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市场最早依托合资公司一汽丰田推出普锐斯的丰田,一直没能如愿享受到中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红利”。为此,2010年4月13日,丰田又在广汽丰田“安置”了混合动力凯美瑞。在2010年广州国际车展上,广汽丰田携旗下凯美瑞及凯美瑞混合动力齐齐亮相。其主推混合动力之势溢于言表。
实际上,在国内汽车市场上,不少合资车企都选择在近两年推出新能源车型,看中的就是“呼之欲出”的国家鼓励购买新能源车刺激政策,以及正在兴起的个性化车型需求市场。包括广汽丰田在内的很多厂家都想在中国汽车市场逐步走向成熟化的过程中,抢占细分市场领域的先机。
而从混合动力凯美瑞开始,丰田依托合资公司开始了新一轮的中国“红利追逐”。“虽然此前的普锐斯在中国的销量也不大,但它最大贡献就在于培育了市场和消费者对新能源的认知。”在接受《中国经营报》采访时,广汽丰田执行副总经理冯兴亚如是解释混合动力凯美瑞的导入动机。
但现在,广丰押注混合动力凯美瑞,却不仅仅是树立形象这么简单。“我们是为保持凯美瑞的市场份额和市场地位。”冯兴亚表示,要确保凯美瑞在中高级车市场上的核心地位,就需要丰富凯美瑞车型品种。
据了解,凯美瑞混合动力车型以丰田“Hybrid Synergy Drive(混合动力协同驱动)”作为开发理念,采用“混联式”结构,属于强混合动力系统,可以通过使用行星齿轮的动力分配装置将发动机输出的动力在两个电动机之间分配,其中一个电动机主要用来直接驱动车轮,另一个电动机主要用来发电。
“我们现在对这个车型(混动版凯美瑞)的销量预期是每个月1000辆。”冯兴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尽管眼下还不能直接享受“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但广丰希望混合动力凯美瑞能切实打开市场销路。
实际上,早在混合动力凯美瑞国产以前,这款车已经在北美市场销售了4年,累计销量达到17.3万辆,曾是北美市场上最畅销的混合动力车型之一。2009年,混动凯美瑞在美国市场的月销量均保持在5000辆以上。但对于新兴的中国市场来说,新能源汽车市场仍是一片待开垦的土地,这也是冯兴亚对混合动力凯美瑞销量预期有所保留的原因。
冯兴亚的保守不无道理。毕竟,混合动力车型一方面承载着环保责任,一方面又有着比传统燃油车高出一截的价格(混合动力凯美瑞上市后的售价为31.98万~36.48万元,汽油版凯美瑞售价为18.28万~36.48万元)。对于混合动力凯美瑞的市场接受度,普通消费者也将面临着一个“鱼和熊掌”的问题。
“不过,也不要把混动凯美瑞理解为仅仅是在汽油版上加了混合动力这套零部件,它是按照豪华车的标准打造的一款中高级轿车。”冯兴亚解释,比如说它的动力,已经达到了3.0L的排放。为此,冯兴亚还为算了一笔明白账,与传统汽油车每百公里10L油耗相比,混合动力凯美瑞每百公里油耗仅6L左右,节省燃油达到40%。
据广丰一位内部人士介绍,眼下混合动力凯美瑞已经被国家工信部《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认定为“成熟型新能源车”,但是需要经过“一年过渡期”。按照这个规定,混合动力凯美瑞需要在全国各个省市逐一申请销售许可证。2010年4月份上市时,广丰就已经为混合动力凯美瑞申请了11个省和9个市的销售许可。此后的两个月时间里,依托国家部委集中出台一系列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的契机,混合动力凯美瑞才最终获得全国销售许可。
实际上,2010年9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公告的《“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汽车推广目录(第三批)》中,北京现代、比亚迪、长安福特、奇瑞、上海大众等17家单位70余款节能汽车。但此前两批均无车型入围的广汽丰田仍无产品上榜,这也为混合动力凯美瑞的市场表现造成不小的麻烦。
据广汽丰田长凯白云店一位销售人员介绍,目前该店混合动力凯美瑞的月均销量任务为5台。
“对于不能直接享受新能源补贴,只能说是混合动力凯美瑞延续了普锐斯的‘遗憾’。”冯兴亚表示,混合凯美瑞最热门车型与同比级别汽油车相比的确高出了8万元左右,但如果将油耗节省费用抵消部分购车款的话,凯美瑞混合动力还是“物超所值”的。
不过,如果混合动力凯美瑞真的是一本“绿皮书”,那么它也有可能成为一本“畅销书”吗?类似的问题仍旧需要混合动力凯美瑞的市场表现去解答。
(文章来源:盖世汽车网)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0/12/190828362836670.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