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2025第六届软件定义汽车论坛暨AUTOSAR中国日
  • 2025第五届中国汽车人机交互与体验设计创新大会
  • 2025第三届AI定义汽车论坛
  • 2025第三届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出海高峰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评论 > 正文

纯电动车商业化举步维艰 核聚变才是终极能源方案

专访上海能源研究会副会长 赵国通

盖世汽车网 2008-10-24 17:21:50


赵国通
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上海能源研究会副会长
上海市环境保护工业行业协会会长
上海市机动车与环境论坛秘书长
上海市政府参事

被误解的“新能源汽车

盖世汽车网:前天在北京召开的《BP世界能源统计2008》发布会上,BP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克里斯多夫·鲁尔博士说,“全球石油...以目前的开采速度足够开采41.6年左右。”那大约41.6年以后,人类就没有石油可采了?

赵国通:鲁尔博士是个经济学家,石油真正还可以开采多少年,要听地质学家讲的。而且这个很难有确切的数据,因为石油还有天然气都是流动的,对铁矿石的预测倒还准一些。再者,由于现在油价攀升,对石油的开采密度必然会增加,也可能会发现一些原先没有预测到的油矿。

不过石油等能源的危机是很明显的。而且不只是能源,还有“料源”也出现危机。

盖世汽车网:“料源”?

赵国通:就是原材料资源。人类的工业用资源不仅包括能源,也包括“料源”。

盖世汽车网:能源危机在汽车业的反映就是“新能源汽车”。您觉得应怎样定义“新能源汽车”?

赵国通:关于它的严格定义,前一段时间国家科技部是给它下过的。我只说一下个人看法。

因为汽车是主力交通工具,任何国家都对汽车的准入设有门槛,对允许在马路上跑的汽车的安全、环保、(现在再加上)节能这三个指标严格控制。首先就是安全,由汽车导致的事故已成为人类不宣而战的战争;然后是环保,然后是节能。节能是近几年的要求,过去还没有要求。“新能源汽车”主要从节约石油的角度对汽车说的。但是对人类社会而言笼统地把煤、石油以外的都叫做“新能源”,这是个很大的误解。

把太阳能、风能、生物能叫做“新能源”,我觉得是不了解人类的能源历史。人类的能源最初都是可再生能源,都是清洁能源。太阳能是最古老的能源,生物能和风能实质上也是太阳能,因为生物就是靠太阳生长的,风也是受太阳加热才具有动能的,古时的帆船和风车(唐·吉科德时代)就是利用风能源,所以它们本身是老而又老的能源!

看人类的能源历史:原始人就知道利用火来生存。奴隶社会主要是利用“人力能源”。封建社会主要是用木材,或用畜力(如,用牛耕地,用马拉车)。从17、18世纪资本主义社会早期到19世纪,是煤的时代,煤的使用、蒸汽机的出现使得人类能用少量的能耗取得很大的能源。20世纪,油矿、天然气又发展起来,20世纪可以说就是一个油气时代,油气时代又诞生了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速度越来越快,但也带来温室效应、环境污染等负面影响。开采石油比开采煤方便,只要打了一口油井,一旦出来,就拼命抽。但地球的石油资源是有限的,总有一天,地球的“血液”被抽干榨尽,人类就没有石油了。现在所谓的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是人类在开油矿以前就在用的,都不是“新能源”。

盖世汽车网:而且现在所谓“新能源车”中的电动车也是19世纪就已经出现了。

赵国通:对,电动机是比内燃机先出现的,把电动车也叫做“新能源车”,我觉得也是极大的误解。我参观过底特律的福特博物馆,当年福特夫人就喜欢坐电动车,但福特知道只有内燃机汽车才有市场化的前途!后来福特的流水线成功地将小车带入家庭,将美国变成“轮子上的国家”。纽约时报评他为“20世纪最伟大的企业家”,因为“有一个人,他来到世界是马车时代,他离开这个世界留下了汽车时代,这就是福特!”。今天,当石油危机迫在眉睫,油价飙升的21世纪时代,人们当然期盼“替代燃料”的所谓“新能源汽车”尽快降生以“拯救汽车”!以保持现代生活对汽车交通的依赖!时势出英雄么!

