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0日,在第五届未来汽车AI计算大会上,优控智行技术副总刘乾分享了通过敏捷开发模式平衡域控制器平台化与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刘乾指出,当前域控制器开发面临硬件集成与软件协同的双重挑战:硬件需在有限空间内解决芯片选型、散热设计及多传感器兼容问题,同时通过动态电源管理和任务分配实现性能最大化;软件则需满足不同安全等级功能的实时调度,并解决虚拟化系统整合及工具链开发难题。
针对成本控制,刘乾强调通过标准化设计、国产芯片替代、软硬件生态共建及测试流程优化,在保障可靠性的同时推动智能辅助驾驶从"高端选配"转向"大众标配"。刘乾表示,未来需持续通过技术创新降低域控制器开发门槛,以普惠方案支撑多场景智能辅助驾驶落地。
刘乾|优控智行技术副总
多样化的特定场景需求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辅助驾驶技术正逐步从L2级别向L3、L4乃至L5级别迈进。目前,L2级别智能辅助驾驶技术已基本普及,甚至在10万元以下的车型中也有搭载L2或L2+功能。同时,部分车型已实现L3级别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的搭载并量产。
图源:演讲嘉宾素材
受技术和法律法规的限制,目前L4和L5级别的智能辅助驾驶技术主要集中应用于半开放道路或封闭场景,例如干线物流、无人巴士、无人接驳、配送、环卫以及工程机械等领域。每个领域均具备独特的运行环境和功能要求,在设计域控制器时,我们观察到诸多共性需求痛点。
首先,需求层面呈现出小批量、定制化、碎片化的特征。用户不再满足于通用的平台化域控制器,而是期望获得更能贴合其自身业务和场景的定制化产品。在开发端,则普遍面临周期长、成本高、框架复杂、支持端响应慢、工具链不够友好以及向上接口不清晰等问题。同时,行业标准多样且安全要求严苛。
接下来,我们分析客户的理想模式。在需求端,客户希望在平台化的基础上实现灵活定制;在开发端,期望周期短、成本低、门槛低;在支持端,则要求响应快、接口清晰、工具链友好。最终目标是实现直接量产,并满足各种严苛的安全要求。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市场需要一种能够平衡平台化与定制化的敏捷开发解决方案。这并非否定定制需求,而是期望实现快速、低成本且高质量的定制,以满足用户需求。
技术开发挑战
在硬件方面,域控制器作为核心部件,需将原本由多个ECU实现的功能,如仪表、信息娱乐、智能辅助驾驶、车辆控制、网关等,集成在一颗或多颗SoC上实现。这导致硬件设计的复杂程度成倍增长。在芯片选型上,我们并非盲目跟随主流或参考他人选择,而是需紧密结合公司自身特点、技术积累,以及面向的客户和场景,从高通、英伟达以及国产的地平线、黑芝麻等芯片供应商中,挑选出最适合的主芯片。
在硬件设计层面,我们同样需要充分考虑功能安全,涵盖冗余电路的设计方案、电路仿真的具体实施,以及内部高速互联所涉及的信号完整性和电源完整性的保障措施。此外,散热设计和防护设计也是关键环节,同时还需关注电性能测试、环境实验以及 EMC 实验等相关内容。
在传感器方面,域控制器需适配不同厂家、不同类型的传感器。这要求我们精心选择互联接口,确保所选接口能够兼容市面上大部分传感器,并匹配相应的驱动,这无疑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
在此过程中,我们常面临一个核心问题:在有限的空间和能耗范围内,如何实现控制器性能的最大化。首先,这依赖于先进的芯片工艺,包括采用先进的制程和封装技术,以防止因过热而导致降频。其次,电源管理也至关重要,我们需要实现动态的电源管理策略。例如,在大任务高负载时,迅速提升频率和电压;在低任务低负载时,降低频率和电压;在空闲时,关闭部分模块的供电,以节省能耗。
在任务分配方面,需将不同的计算任务精准分配至最适合处理的单元,而非将所有任务均交由通用CPU处理。通过将不同类型的任务分配至不同的硬件资源,既能节约能耗,又能充分发挥芯片的最大性能,进而实现整个控制器使用性能的最大化。
在开发过程中,基础软件是一项集技术、安全、生态、流程、商业于一体的紧密系统工程。其核心挑战在于,如何在统一的高性能硬件平台上,借助复杂的基础软件,安全、可靠、实时地协调和管理来自不同域、不同安全等级、不同实时性的各类任务,并最终满足严格的安全要求。因此,技术复杂性、严格的实时性和确定性均要求基础软件提供相应支持。此外,若在一个控制器上使用了不同厂家的SOC,那么在开发基础软件时,如何在跨平台环境下做好Bootloader、内核驱动、电源管理等方面的移植与适配,本身也是一项复杂的开发工作。
若需在同一域控制器上运行来自不同系统且属于不同域的功能,那么该如何选择 Hypervisor?哪些域的功能需要集成,其安全等级如何界定,实时性要求怎样,同时项目预算情况也是制约方案推荐的重要因素。此外,供应链方面也不容忽视。
