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9日,上海:在经历了过去十年的高速成长之后,中国汽车产业目前正处于调整发展模式、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国际化步伐、拓展新业务领域机会、积蓄持续增长动力的一个变革关键期。在汽车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令人振奋的新课题,面临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例如新能源汽车的开发,自主研发能力的培育、采购供应链体系的优化、产能制造体系布局的多元化、汽车分销领域战略投资人的兴起以及终端服务业态的多元化、汽车现代服务贸易业务的拓展、海外市场发展以及自主品牌的国际化战略。
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19日举办题为罗兰贝格“汽车行业前瞻2025”及中国启示论坛,盛邀来自业界的专家和车企高管,共同探讨未来将深刻影响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的关键问题,旨在通过探索具有创新性、同时又切实可行的问题解决方案,来推动中国汽车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在经历了过去十年的高速成长之后,中国汽车产业目前正处于一个调整发展模式、积蓄持续增长动力的变革关键期,” 罗兰贝格合伙人及大中华区副总裁、汽车行业中心负责人沈军说道,“预计未来5年,中国乘用车市场的平均增速将从目前的30%下降至年均10%左右。但从中长期趋势来看,不断增长的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高速增长仍将推动中国乘用车市场持续稳定增长。”
中国汽车市场发展新机遇新挑战
在经历了过去十年的高速成长之后,中国汽车产业目前正处于一个变革关键期,为持续增长积蓄动力——
•调整发展模式
•优化产业结构
•拓展新业务领域机会
•加快国际化步伐
在汽车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令人振奋的新课题,面临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例如
•新能源汽车的开发
•自主研发能力的培育
•采购供应链体系的优化
•产能制造体系布局的多元化
•汽车分销领域战略投资人的兴起
•终端服务业态的多元化
•汽车现代服务贸易业务的拓展
•自主品牌的国际化战略,等等
对这些课题的的深刻理解及有效解决将引领中国汽车市场开辟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1)市场增速及中长期增长潜力
——未来市场增速将有所放缓,但市场中长期持续稳健增长的潜力仍十分巨大
中国乘用车市场销量在2001年至2007年以35%的年复合增长率快速增长,主要由快速兴起的私人汽车消费驱动。
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乘用车市场销量增长放缓。2009年的经济刺激政策以及一系列汽车消费刺激政策使得销量增速达到~50%。随着刺激政策效力的释放,2010年乘用车销量增速较09年有所放缓,但仍达~30%。
未来,中国乘用车市场的增速将有所放缓,预计未来5年乘用车市场平均增速将从目前的30%下降至年均10%左右。原因包括,
•车辆购置刺激政策的取消
•车辆使用成本的上升
•主流市场的限行限购政策的推出
•不断增大的市场销量基数
国家“十二五”汽车产业规划也强调,要促进汽车产业与关联产业、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从中长期趋势来看,不断增长的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高速增长仍将推动中国乘用车市场持续稳定增长。
2)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汽车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将会加速,并购整合将成为重要发展手段
中国汽车行业目前仍存在“散、弱、小” 和“强者不强”的状况,国家产业政策也在要求和积极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2009年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推动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来做大做强,
•鼓励上汽、一汽、东风、长安等大型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并购重组
•支持北汽、广汽、奇瑞等企业实施区域性并购重组
•工信部也颁文禁止“汽车企业在异地独立建厂”,要求“扩大产能必须在兼并现有汽车生产企业的基础上进行”,鼓励企业进行并购重组
国家“十二五”汽车产业规划重点,体现出将从“做大”向“做强”转移。“十二五”汽车产业规划要点中包括,
•提倡通过兼并重组
•淘汰落后产能以优化现有产能结构
•鼓励和推动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来做大做强
展望未来,汽车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将会加速。同时,并购整合将成为重要发展手段,其动因包括
•整车企业产能优化
•零部件企业通过海外并购实现突破
•企业将向内地及西部发展
•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促进产业联盟和整合
•汽车产业链布局的优化促进价值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整合
3)自主品牌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
——自主品牌发展面临品牌突围、技术和核心能力提升以及国际化运营等挑战
自主品牌发展面临品牌突围、技术和核心能力提升以及国际化运营等诸多挑战。
品牌提升——自主品牌都在积极调整品牌架构和品牌定位,在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设计感的基础上,提升品牌形象、增强品牌吸引力和溢价能力。
“低成本造车”的理念和管理体系的建立——除此之外,我们认为自主品牌应积极关注体系创新,探索高效运行的“低成本造车”理念和管理模式,包括,
•使得产品特点适应目标市场需求,避免过度设计
•寻找创新的设计结构,从而最小化组件和装配成本
•使用模块化平台:在产量无法满足新平台的开发要求前,利用现有的平台;但是,当产量、目标价格和成本定位满足新平台开发的条件后,应当与供应商紧密合作共同进行全新的平台开发
•严格遵守基于成本的设计和基于制造的设计方法,同时考虑本土供应商的能力,等等
采购供应链的优化——中国本土企业亟需极加强采购供应链管理,包括
1.进行系统的采购品类划分,推行采购体系优化。领先企业以零件的战略重要性及通用化程度进行品类划分(如核心技术件、特征件、通用件、专用件等)
2.在品类划分的基础上,制定差异化的供应商战略——如,对关键动力总成采取自制,对电喷、安全系统等核心部件进行合资(控股);对特征件推进核心供应商建设,确保体现成本优势和同步开发;对通用件进行集中采购,实现规模效应,等等。
