矩管理方面(电驱和扭矩控制)具备自主研发能力。
盖世汽车网:在吉凯恩中国的业务中,传动轴一直是比较领先的板块,扭矩技术和粉末冶金板块的发展相对比较滞后。您如何看待后两个板块在中国的发展?是否有比较具体的发展策略?
马吉瑞:目前来看,扭矩管理系统和电动驱动系统虽然从销售额、新车型覆盖面上,远远滞后于传动轴系统,但由于吉凯恩拥有世界领先的扭矩技术,这两个板块的市场增长率也非常可观。新工厂建立之后,需要进行厂房建设、设备安装与测试等大量前期工作,所以过去三年的纯销售额与传动轴相比差别比较大。但从增长幅度来看,这两个板块年增长率达到50%,远远超过传动轴的增长率。
根据市场需求,吉凯恩在中国进行了新技术投入和产能扩展。电驱系统和扭矩管理系统相对滞后,是由于前几年中国地区的工厂,包括国际品牌所设立的中国工厂,都未曾将这方面的技术发展提到议事日程。当中国市场有这些技术需求时,吉凯恩能够立即跟进,将先进技术引入中国,为用户提供全球最先进的服务。
中国汽车用户曾经习惯用手动变速箱(手动挡),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用户倾向于选择自动变速箱(自动挡)。所以吉凯恩立刻做出响应,在中国大力推进自动变速箱技术,目前该业务板块的增长远大于传统式手动变速箱板块。
盖世汽车网:汽车传动系统已开始向电动化(电动力传动系统)发展,高功率及小型化、轻量化等特性备受瞩目。请问吉凯恩目前是否已经有相关产品能够满足小型化、轻量化方面产品的需求?
马吉瑞:小型、轻量、低成本传动轴的前轮驱动,真正的研发工作由上海的纳铁福传动轴系统技术中心来进行,主要针对中国的小型车进行研发工作。这与印度的小型车概念一样,都是立足本国市场,但不会原样照搬印度的技术。
盖世汽车网:吉凯恩提倡“Thinking Ahead”(超前思维),请问您认为吉凯恩如何在业内做到超前思维?在未来的几年中是否有相应的发展策略?
马吉瑞:所谓“超前思维”主要体现在吉凯恩对中国市场的重视。我们拥有世界领先的技术,从新能源汽车上的电动驱动桥、扭矩管理系统技术,到安全、环保、节能技术等。同时我们的传统技术也有很大革新,比如等速万向机在很多参数上都有较大突破;前轮驱动、后轮驱动、四轮驱动等方面都有最新的技术突破。
另外,吉凯恩感受到世界汽车技术的研发、生产中心正在向亚太尤其是中国偏移。所以,除了全球三大研发中心之外,吉凯恩在中国也建立了汽车技术中心。“超前思维”体现在产品技术超前、研发超前、生产超前的同时,还体现在吉凯恩重视管理超前。
节能减排方面,吉凯恩投入大量研发力量进行小型车的开发。比如我们会将印度的小型车上所使用的技术,引入到中国市场,并且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加工,力求开发出价格优惠、体积小,能够达到减重、减排、节能效果,同时还拥有良好质量保证的新一代小型车。
考虑到传统车型还会在汽车市场上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在推动传统型车辆的轻量化方面,吉凯恩有着责无旁贷的使命,以达到节能减排、节油的目的。
盖世汽车网:中国乃至全球都在大力倡导发展新能源汽车,您认为目前发展新能源汽车有哪些困难?吉凯恩在这方面有没有什么行动?
马吉瑞:吉凯恩对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市场及世界市场的发展持积极态度,并且非常看好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前景。中国政府决定,2020年之前使中国新能源汽车达到汽车总销售量的5%,然而,关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计划还受很多方面的牵制,比如有多少客户真正愿意发展新能源汽车?他们预计的新能源汽车产能是多少?
另一个牵制因素是电池技术。如果电池的发展能够达到理想的状态,比如在今后几年中取得关键技术的突破,那么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增长速度一定会走上快车道。目前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还是一个制约其发展的巨大瓶颈,所以坦率地讲,吉凯恩没有制定非常具体的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计划。
目前我们的做法,是与拥有自主产权技术的主机厂积极进行合作,向他们提供吉凯恩所能提供的技术与服务,主要是向整个汽车业表达: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如果需要,吉凯恩随时可以为你们服务。
(文章来源:盖世汽车网)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1/05/160939163916326348663.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