什么是“能源”要搞搞清楚!人类的能源跟我们汽车能源是两回事,一个装置比如收音机,用电做能源,可以这么说。但是,电不是人类的能源,电本身不是能源,电只是能的一种形式。所以现在很多人什么叫能源都搞不清楚,把“氢能源”说成可以取代石油,那更是连基本的能量守恒定律都不懂的人,中学物理化学根本没学过的人。氢根本没有资格称为“能源”。因为把氢提炼出来,要花费很大的能量。说氢可以作为汽车能源,要理解它是二次能源,不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能源”。所谓“一次能源”,我给它下过定义的:人类开采提炼这个能源所消耗的能量,要比它最后放出来的能要小。用一个系数,就是释放的能量除以开采的能量要大于1的,那才叫“能源”!;小于1的,不是能源。比如说,太阳能的阳光电池,什么光伏发电,吹的不得了。上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袁晓亲自跟我说,阳光电池三年内不能叫能源。提炼单(多)晶硅要花大量的能源,单晶硅、多晶硅都靠电,提炼这些硅片,能够做半导体,要大量的能耗,这些做成阳光电池以后,它转换的太阳能要到第三年才能还债消耗的能量,第四年开始才能叫能源,三年里面不叫能源。所以,这里面很多事情,一般人听不懂,一听别人忽悠,就容易上当。

盖世汽车网:可以说“氢燃料车”吧?

赵国通:很好,提“氢燃料车”,完全正确。提“氢能源车”,严格讲,不够严谨;最科学最贴切的说法是“氢动力车”或“氢燃料车”。

盖世汽车网:提炼氢有很多不同的方法,除了电解水,还有用细菌的,等等。

赵国通:迄今为止,只在实验室里有可行性,产业化从来没有过。不要不切实际地去幻想可以不花代价不花能量就垂手可得氢!不可能的!要产业化,你靠细菌制氢,要有时间,要有温度的,很复杂的,你要等它长出来再去用。这都是说说而已,都是实验室的东西,至少目前没有商业价值。一个科研成果要变成生产力,需要经过相当长的时期。十年前上海氢燃料车考察组到美国去考察时,我当组长。可以清楚地看到:氢燃料车是在研究开发阶段,没有到产业化的阶段。当时美国朋友说:十年以后产业化!。现在怎样呢?我说句大实话:“是有成绩有长进,但仅仅是尚无市场化的产业化!”。 “新能源车”一定要讲经济,不讲经济就不能形成生产力,那是科技成果,但到不了火候就只能是实验室的东西!是尚待产业化的“候补委员”!

纯电动车商业化举步维艰

盖世汽车网:纯电动车的商业化应用前景如何?

赵国通:首先,纯电动车的资格老于内燃机,但是由于受到蓄电池性能的限制,到今天为止不可能作为一个长途、持续开的汽车。现在最好的电池是锂电池。

盖世汽车网:锂电池的核心技术是不是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

赵国通:没有这个话,我们的动力锂电池搞得不错了,中国锂电池厂不少了。锂电池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安全性。锂电池储能量很高,里面稍微一短路,就大量放电,能量没法出来,就容易爆炸,所以锂电池的安全要求特别高。世界上最权威的锂电池安全性能认证,就是美国的UL验证。

有趣的是锂电池倒是现在在电动自行车上用的很好。现在已经是上万辆规模在国内用上去了。联想集团在苏州搞了一个星恒公司,是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的技术,完全是我们自主的技术。我去年去参观,很受鼓舞!他们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几个通过锂离子电池UL安全认证的企业之一。去年我就是骑了配他们锂电池的折叠车在全国政协会上表演一番,央视,上视还在新闻节目播放呢。

盖世汽车网:这个也是电动自行车。中国的电动汽车呢?

