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2025第六届软件定义汽车论坛暨AUTOSAR中国日
  • 2025第五届中国汽车人机交互与体验设计创新大会
  • 2025第三届AI定义汽车论坛
  • 2025第三届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出海高峰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分析 > 正文

新能源政策与中国汽车产业的“技术蛙跳”

前不久,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实施细则,国家发改委将在四个方面配合有关部门,大力推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

1.配合全国13个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开展工作,通过该项工作积累经验,探索大面积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工作方法,进一步完善节能环保产品、设备的推广机制。

2.会同国家有关部门实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改造项目,重点推动纯电动汽车、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以及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迅速实现产业化,并对其实施技术改造。

3.研究出台鼓励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和使用的政策措施,如出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价和税收优惠政策,加快建立停车场等公共场所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网络等。

4.配合国家有关部门研究出台大规模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工作方法,通过直接财政补贴的方式大规模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在大力发展新能源车型的同时,政府还将重点调整汽车市场产品结构,以节能减排车型为市场主导方向。计划将于2009年10月推出相关政策,将按照车辆油耗标准征税,以加快高油耗车型退出市场以及减少或停止使用。这将有利于扶持低油耗、节能减排车型的市场快速发展,形成汽车市场的逐步转型。

【要闻点评】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实施细则的主导下,最近企业尤其是自主品牌先后推出新能源轿车(比亚迪,奇瑞,吉利等)予以配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似已经渐入佳境。一方面,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是国家实现能源安全与环保这双重战略目标的重要一环;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产业凝结了中国汽车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雄图,能否通过汽车产业核心技术的切换,实施“技术蛙跳”(技术飞跃)是众多业内人士关注、关心的话题。

2、我们先来看发生在其他行业“技术蛙跳”的例子。在中国、印度及非洲的大部分地区,移动电话的数量远远超过固定电话的数量。原因何在?因为移动通信网络比固话网络技术更为简单,成本却更加低廉,而且建设的速度更快。这直接促使了大量的本土手机生产商的诞生,以及更多最新设计的手机产品在中国诞生并领先应用。

3、中国能否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技术蛙跳”,盖世汽车研究院认为需要从两方面去看。一方面是看国家在新能源政策方面的决心与力度。由于世界25%的石油集中在沙特,全球每天消耗石油的八分之一来自这个国家——而这个国家日益面临严峻的恐怖主义威胁,加上中国由于地缘政治及足够的军事实力保证来自这一区域稳定的石油供应;再看其他的石油来源地,俄罗斯、委内瑞拉、非洲等地,虽然也能作为补充,但是他的地位仅仅是补充,而且这些国家的石油大多由强硬的政府控制(国家队),难保对方不拿石油做政治筹码来要挟。所以,从能源安全上来看,中国不得不发展替代能源,作为石油消耗大户,汽车先被推上发展替代能源的手术台。而环保就更不必说,目前汽车尾气排放对城市的“污染贡献”令人发指,直接导致全球污染最严重的十大城市中,中国就占了六七位,污染带来的健康问题让中国损失不计其数。

4、另一方面,则看企业在政府政策与现有条件下,能否有长远的战略眼光、足够的利益驱动去真正面对可能的“技术蛙跳”。因为,毕竟“技术蛙跳”并不会自动发生。中国汽车产业的现状是,目前乘用车市场的主导者——合资企业们,他们所拥有的技术、生产线、战略思路等等,都是沿袭了跨国公司此前的全球战略,而且,此前跨国公司为实现利益最大化,都是有意将在发达区域面临淘汰的污染较重的汽车技术与产品逐步转移到中国。

5、对后进者自主品牌而言,战略眼光超前加比较能聚集各方资源(最主要是政府资源)的企业,他们反而没有沉淀的资产、技术与产品负担,更重要的是,他们要想超越目前市场主导者,新能源可能是他们未来最主要的突破点。所以,可以看到自主品牌在这方面的积极性更高。而他们的动作,将明显刺激跨国公司在华行为(比如通用、丰田等)。毕竟,过去30年来,革命性的企业创新与技术发展大部分出自美国等西方国家。这有助于更多资源集中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大家共同“试错”的进程能帮助所有人包括中国车企少走弯路。

6、不过,越来越多的观察者在担心,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上落后于人,或者在核心技术上再一次被西方技术公司垄断。目前面世的包括后续推出的,都将是“山寨版”新能源汽车。更为担心的是,支撑新能源整车发展的关键零部件企业的力量更为薄弱——大家普遍认为,政府主导的项目无法雨露均沾而只能照顾大企业大项目。而且,政府主导的新能源技术选择的风险非常高。

7、这些怀疑不无道理。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一项技术能否最终商业化运营,最重要的还是看大环境甚至产业大背景。新技术的诞生,与政府初期的政策导向、资金投入以催化该产业的投资力度不无相关。我们认为,一项技术能否诞生并应用,关键在于其投入的资金与资源是否足够(只要技术本身不出现“永动机”式的根本性错误)。

8、从这点来看,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国政府在长期战略决策及资源调动方面的能力。德意志银行的一份研究报告预计,中国在未来20年里会投入上千亿美元用于发展环保技术,这将吸引大量技术领先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投资,并可能在国家层面上实施“技术换市场”(比如最近的高铁技术就是例证)。当然,套用一句已经说的很多的话,至少在这次的新能源战略上,我们在起跑点就没有落后多少。在大环境都基本具备的情况下,关键就看中国车企能否有具有强烈的企业家精神的领袖人物站起来,给中国汽车产业做个很好的示范

昨日要闻点评:中国本土零部件供应商的发展空间分析
更多要闻点评

(文章来源:盖世汽车网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09/03/03083944394456642984.shtml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