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第十三届汽车与环境创新论坛暨第七届金辑奖中国汽车新供应链百强颁奖盛典
  • 盖世汽车产业大数据
  • 2025第七届AI智能座舱大会
当前位置:首页 > 活动 > 正文

高通赵翊捷:生成式AI上车 变革智能驾乘体验

盖世直播 陈琳铃 2025-09-12 20:29:39

在2025第五届未来汽车 AI 计算大会上,高通技术公司产品市场总监赵翊捷表示,“汽车正在成为一个能够感知、决策和行动的天然移动智能体。生成式 AI 将在未来驱动汽车智能化,全面提升驾乘体验。” 他强调,高通打造的骁龙数字底盘,正为整个行业的持续创新提供动力。自2023年以来,高通已支持众多中国汽车品牌推出了210多款车型。

高通赵翊捷:生成式AI上车 变革智能驾乘体验

赵翊捷|高通技术公司产品市场总监

谈及未来趋势,赵翊捷认为,“AI 正在成为新的用户界面(UI),个性化数字助手将成为未来服务的入口。在软件定义汽车的趋势下,更多功能和应用程序将在云端研发,并在端侧部署,实现持续创新。” 在用户体验层面,赵翊捷强调,主动式 AI 交互及其背后的应用服务,将是未来汽车的差异化价值体现。同时,创新式交互并非最终目的,贴心到位的服务才是最终需求。

高通在汽车领域已深耕二十余年,并与中国合作伙伴保持了超过 17 年的紧密协作。目前,全球已有超过 3.5 亿辆汽车采用高通技术方案。赵翊捷指出,凭借高性能低功耗计算、AI和连接等技术优势,高通正持续推动车载计算、车载智能等多方面发展。面向生成式AI上车带来的产业机遇,高通正在通过多维的软硬件技术能力,帮助客户更快地将AI能力带给更多客户。

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好,我叫赵翊捷,是高通的产品市场总监。今天很高兴与大家分享高通在汽车领域的一些想法,特别是生成式AI在未来如何驱动汽车智能化,以及提升未来汽车的驾乘体验。高通在汽车领域的产品主要包括骁龙数字底盘解决方案,我们看到这个平台在未来将推动整个行业的创新。

高通在汽车领域已经耕耘多年,但我们的产品不仅限于汽车领域。高通的产品涵盖智能手机、PC、XR、汽车以及工业物联网等多个领域。我们更关注的是高性能、低功耗的计算能力,以及先进的连接技术。由于我们在不同领域都有产品研发和投入,因此我们具备跨领域的技术能力和行业合作伙伴生态系统。

凭借高性能和低功耗的计算能力、AI能力和连接能力这三方面的优势,我们在车载计算和车载智能领域能够推动多个方面的发展。无论是车载的大算力驾驶辅助系统和座舱系统,还是车云协同能力,以及车上AI能力的下一步发展方向,我们都具备较强的能力去推动。

高通在汽车领域已经耕耘了20多年,在国内与合作伙伴的合作历史也超过了17年,最初在2002年,我们推出了第一颗车载网联芯片,2014年,我们推出了第一颗车载系统级芯片(SOC),用于导航娱乐系统。2021年,我们的第三代座舱平台已得到广泛应用。从那时起,我们开始推进车对云服务的业务。2021年至2024年期间,我们发展了多代车载计算平台。去年,我们还发布了车规级的汽车Wi-Fi芯片,其中Wi-Fi 7芯片处于业界先进地位。目前,全球已有超过3.5亿辆汽车采用了高通的技术方案,高通汽车业务的总业务量超过450亿美元。

高通赵翊捷:生成式AI上车 变革智能驾乘体验

所有这些技术,无论是座舱、驾驶辅助还是车载网联,都包含在我们统一的骁龙数字底盘解决方案当中。骁龙数字底盘主要包括四大板块:智能座舱、辅助驾驶、汽车智联(包括蓝牙、Wi-Fi、卫星通信、蜂窝通信以及PLC充电技术等)、车对云服务,其中包含了车内CPU、GPU、摄像头、显示和音频输入输出技术的平台等。骁龙数字底盘这一平台为我们在车内为客户提供生成式AI或多模态交互奠定了基础。

