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科技平权:汽车生态整合进入2.0时代
  • 2025第六届软件定义汽车论坛暨AUTOSAR中国日
  • 2025第五届中国汽车人机交互与体验设计创新大会
  • 2025第三届具身智能产业发展论坛
  • 2025第五届汽车计算大会
  • 2025第三届AI定义汽车论坛
  • 走进上汽提质增效&创新驱动论坛暨
  • 2025第三届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出海高峰论坛
  • 第八届上海-斯图加特汽车及动力系统国际研讨会
  • 2025第四届中国车联网安全大会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评论 > 正文

【每日车评】最有可能先死的是自主车企

盖世汽车网 文月 2008-10-30 19:57:20

金融危机下最有可能先死的是自主车企

钟师:首先我们不要把中国汽车增幅的下滑归到美国的次贷危机带来的金融海啸的影响上,实际上没有美国这次金融的海啸的影响,国内汽车产业的发展也是到了一个所谓拐点,本身我们国内的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整个汽车业的增速放缓。十年以来,这个放缓的节奏是非常明显的,可能在井喷过后的那段时间,实际上是跌了一下,然后那个时间有大概一年的时间。今年的情况,可能持续的时间会稍微再长一点。我们这个时候不要怪到外因,首先要怪到内因。如果股市一直比较好的话,在股市当中圈钱的股民有更多的富裕的钱以后,会刺激很多内需的消费,如果股市不好,肯定是会对汽车消费产生很大的影响,这肯定是。因为股市他要发横财的话,大家在买车的时候会不太计较,尽量挑好的买,钱来的也算比较容易。如果要用他自己的积蓄去买车的话,他就比较慢。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

中国房地产的变化、下挫,这可能会影响很多房地产的老板,但是对消费者来说,对口袋里的钱倒不会有太大的作用,现在消费者只是观望而已,对汽车倒也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我们另外看到,次贷危机引发的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对中国的出口企业的影响,因为我们中国整个对外贸易的比重在国民经济当中,包括GDP当中占比挺大的,尤其是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度也是蛮大的,因为依存度比较大的出口市场主要是在一些发达国家,他有很强劲的购买能力和很好的支付能力,别的国家你可能能卖得掉,但是钱也收不回来,拖拖拉拉的,第三世界量能做一点,但是没有太大的量。整个西方受到金融海啸的冲击以后,经济消费收缩以后,对中国消费品的需求大大的减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依赖于外资企业的很多企业主或者高管人员或者中层管理人员收入都会受到很大影响,我们也不可小视这块市场,如果消费者的口袋里不满的话,他不会轻易的消费。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可能更多的是对出口业的影响,出口业对出口企业的影响,最后导致出口企业的人的影响,这方面会影响到汽车消费,其他方面我觉得倒不会有太大的情况。

麦肯锡:中国有望领先全球电动汽车市场

麦肯锡公司全球董事高旭先生29日对新华社表示,在传统汽车行业,中国落后世界领先水平几十年,但在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领域,大家处于相同起跑线,中国有成本和市场优势,有潜力和可能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取得领先地位。

麦肯锡用了8个多月时间研究北美、欧洲、中国和印度的乘用车市场。其研究报告《中国蓄势待发:电动汽车的机遇》认为,在大力推行节能减排的大趋势下,中国的汽车行业、政府部门和消费者都具备了迎接电动汽车的条件。在中国发展电动汽车,可以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对进口石油的依赖。

报告指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到2030年将超过美国,位列第一。如果中国的汽车业以当前12%的年均增长率发展,到2030年,中国的乘用车总量可达2.87亿辆,约占当时世界汽车总量的30%。除非中国采用更新的节油(福美来、海福星、海马3)环保技术,如此庞大的汽车数量将对能源和环境产生巨大压力。考虑到汽油和柴油动力汽车依然占据主导,中国在2030年将需要进口近9亿吨石油来提供汽车燃油。

金融危机下中小零部件企业的生死线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寒风中,汽车业与众多制造业一样受到了冲击。与整车业相比,以中小型民营企业为主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业处境更为艰难。在江浙等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地,看到的是大门紧闭的工厂、冷清的车间。

熟悉这些企业的人告诉,随着金融危机的日益深入,大批国外买家赖账现象层出不穷,中国中小零部件企业或跨国追债,或选择退出,实力不支者则只能宣告破产。

一年前,这些地方还曾是机器轰鸣的一片热闹景象,汽车零部件企业还信誓旦旦地期望做大做强,也曾经自认为更具有国际竞争力,而如今却在为生存而挣扎。中国汽车零部件业为何在这场金融风暴面前如此脆弱?在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中小零部件企业及相关机构的采访中,试图找出其中的深层次原因。

中汽协:9月全国乘用车销售排行分析

乘用车市场销售点评

1.产销略有复苏:9月份乘用车生产55.55万辆,销售55.28万辆。产销略有复苏,环比止跌回升,同比微降趋稳。除MPV外,乘用车(总体)和轿车、SUV、微型客车前9个月销售累计增幅较上月略有下降,但仍有两位数的增长。

乘用车(总体),以及轿车的产销率在98%以上,SUV和微型客车的销量均明显大于产量,惟独MPV的产销率不高。

2.环比止跌回升:9月份国产乘用车销售形势明显好于上月,其中轿车、微客和MPV销售增长尤为突出。轿车销售较上月增加10.15万辆,环比增长22.49%;微客销售较上月增加2.64万辆,环比增长45.15%;MPV销售较上月增加0.18万辆,环比增长13.72%。SUV销售较上月增加0.19万辆,环比增长仅为5.53%。

3.同比微降趋稳:9月份国产乘用车销售同比下降1.44%。其中轿车销售同比下降2.32%,MPV销售同比下降31.30%,SUV销售同比增长7.35%,微客销售同比增长7.74%。

1-9月乘用车销售510.32万辆,同比增长11.36%。其中轿车销售378.91万辆,同比增长10.19%;SUV销售33.45万辆,同比增长32.90%;微客销售82.53万辆,同比增长13.55%;MPV销售15.43万辆,同比下降6.66%。从整体看,增速回落依然呈现温和态势。

4.车价升降不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监测中心对全国36个大中城市的监测,受消费税上调,成本推升因素影响,9月份国产汽车与进口汽车价格双双走高,环比分别增长0.74%和6.21%,国产汽车价格出现了近两年罕见的同比上涨,上涨幅度0.59%。进口汽车受消费税上调,尤其是高档大排量进口车型价格大幅上涨带动,价格总水平出现较大幅度上涨。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08/10/300753235323.shtml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微信扫一扫分享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