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2024第四届汽车智能底盘大会
  • 2024第五届汽车电驱动及关键技术大会
  • 2024第二届中国汽车与CMF设计大会
  • 2024泰国汽车市场深度考察(第二期)
  • 第六届汽车新供应链大会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评论 > 正文

观察:众泰玩“电”自燃折射行业浮躁乱象

盖世汽车网 渐凉 2011-04-14 06:56:00

没有任何征兆,在春风拂面的4月,一辆正在营运中的众泰朗悦EV电动出租车莫名自燃,并被烧至空壳。当事企业对此惶恐不安,消费者更是满腹狐疑:电动汽车真的靠谱吗?

众泰 新能源汽车 电动汽车

图为众泰朗悦EV电动出租车自燃现场

这是第一起被公开报道的纯电动汽车自燃事件,它发生在电动汽车方兴未艾之际,无疑成为了一次反省机会(在一片叫好声中,这种反省的机会实则不多)。不仅仅是对电动汽车本身的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企业一窝蜂式扎堆电动汽车领域,带着极为浮躁的心态参与电动汽车市场竞争是否真的有助于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有序发展才是反省的核心关键。

纵观国内,几乎所有整车厂(无论实力强弱和规模大小)的新能源汽车研发规划均瞄向了电动汽车,其中一个重要的驱动因素便是政府在该领域空前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

根据我们对国内外主流整车厂披露的电动汽车项目的资料统计,自2010年起到2012年,将近有三十余款纯电动车型会在中国市场陆续实现上市,其中除了通用和以日产、丰田为代表的日系品牌,其他均为本土品牌。推出速度之快,投放密度之高在全球都属罕见。 同时多家本土企业各自对旗下电动汽车的近五年市场规划都明确制定了颇具抱负的目标,少则几万辆,多则十几甚至二三十万辆。

这确实是一片完全未被开垦过的处女地,或者说当大家都处在同一起步跑线时,这是一汪前景可期的蓝海。不管在传统燃油汽车市场的割据势力如何盘踞的,在即将被启动的电动汽车市场,谁都掌有机会。

此次曝出电动汽车自燃事件的众泰汽车,根据该企业制定的战略规划,在2010年完成3000辆目标的基础上,2012年这一目标即增至3万辆(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最新报道,这一目标众泰准备在今年完成)到2015年众泰电动汽车的销售规模就要达到10万辆,呈现几何增长态势。

事实证明,在未经过广泛市场调研和严格审视自身实力前提下作出的目标规划往往都是浮夸和不切实际的。2010年的销售数据显示,以“租赁试运营”形式投放市场的众泰2008EV的租赁辆仅仅几十辆,针对个人消费者出售的5008EV更是鲜有人问津。加上此次发生自燃的朗悦EV电动出租车,众泰的10万辆目标显然难期。而这一目标背后隐藏的动机,业内人士心知肚明。

借助电动汽车实现中国汽车工业“弯道超车”的论调在前两年甚嚣尘上,如今随着对国外竞争对手在该领域的实力开始有了一定的清晰认识后,这种一论调逐渐失去舆论基础。但是,政府寄望通过发展电动汽车将中国汽车工业带入转型升级的热情却并未降低。我们不否认在现阶段提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的合理性和前瞻性,但是急功近利地欲在短期内将电动汽车这个新兴产业打造成“半边天”,无论从目前企业掌握的技术成熟程度、市场需求等维度分析,都有悖市场客观规律。

因此,我们没有理由否定部分企业祭起电动汽车大旗只是冲着政府高额的财政补贴以及在其他一些事务上享受到政府的政策便利。

电池对于电动汽车而言无异于发动机对于燃油汽车,这一“心脏”地位决定了只有掌握电池技术才不会重蹈过去以及目前本土企业在竞争中因缺乏关键部件的核心技术而陷于被动。

以比亚迪等在资金和技术方面都具备较强实力的企业为代表,电池乃至充电站的相关技术一直是在长期攻克的难题,前期投入巨大。而类似众泰发展电动汽车的路线,不管是电池还是充电设备的研发和生产均交由合作方完成,自己只是通过“组装”完成最后的整车下线,然后对电池采用“换电”和“租赁”模式解决充电时间和价格问题。在众泰看来,这样的运营模式可以直接绕开自身并不占优势(甚至根本没有相关的研发投入)的电池领域,并可以真正实现快速地占领市场。去年的市场销售反馈让众泰“取巧”的销售模式在市场上着实碰了一鼻子灰。

作为一家进入整车领域仅四五年时间且偏安一隅的浙江民营企业,主营业务主要是皮卡和SUV,传统燃油汽车的技术积累并不充分,遑论在电动汽车领域的研发成果。但其却早在2008年便以“首个获得电动汽车准生证企业”,2009年“首款电动汽车上牌”等为噱头引起外界关注。“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品牌的宣传或许只是众泰真实诉求的一部分,对于一家发展中亟需资金的民营企业而言,吸引风险投资甚至借助对电动汽车项目的包装达到上市融资可能才是最终的企图。

众泰电动汽车的自燃只是当下电动汽车产品质量仍存隐忧的表现之一,众泰在电动汽车项目上肆无忌惮地布局也仅是整个行业蓬勃发展表象之下的灰色一笔。电动汽车的产品质量安全不可忽视,如何整治整个行业的竞争乱象才更应引起重视。

“电动汽车现在不进入,将来就晚了。”这确是众泰们的真实想法,不计后果,先入为主。

文章来源:盖世汽车网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1/04/130557355735316561125.shtml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