赵国通:锂电池的电动车已经有人搞出来了,现在样车出来了,就是进一步开发实验。汽车比自行车要求高得多!一部汽车通过要经过很多很多性能测试,外行的人可能看见车子转一圈就鼓掌以为成功了!要达到燃油车的全天侯性能、启动性能、加速性能,还是相当难的。还有,最难的一个就是温度。普通电池零下40度就动不了了,但是锂电池比铅酸电池好,铅酸电池零下2度就动不了了。当年通用的纯电动车EV1(它用的是铅酸电瓶)到上海表演,先到北京,那是冬天,再到上海时是雇了部卡车运过来,它自己开到半路就不行了。早上冷,要给它加热才能开动,所以那个EV1是很短命的,后来也上市了,没人买。锂电池比铅酸电池要好得多了,但现在也是少量试制,商业化还早着呢,差远了。一口气从上海开到南京,燃油车加一次油就可以了,电动车两百公里就跑完了。锂电池还有寿命问题,过了两三年就要换了,谁换得起啊?手机一块电池几百块,汽车的锂电池要几万块,一半价钱在锂电池上。所以目前只是少量的试制,产业化绝对短命。谁要是鼓吹就是蒙老百姓。纯电动汽车现在只在特定的场合,比如高尔夫球厂、旅游地做短途接驳,还可以。纯电动车,科技部搞过两个试点,都失败了,一个是在一个岛上,一个是用在威海给出租汽车,用了一段时间也不行。这些都是不懂经济的人盲目上马。纯电动汽车的试验,上海60年代就搞过。我劝告过很多朋友:要谨慎!可惜不管用(仅有一家外资企业接受本人忠告),十多年了,多少朋友努力扎下去: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举步维艰,精神可嘉!真心希望媒体不要吹得过分了!

未来二三十年混合动力车不可能成为主流

盖世汽车网:混合动力车已经在卖了,但是一直没法卖得火起来。即使是混合动力车里面相对比较成功的丰田普瑞斯,在中国也不怎么卖得动。

赵国通:丰田普瑞斯在上海宣传时,我还帮它宣传过节能。混合动力车很少有人买,为什么?首先,价格贵。在几个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日本卖得多一点,主要有政府补贴。这个政府补贴都是有限的,他补贴本国的一些汽车公司。另外,用这种车以后,维修费要增加了。它里面用的蓄电池寿命不长的,用了几年要马上换,换又要一笔钱,那个时候政府不补贴了,还是用户自己负担,谁愿意去负担?等等因素。混合动力轿车,我看也是很难的,作为一种过渡可以研究开发,但是目前市场的可占有量不可能很大,绝对不可能很大。再加上燃油的汽车(包括柴油车),本身还可以不断的改进。很多人对柴油轿车有误解,不知道柴油轿车有它的优越性,有它特殊的地方。未来二三十年,传统汽车,包括汽油车、柴油车、液化汽车、天然气车,肯定还是绝对的主力。

盖世汽车网:您说这二三十年是指对中国,还是全球来说的?

赵国通:全世界都是这样子的。

盖世汽车网:近期美国油价飙升,混合动力车在美国就卖得稍微好一些了。

赵国通:仅仅是稍微好一些,不可能成为将来主流的车子,我想不可能的吧。我小孩就在美国,买车当然讲经济的了,不讲经济傻了,混合动力车目前不可能卖得很好的,这一步是难的不得了的事情,不要着急,不可能形成大市场的事情,绝对不可能的,成不了气候的,这个是很现实的事情,不是说你说这个环保意识强就 买你的,你不要看西方什么环保意识强了,他们实在卖不出去了,就拼命的造舆论。有一些影星钞票多得不得了的,钱很多的,明星买了就是做做环保秀,他们家里好几辆车呢!当然为环保作秀我是欢迎的。

不过,混合动力车在所谓的"新能源车"里面还是比较有可行性一点的,至少比别的要现实一点。我倒是很看好大巴公交车用混合动力车!一是启动频繁,二是晚上可用电网能源,节约汽油柴油!当然电池折旧费用是否经济合算,还得研究一下。

盖世汽车网:除了纯电动车,混合动力车,氢动力车,还有一些替代能源的车,比如生物乙醇、甲醇的车,也是可以发展的,而且现在中国已经开始有了。

赵国通:现在都在发展,都在竞争,各种方法都在不断的改进和发展当中。

盖世汽车网:这种乙醇的车,主要还是用在商用车上。

赵国通:老百姓没有人去买的,就是现在忽悠人家买,也不可能去买的。这些车要用的话,有很多很多麻烦的事情。要替代现在的车子没有那么容易的。

核聚变是终极能源方案 终极汽车有众多可能

盖世汽车网:您认为以后主流的车子是什么?除了石油燃料的。

赵国通:人类能源靠什么解决问题?很多人不清楚。最后人类是靠核聚变能,而不是太阳能、风能,这个要搞清楚。一旦核聚变能解决了,人类的能源问题就基本解决了。

盖世汽车网:所有汽车的能源也没问题了?