在进行应用开发时,若能有一款工具链可快速助力客户完成上层应用开发,那自然是最佳选择。然而,工具链本身也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图源:演讲嘉宾素材
产品解决方案
我们推出了全栈式解决方案,涵盖应用场景、运营环境、网络管理、智能辅助驾驶软硬件算法、车辆控制以及计算平台等多个层面。在硬件方面,我们提供灵活可扩展的域控硬件平台,推出多型号域控制器以匹配不同场景下的算力需求,避免出现算力不足或过剩的情况。
第二,在域控制器的设计过程中,我们采用统一的接口定义,确保向下兼容性,使用户能够在使用不同域控制器时实现快速迭代与替换。
第三,我们的域控制器采用模块化设计,包括计算模块、IO模块和电源模块等,方便用户根据不同车型进行灵活裁剪与配置,从而实现低成本应用。
以下是我们推出的三款覆盖低、中、高算力的域控制器平台:低算力平台主要采用TI的TDA4芯片,提供8- 32TOPS的算力;中算力平台采用英伟达orin与TC397的组合,提供200-550TOPS的算力;高算力平台则采用英伟达thor与TC4xx的组合,提供1000-2000TOPS的算力。
在软件层面,我们能够提供一套开放、安全且实用的SDK。该SDK不仅配备了丰富的功能软件参考示例,还提供了开发工具与快速原型开发支持,从而有效降低上层应用开发的门槛与成本。
例如,在感知模块的示例中,涵盖了目标检测、车道线识别等常见功能;在规划模块方面,则包含路径跟踪、避障等功能示例。这些示例旨在助力用户快速上手并应用我们的域控制器。
此外,我们期望通过此方案缩短用户从零到一的完整开发周期,为用户提供一个高质量的开发起点,进而降低其试错成本。
我们的软件在信息安全与功能安全方面具备完善支持,例如符合ISO 26262和ISO 21434标准要求,并能提供相应的流程文档,协助用户完成法律法规认证工作。此外,软件支持AutoSAR平台,我们自身也基于AutoSAR开发了相关软件。若用户使用LINUX系统,可搭配实时RT补丁,以提升整个系统的实时性能。
我们的自动代码生成工具EcoCoder是国内独家被Matlab官网推荐的自动代码生成工具,且长期服务于全球市场生态,可显著降低开发复杂度。再者,我们的刷写和标定软件支持CCP/XCP或UDS等通用协议,满足跨平台、跨厂商的支持需求。整个工具链经过十多年的市场验证,已服务全球客户,其成熟度毋庸置疑。
以下是我们工具链的核心价值:节约开发时间、降低开发门槛、保障代码质量直至达到量产标准。具体而言,工具链采用模块化开发方式,配备可视化配置界面;在质量保障方面,构建了自动化测试体系,并可预置生产规范。
图源:演讲嘉宾素材
在进行域控制器设计时,必须考虑成本因素,即如何实现普惠,以及如何使域控制器在成本和竞争方面具备优势。
首先,设计低成本域控制器并非单纯采用低价芯片,而是需结合自身使用场景,选择适配的芯片。可通过以下方面控制成本:其一,采用标准化设计,基于不同芯片、内存和接口,推出高、中、低配域控制器,以分摊开发成本;其二,在技术选型上,选用标准化或统一接口,或采用国产芯片替代方案,实现经济实惠的选型;其三,与软件合作伙伴共建生态,共享基础软件,避免重复开发,降低开发成本;其四,实现测试标准化,提升生产自动化水平,优化测试流程,降低售后质量成本。
公司简介
优控智行致力于提供汽车电控及智能辅助驾驶的全栈解决方案。自2015年成立以来,公司始终专注于电控行业,目前已建立三个研发中心和一个生产基地,在苏州、石家庄、天津三地设有办公地点。公司服务的行业领域涵盖新能源汽车、工程机械、辅助驾驶及无人驾驶。
图源:演讲嘉宾素材
在产品业务方面,我们的核心产品为域控制器,包括智能辅助驾驶控制器、整车控制器等。基于这些控制器,我们还提供软件工具,如前文提及的自动代码生成工具、标定工具、刷写工具等。此外,公司还提供技术服务,涵盖软硬件及应用层的定制开发。最后,我们还提供测试设备,如HIL、EOL等各类测试设备。
我们具备几大优势。一是具备敏捷开发能力,支持平台化与定制化,可快速响应需求;二是拥有全栈技术,提供从硬件到软件再到工具的全方位支持;三是产品成熟可靠,经过验证并满足安全要求;四是提供及时服务,拥有高效的技术支持团队,可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以上内容来自优控智行技术副总刘乾于2025年9月10日-11日在第五届未来汽车AI计算大会发表的《场景驱动,敏捷赋能:智能域控解决方案》主题演讲。)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509/15I70433495C106.shtml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简历投递:zhaopin@gasgoo.com
客服微信:gasgoo12 (豆豆)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