未来,AI应用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AI成为新的用户界面(UI),个性化数字助手将成为未来服务的入口,这将加速驾驶辅助系统的研发和实现,并在不同应用场景中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体验。二是软件定义汽车,未来将更多地在云端研发功能和应用程序,然后在端侧部署,实现持续创新。

在用户界面方面,过去主要依靠键盘、按钮或触摸屏。前两年开始,车内语音指令功能逐渐成为标配。近一年来,语音指令只是输入方式之一,我们正朝着多模态交互发展,包括语音、手势,甚至未来可能通过驾乘人员的眼神与车辆交互。未来,除了输入方式多样化外,还将具备多轮连续对话能力、情景分析能力,以及基于用户意图理解的主动服务能力。所有这些部分,在最初阶段可能无法完全研发完成。因此,车辆研发和创新不仅发生在车辆发布之前,还会贯穿车辆的整个生命周期。这可以帮助客户在使用车辆过程中,不断收集用户需求,从而更好地提供服务。

高通赵翊捷:生成式AI上车 变革智能驾乘体验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AI交互已成为未来消费的推动力。标准的交互式AI在未来将成为基本能力,就像在手机上询问天气会得到回应一样。在汽车中,直接询问车辆信息、外部信息,或要求车辆执行开窗、关窗、关门等简单动作,已属于基本能力。然而,主动式AI交互及其背后的应用服务,才是未来汽车的差异化因素,是汽车价值的体现。

最初,大家关注的是基于多种传感器和车内环境提供车内情景感知。如今,这一方向已扩展到辅助驾驶系统,提供车辆路径规划,以改善驾驶环境和体验。之所以提出这一方向,是因为生成式AI能力不断增强,且提供了更强的支持。

最初,语音是基础且自然的交流方式。但随着大型多模态模型的出现及其在端侧应用场景的能力体现,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能力提供给车内计算平台,使其更好地理解世界。同时,车辆自身的呈现能力也在增强,能够通过视频、3D等形式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反馈,从而带来更沉浸式的体验。

由于基于推理能力的大模型不断涌现,未来个人助理将能够自主帮助客户完成多个任务,并支持任务目标的实现。因此,在这个前提下,系统能力的表现,如更长的上下文推理能力、对不同用户的多层细分市场或领域的模型适应能力,以及图像图形处理能力的增强,都变得更加重要。这也是我们看到生成式AI在未来阶段将有爆发性发展的原因。

如今在数字生活里,车只是生活的一个媒介,更多地是与其他部分综合使用。比如,现在人们通过手机、手表或电脑向车发送指令,已成常见做法。人们会把工作生活安排在日历里,到出发时间点,在家里告诉车“我要出发了”,车就会自动从停车位开到门口接人。上车后,车会根据天气情况或使用习惯做出相应动作,如开窗或放音乐等。在前往目的地途中,车可能会根据目的地周围环境和停车场情况,选择是直接开到目的地还是停好车让用户自行前往。

在行车过程中,车可以自行管控行车相关事务,如辅助驾驶路线规划或驾驶行为调整等。整个过程实际上涉及车云协同、车云感知与处理,以及任务编排等功能的实现。而要实现这种体验,背后需要AI即UI(人工智能图形用户界面)的理念支持,通过系统级研发来实现整体功能。AI即UI大家可能较为熟悉,涉及多种输入、不同数据信息源,通过不同模型分解,最终将用户意图转化为不同的智能体反馈。但这个过程本身并非关键。对用户而言,多一个对话框并无太多实际意义。真正的意义在于帮助用户完成任务,通过简单交互实现车内复杂高级应用的调用。这种创新式交互并非最终目的,贴心到位的服务才是最终需求。

