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智能座舱产业报告(2025版)》
  • 新能源汽车高压平台产业报告(𝟮𝟬𝟮5版)
  • 盖世汽车产业大数据
  • 2025第七届AI智能座舱大会
当前位置:首页 > 活动 > 正文

理想汽车:电池及5C超充技术

盖世直播 张情 2025-11-27 18:01:40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已普遍提升至500公里以上,用户购买焦虑从续航不足转向补能不便。补能速度慢和充电便利性差成为制约纯电动汽车大规模替代燃油车的核心问题。理想汽车自2018年至2020年规划纯电产品之初,便将解决补能焦虑作为顶层需求,通过技术创新和网络建设提升用户体验。

2025年11月19日,理想汽车电池性能开发专家罗海灵在第六届汽车高压及驱动系统大会上表示,随着主流电动车续航突破500公里,补能焦虑已取代续航焦虑成为用户核心痛点,具体表现为充电速度慢和充电便利性不足。

他强调理想汽车从顶层设计即将纯电产品定位为解决长途场景下的补能问题,目标是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500公里。他介绍了为实现5C超充能力,理想在电池硬件层面进行了多维创新,包括开发高能量密度的高倍率电芯,其内阻降至0.3毫欧以下,并采用双大面冷却架构将系统散热能力提升至16千瓦,从而在保障电池寿命与安全的前提下支持大功率快充。他提到通过分析用户实际充电数据发现,用户普遍期望充满电,且充电时间超过15分钟会显著增加焦虑,因此理想通过OTA升级重点优化了80%至95%电量的充电功率,将满充时间缩短至15分钟以内。

他还强调了智能热管理策略的重要性,通过预测用户充电意图并进行精准预热,有效提升了冬季充电性能。罗海灵同时介绍了理想自建补能网络的进展,其超充站已覆盖全国繁忙高速及热门旅游线路,并通过智能规划、即插即充等功能提升用户体验。理想汽车表示,未来将继续优化超充网络覆盖与充电全流程体验,以支持纯电车型的大规模普及。

理想汽车:电池及5C超充技术
 

罗海灵 | 理想汽车电池性能开发专家

以下为演讲内容整理:

纯电产品顶层需求与补能焦虑分析

理想汽车在2018年至2020年期间规划纯电产品时,就已明确将解决纯电动汽车的补能焦虑作为顶层需求。2020年前后,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技术进步,主流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已普遍超过500公里甚至达到600公里以上,用户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焦虑从续航不足转为补能不便。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纯电动汽车补能速度慢,二是充电便利性差,包括找桩难、充电基础设施不足以及部分充电桩故障无法使用等问题。

通过大量用户调研发现,在长途高速出行场景中,覆盖90%以上的用户单次续驶里程约为250公里,在服务区的休息时间通常在10到20分钟之间。考虑到电动汽车高速巡航时的续航折损,理想汽车最终将补能目标定为充电10分钟达到CLTC标准的500公里续航,该指标在内部经过多轮迭代,最早曾提出12分钟400公里的目标。这一目标旨在覆盖绝大多数用户的高速出行需求,确保纯电动汽车能够大规模替代燃油车。

理想汽车:电池及5C超充技术

图源:演讲嘉宾素材

5C超充电池技术突破与平衡设计

实现量产成熟的5C超充电池首要挑战在于必须达成安全性、寿命、性能及成本的整体性平衡,而非单一性能的突出。在传统电池方案中,提升充电速度会不可避免牺牲能量密度并影响电池长期寿命,因为能量型电芯难以兼顾高能量密度与高倍率充电,若强制以2C电芯进行5C充电还会引发析锂问题导致容量快速衰减,同时大功率充电产生的高温也会加速电池衰减。理想汽车的解决方案核心在于通过硬件层级的创新解决高倍率充电与能量密度、长寿命之间的冲突。其高倍率电芯设计依托锂电池行业材料进步,通过抛开传统方案,深入正极、隔膜、负极、电解液每一个环节进行材料级创新,在将充电倍率从2C提升至5C的同时保持了具有竞争力的能量密度,并且实验室峰值倍率可达10C以上,这5C的安全冗余确保了电池长期使用中无异常析锂,其循环寿命相比传统2C电芯提升50%以上。

在保障长寿命方面,关键在于控制系统层级的高温升,理想汽车从极致降低电芯自身发热和提升系统散热能力两方面入手。电芯层面通过构建高精度内阻模型并精细拆解优化每个成分与导流路径结构件,实现了MEGA车型电芯内阻降至0.3毫欧,并在i8上进一步迭代至0.27毫欧,使电芯绝热发热功率降低25%以上,绝热温升降低超7℃。系统层面则摒弃传统底部冷却方案,首创双大面冷却架构,将散热面积扩大5倍,使电池系统最大散热能力达到16千瓦,从而确保长时间大倍率充电过程中的温升得到有效控制。