国际化战略——中国的汽车出口走过了从大市场(欧美市场)到低门槛市场(亚非拉市场)的过程。目前,中国汽车在海外市场的品牌形象大部分仍停留在“廉价低质”上。如何突破这个瓶颈是未来在中国汽车企业制定海外战略时应当考虑的问题。中国自主品牌有必须重新审视海外市场战略,转变经营模式。将成为中国本土品牌未来国际化战略升级的的重要方向。
•短期内,为规避贸易壁垒等风险,可以从CBU方式(整车的出口贸易方式)向CKD方式(海外建立组装生产线)转变,同时强化服务能力。
•在中长期,通过本地化生产,即在当地进行大规模本地化采购和生产,利用当地的生产基地发挥规模优势,辐射周边区域市场;
•长期来看,利用全球资源打造研发、制造、零部件供应,以及销售和服务体系
4)汽车电动化的发展
——迎接动力总成的挑战,中国期待成为电动汽车市场的领跑者
能源短缺、日益严峻的碳排放以及环境污染,是目前世界各国需要共同面对的全球性问题。近年来,发达国家相继出台了一些法规,限制汽车的二氧化碳和颗粒物排放、减少燃油消耗。
中国对于进口石油的高度依赖将成为影响国家能源安全的一大战略问题,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如果我们不能选择正确的发展战略,能源问题、环境问题将会越来越成为制约中国汽车工业可持续增长的关键瓶颈。
电动汽车将是新能源汽车的重点发展方向。
•短期内实现纯电力推动尚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油电混合动力将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作为一种过渡解决方案存在。
•多家厂商已经发布了他们的新能源汽车计划。在这些计划中,大部分厂商都将混合动力车作为其最先投放市场的新能源车型,其后才是纯电动汽车。
•罗兰•贝格预计,未来10年内,混合动力汽车将在中国逐步普及,在更长的时期内,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随着技术走向成熟也会逐步发展起来。
在实现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时需要考虑5个关键问题:
•政策的有效支持
•关键技术的掌握
•零部件采购策略的制定
•配套公共设施的跟进
•总使用成本的有效降低
在市场启动前期,政策倾斜和补贴扶持显得尤为重要。其目的在于引导消费、引导企业产品升级,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形成和新业务模式的完善,最终还是需要按照市场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从中长期来看,随着生产销售规模的增加以及产品使用便利性的提升,未来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总体使用成本将会不断下降,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购买。但是,在市场启动前期存在诸多障碍,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市场的启动会面临很大的困难。
•电池成本居高不下
•使用便利性较差
•消费者对产品技术性能存在疑虑,等
因此,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在市场启动早期,政策倾斜和补贴扶持就显得尤为重要。其目的在于
•引导消费、引导企业产品升级,从而较快地达到基本经济规模(basic critical mass)
•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形成和新业务模式的完善
•最终目的在于逐步按照市场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5)汽车分销领域的变革
——大型经销商集团的形成以及终端形态的多样化发展
在产品同质化日趋严重的情况下,渠道网络竞争力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渠道服务功能将日益凸显,终端形态组合更趋多元化。同时随着大型经销商集团的出现以及渠道网络的整合,领先厂商将会积极探索与战略投资人合作的新模式。
网络布局重点——中国汽车消费正在向更广阔的市场渗透,三、四线城市成为拉动汽车市场的主要力量。
网络终端形态——为拓展三四线城市,汽车厂商需调整终端形态、投资标准和管理方式。随着汽车保有量的逐步增大以及服务收益比重的继续上升,未来的渠道终端将更为多元化,从而在加强网络覆盖、缩短服务半径的同时有效降低经销商的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
网络管理结构——网络布局形态也将出现从4S店点状布局向以4S店为依托的多元服务终端星状布局模式发展。许多厂商在考虑以标准店为依托发展星状布局的快修网络,以加强服务的便利性。例如,在人流密集的中心城区可以设置独立展厅;在中心城市近郊设置旗舰店/标准4S店;在经济较不发达地区可考虑设立规模较小的普通2S店;
投资人策略——另一方面,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汽车经销商也在经历两极分化,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些有实力的全国性和区域性的汽车经销商集团,部分已经上市。国内外的投资机构也在积极关注中国汽车分销领域的潜在机会,其进入将会进一步推动未来汽车分销领域的并购整合。厂商在投资人策略上也将发生较大的变化。领先厂商将会积极探索与战略投资人合作的新模式,从而加快网络布局拓展的速度,提升渠道网络竞争力,同时通过采取一系列管理办法,有效降低与战略投资人合作的潜在业务风险。
6)汽车现代服务贸易业的发展
——汽车后市场潜力巨大,汽车服务贸易行业面临重要发展机遇
从全球来看,随着汽车市场不断成熟,行业利润已从汽车制造逐渐转向汽车服务领域,汽车服务所占利润总额已经高达全行业的60%左右。汽车服务贸易是整车企业的重要支撑,例如丰田通商为丰田汽车拓展中国汽车市场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与成熟市场相比,国内汽车服务业还比较分散,行业集中度有待提高。目前汽车后市场的发展机遇已经引起多方关注,
•领先的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企业已经开始推出全方位服务类品牌参与市场竞争。
•一些有前瞻性的大型经销商集团正延伸其服务价值链,逐渐向综合性服务商转型,树立自身服务品牌形象。
•一些专业化的独立汽车连锁服务企业也将积极渗透,加快布局。
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汽车现代服务产业在未来将会迅速成长,面临巨大商机,包括
•二手车交易
•汽车金融
•汽车连锁快修
•汽车精品美容
•汽车租赁
•车载信息系统(导航、娱乐和远程诊断)
•汽车资讯等相关领域都
汽车现代服务贸易产业在未来的迅速成长,将进而完善中国汽车市场的消费环境,使得汽车消费变得更为便捷、高效和无忧,并带动中国汽车市场的下一轮高速成长。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1/04/190859325932318400399.shtml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简历投递:zhaopin@gasgoo.com
客服微信:gasgoo12 (豆豆)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