赵国通:那时候氢的动力就可以靠核能来解决。氢到水里电解,电解后才能变成氢,但是现在这样是很不合算的,花三度电,电解水得到的氢,到燃料电池上发一度电,你说这是能源吗?不是能源,是浪费能源!因此现在绝对没有推广意义,到了核能解决以后,电费很便宜了,人们没有担忧了,那时候可以电解水,还有可能。但即使这样,氢动力车也不一定能成气候。氢动力车,搞研究,完全正确。说它肯定是未来的替代能源,未免言之过早。去年十个院士联名写信给中央,阐明氢动力车未必就是未来汽车唯一的方向,而只是之一!这篇文章在《科学时报》上登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热能教授倪维斗牵头的,他讲话很实在的。

盖世汽车网:核聚变能的问题解决后,以后用电可能就免费了?

赵国通:那倒不好说。不过,人类的能源最终是要靠核聚变来解决,这才是人类的希望。不是靠太阳能和风能,太阳能和风能只是补充!

盖世汽车网:而且也受很多自然条件的限制?

赵国通:没有一个电力局长对太阳能和风能很起劲的。为什么说这句话?我当时在经委的时候,欧盟送我们中国十套风力发电,免费的,结果全国没有一个发电厂要。电力局朋友说:"这个它今天没太阳,这太阳能就没了;晚上没有太阳,这个就没了。但是,我们不能跟老百姓说,'对不起,今天没有太阳,我不给你电了',所以,造多少万千瓦的太阳能发电站,还得造多少万千瓦的火力发电站准备在那里。我不能说今天没有太阳,今天没有风,所以抱歉我不能供应电"。只有不懂经济,不懂电力供应的人最起劲。汽车也是这样,有氢燃料汽车,就要到处设加氢站,每个加氢站的投资都很大,而且氢是很危险的,搞的不好,氢要爆炸的,市区选址要求极高。所以,我们要非常谨慎的对待所谓"新能源"的应用。搞科研完全可以,但是不要搞一点就吹,说将来一定会怎么样。我认为核聚变解决了以后,电费便宜了,可以用人造液体燃料,人造酒精。如果人工制造液体燃料价格比氢便宜,加燃料也方便,那么这种燃料的汽车可能就比氢燃料车更有前景。所以说,到时候方法多了,人们会想各种各样的办法,还有可燃冰,还没有好好开采。

盖世汽车网:可燃冰?

赵国通:就是深海里的碳氢化合物压成冰的形状的。它在海底大陆架和北极的储存比石油和天然气加起来还多,我们中国在南海一带勘察,都有的。

盖世汽车网:现在的核电站都是靠核裂变。要实现核聚变,还需要多长时间?

赵国通:这个时间要长了,至少三十到五十年吧。氢弹是先爆炸一个小的原子弹,产生1亿度高温,然后才能实现核聚变爆炸。一旦核聚变电站成功就是人造小太阳。现在我们中国在参加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项目(ITER),这个项目是人类空前的大合作。中国在里面也是占一席之地的。现在我们中国有能力参加了。核能解决了,有充足的能源以后,就可以获取氢,也可以获取人造液体燃料--酒精。但如果说只有氢燃料电池一种,就是片面了。未来的汽车应该是讲百花齐放,各显神通!最终还是要用事实说话。

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评价一个事物是不是环保,是不是节能,要用生命周期理论(Life Cycle Theory),从这个产品开发开始到应用的全过程来评价。电动汽车在上海用的电是用煤发电的,这个发电过程就有污染,有二氧化硫和粉尘。所以上海电动汽车并不见得环保。如果电动汽车的电是水力发电的,那可能环保。有的电动车用的是铅酸电池,铅酸也有污染。所以要从全过程来看汽车是不是环保,不能只看一个阶段。

盖世汽车网:如果核聚变是最终的能源解决方案,会不会到时候全世界都依赖这一种能源?