理想汽车:电池及5C超充技术

图源:演讲嘉宾素材

用户数据驱动充电性能优化

理想汽车在推出MEGA等超充产品后,通过持续监控用户端实际充电数据发现,尽管设定了充电10分钟续航500公里的设计目标,但用户真实使用行为与初期设想存在差异。数据显示,在去年五一期间,有20%以上的用户完整充电时间超过了20分钟。深入分析表明,在高速出行场景下,大部分用户倾向于将电池充至接近满电的状态,而初期充电策略主要优化的是80%电量之前的速度。当用户目标电量设置为95%时,从10%到80%电量需11分钟,但从80%到95%的末段充电却需要额外11分钟,导致总时间延长。

进一步研究用户主动拔枪行为发现,充电时间一旦超过15分钟,或充电功率跌落至100千瓦以下时,用户因时间焦虑而拔枪的概率会显著上升。基于这一洞察,理想汽车将超充体验的目标扩展为保证用户能在15分钟内达到满电状态,并围绕80%至95%电量段的充电性能进行了重点优化。通过三轮主要的OTA升级,特别是到OTA 6.3版本时,成功将80%至95%的充电时间压缩至6分钟以内,使得10%至95%的总充电时间控制在16分钟左右。优化的核心是在确保电池安全边界的前提下,精细化充电控制策略,包括电压与电流的控制逻辑,以及最关键的、与热管理标定紧密相关的车端热管理响应逻辑,通过实时匹配电池电量、电压和温度信息来动态调整冷却液流量,使电池始终运行在最优充电区间,从而将末端充电功率从原有的约50千瓦提升至140千瓦以上。针对冬季低温导致的充电性能下降问题,通过车机预测用户充电意图、目标电量及桩端功率,自适配加热目标温度,使冬季过半用户在充电前能达到最优温度,单次加热能耗约1.5度电,有效提升了低温环境下的充电表现。这些优化措施成效显著,在今年五一期间,用户平均充电时间已降至15分钟以内,满充比例也从去年的44%大幅提升至超过80%。

理想汽车:电池及5C超充技术

图源:演讲嘉宾素材

理想超充网络建设与用户体验

理想超充网络的建设是理想汽车解决用户充电便利性问题的另一大支柱。截至目前,理想汽车自建的补能网络在全国范围内已超过3500个充电场站,充电桩数量接近20000个,且每个充电桩的最低充电功率能力均达到250千瓦以上。在刚刚过去的国庆期间,仅理想车主在自有超充站的充电次数就突破了41万次,服务的第三方用户总次数超过100万次,场站值守人员在此期间为用户提供了近6万次现场服务。针对用户长途出行场景,网络布局重点聚焦于高速路网,已基本覆盖中国最繁忙的“九横九纵”共18条高速公路,平均每150公里设有一个理想充电场站,高速场站总数已达1063个,在国庆期间其充电总量占据了全国高速充电总量的12%。在用户体验方面,理想超充网络提供了包括智能充电规划、即插即充、智能降地锁和无感结算等全流程便捷功能;其智能规划功能不仅能显示理想自建桩和第三方桩的资源与状态,还集成了服务区信息,极大提升了用户长途出行规划的确定性和便捷性,最终目标是在硬件广泛覆盖的基础上,通过软件功能优化让整个充电体验更加丝滑。

理想汽车:电池及5C超充技术
 

图源:演讲嘉宾素材

未来展望与挑战

理想汽车在电池及超充技术领域的探索将进入持续精进的阶段,其未来工作将基于已投产品的实际用户数据,对充电控制策略和热管理系统进行反复迭代与深度优化,例如进一步精细化低温场景下的智能加热策略以降低能耗。面临的挑战依然明确,首要的是在确保电池安全与长寿命的前提下,继续探索充电性能的极限,这需要在不突破安全边界的基础上,极致提升控制策略的鲁棒性。同时,补能网络的覆盖广度与密度仍需扩展,以应对用户不断增长的远行需求,而极端环境尤其是低温对充电性能的影响也将是长期攻坚的课题。通过在这些方面的持续创新,理想汽车旨在系统性提升纯电动汽车的补能体验,为行业解决用户焦虑提供切实可行的路径。

(以上内容来自于理想汽车电池性能开发专家罗海灵于2025年11月19日在第六届汽车高压及驱动系统大会上进行发表的《电池及5C超充技术》主题演讲。)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511/27I70437957C106.shtml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微信扫一扫分享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