因此,这个过程虽重要,但最终目的是让用户能便捷使用车内众多功能。这需要行业合作伙伴深入合作。在我们看来,汽车是能深刻理解用户体验并发挥到极致、带来美好生活的良好载体。汽车是一个能够感知、决策和行动的天然移动智能体。在其活动过程中,无论是对环境的自然感知、视觉环境理解,还是最终的决策逻辑,以及安全保证和车辆控制等内容,所有环节都可以分段与不同行业伙伴合作共创。

高通赵翊捷:生成式AI上车 变革智能驾乘体验

在这种环境下,端到端的推理能力至关重要。隐私和个性化需求导致大部分数据需要本地处理。成本和能耗要求推动更多操作在本地执行。可靠性要求使得系统必须在弱网或无网情况下正常工作。高通的异构计算架构和AI引擎针对车内应用环境进行了优化,确保在弱网或无网情况下核心功能仍能工作,同时提高车内实时性和安全性。

高通赵翊捷:生成式AI上车 变革智能驾乘体验

从最初的车内座舱平台开始,骁龙座舱平台正逐渐演进成为泛化计算平台,目前已历经四代。2021年,第三代骁龙座舱平台开始加入更多智能功能,而不仅仅是简单显示和音频处理。到第四代骁龙座舱平台,如骁龙8295平台,已有客户基于该平台上线大语言模型产品。下一代产品将具备更强的大语言模型能力和框架融合架构,以及更多系统内部资源和能力。高通在能力上是多维的,除了CPU能力外,在GPU和AI部分也有显著改进,同时提供音频和视频复杂拓扑能力以及先进驾驶辅助功能,帮助客户在新平台上基于未来车载计算平台有更好的表现。

未来,NPU需求随时间发展而变化。2015年,仅需简单语音处理和基本结论。2022年,Transformer网络开始出现,参数量逐渐上升。2023年,基于大模型的个人助手和多模态生成式网络开始产生。针对这种快速发展方向,高通对产品进行了更多迭代和提升。

除了硬件能力,软件的统一和扩展也非常重要。鉴于用户和市场的分散程度,高通提供统一软件框架,实现在统一架构下有更好的扩展性。对于不同车型或同一品牌不同车的定位,都可以在同一个框架上进行不同产品配置,帮助客户在产品多样化、快速移植和稳定维护之间取得平衡。

除了软件部分,架构方面也将有更多发展。从过去的分布式ECU架构,到现在的集中式区域控制,再到最新的集中式中央计算平台,这种发展趋势不可阻挡。在这个框架下,我们看到更多以单颗SOC作为中央计算平台的呼声渐高。高通提供了Flex SOC,能够以单颗SOC完成所有内部计算,确保中央计算框架和软件定义汽车的软件架构。在这个框架上,不仅完成了整体平台多种域计算的融合,还针对如舱驾融合等应用环境进行了优化。

高通赵翊捷:生成式AI上车 变革智能驾乘体验

对于一个典型的舱驾融合应用,或车内高端生成式AI驱动的车内智能应用方向,我们通过单芯片方案可取消片间或卡间通信,增加视频特别是摄像头的高速大容量信号在ADAS或座舱域的可用性,减少延迟。同时,可帮助客户使用统一的大语言模型网络,减少DDR占用,实现从客户语音或多模态输入到中间环境感知、辅助驾驶算法调整,再到信息回馈的整体闭环。这种应用在未来将成为最常用的典型应用,我们也可实现从高端到主流平台的优化。

要实现智能化和软件定义汽车框架,高通还提供了不少工具和SDK。我们相信,在这些平台开发上,已有许多客户与我们合作完成了新AI功能的提供。自2023年以来,我们已支持众多中国汽车品牌推出了210多款车型。通过我们的AI整体工具链和SDK,帮助客户更快地将AI能力提供给更多用户。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509/12I70433376C106.shtml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微信扫一扫分享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