赵国通:不是依赖,只有这样,没有别的可能,太阳能、生物能不能解决我们根本的问题,它是辅助性的,风能也不能彻底解决。人类最后的出路就是人造小太阳,靠核聚变小太阳能,这个是唯一的。现在太阳就是在不断进行热核聚变!所以有如此巨大热能辐射到太阳系.

盖世汽车网:哪一个国家掌握了核聚变的核心技术,就能在能源上占主导?

赵国通:对,当然是霸主。这个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项目,欧盟出一半的钱,还有一半是七个国家——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韩国、印度——出钱。最后大家专利分享。

盖世汽车网:但是其他的国家只能向这个国家买技术了。

赵国通:当然啰!

要以企业为主搞科研 产业化要谨慎

盖世汽车网:最终的能源解决方案——核聚变的实现,还有至少50年。那在此之前的过渡阶段是由某种车为主导,还是百花齐放?

赵国通:我认为是百花齐放,哪一个在经济上面站得住脚,哪一个就有前途。站不住脚的,很抱歉,没有人睬你,这个东西很现实的,很难说以后一定是什么,到时候看。

盖世汽车网:那么现在中国应该着重发展哪一种?

赵国通:中国现在,我认为作为科研,都可以搞,百花齐放。我们认为我们在不断的追赶,包括燃料电池车开发我们也搞的蛮多了,我完全支持,尤其是燃料电池助动车,产业化商业化要比汽车容易多了!开发是对的,我不反对。只是说,不要把它讲的太肯定了,太乐观了。产业化、商业化,要谨慎,摸着石头过河,不能长期依赖政府的优惠,政府只是开发阶段给予优惠。

企业要慎重、科学地来研发,不要盲目的跟风,这个是很重要的。因为企业不是慈善机构,企业一定要讲效益,要按照轻重缓急社会真正的需要去做,不要盲目的跟风。

盖世汽车网:现在国家的"863"计划、"十一五"计划里面都有关于节能与新能源车的研究。

赵国通:这个我赞成的,政府支持搞一些先导的,完全正确,要搞的。比如说纯电动车,尽管过去失败了,但是现在新的电池不断的涌现,纯电动车也可以搞。我只是反对轻易上马,重复浪费!将来哪一个可以解决问题,我们就用哪一个。

盖世汽车网:最近国家整合了原来很多和能源有关的机构,成立国家能源局,并将对石油、煤炭、电力进行统一的规划,从一个能源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利来规划。

赵国通:这个角度是很好的,所以我认为这种做法是完全正确的,很好的。

盖世汽车网:现在中国的节能与新燃料汽车的研究方面,应该由政府来主导,还是由企业来主导?

赵国通:我想是企业为主导。国外都是企业和政府互相配合着做,而且挑大梁的是企业自己。通用、福特都投了几十个亿下去了,我们光靠科技部这点钱是绝对不够的。

汽车行业目前还是赚钱的行业,否则没有那么多人搞汽车了,而且企业最关心未来的市场,他们比我们还着急,所以都在不断的开发。而且汽车从开发到最后量产,要相当大的投入,只有企业投得起。企业搞研究可以百花齐放,多种管道,包括老的燃油车,将来我讲的核聚变解决了以后,可以搞人造液体燃料。要看哪一个现实,有现实的投,没有现实的不投。政府只要提供一些优惠和政策引导,鼓励一下就可以了,不要花太多钱。基本上我不赞成国家投太多。

盖世汽车网:您觉得在代替石油的这一轮,又一轮新的产业革命里面,中国有可能会赶上国外的发达国家吗?

赵国通:完全有可能,因为我们现在自己的科研开发投入方面,比过去有大幅度增加。而且中国人很团结了!齐心协力得很!

相关链接:

六大专家把脉“新能源汽车”的现状与未来

2020年汽车多用混合动力 发展替代燃料要考虑“4E”
专访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科技项目咨询专家组组长王秉刚

氢动力将是绿色革命的终极解决方案
专访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汽车中心首席汽车专家孙玮超

电动车将是终极解决方案
专访GlobalInsight亚太区技术分析师段诚武博士

陈光祖:新能源“碳”索之路

SAE年度主席:电动汽车胜算大
专访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2008年度主席托马斯·瑞安博士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08/07/100944354435.shtml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微信扫一扫分享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