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urope-Asia Automobile Innovation Forum
  • 2025第五届智能商用车创新大会
  • 2025第七届金辑奖评选
  • 各国产业概览
  • 2025第五届未来汽车AI计算大会
  • 2025第五届汽车芯片产业大会
当前位置:首页 > 智能网联 > 正文

【全球汽车新技术观察】 7月下期〡麦格纳推出集成式舱内感知系统;博世发布全新SoC系列;文远知行与联想联合推出HPC 3.0高性能车端计算平台

盖世汽车 刘丽婷 2025-08-21 11:05:48

本期全球前沿汽车技术动向如下,如需更具体的内容与分析解读,欢迎订购盖世汽车研究院《全球前瞻技术情报》。

【全球汽车新技术观察】 7月下期〡麦格纳推出集成式舱内感知系统;博世发布全新SoC系列;文远知行与联想联合推出HPC 3.0高性能车端计算平台

智能网联

麦格纳推出集成式舱内感知系统:将摄像头与雷达融合用于舱内主动安全

麦格纳推出的集成式舱内感知系统将视觉与毫米波雷达数据融合,用于检测乘员存在、识别儿童滞留、监测驾驶员疲劳及生命体征,支持无接触安全带检测等功能。

【全球汽车新技术观察】 7月下期〡麦格纳推出集成式舱内感知系统;博世发布全新SoC系列;文远知行与联想联合推出HPC 3.0高性能车端计算平台

图片来源:麦格纳

该系统通过多模态验证提升检测鲁棒性,可直接响应法规要求(例如儿童滞留报警)并与车载HVAC、座椅和安全控制单元联动,实现出车前的自动巡检与离车提醒。该类集成方案特别适配家庭化MPV、带自动驾驶功能的大型商用车以及共享出行业务场景。

盖世点评:通过多传感器融合实现舱内主动安全,有望成为提升乘员保护并满足监管要求的标准化模块。

福特公开全宽侧帘式安全气囊专利

福特公开的一项专利提出将传统分段侧气帘替换为一体化的全宽侧帘式气囊,该气囊横跨整车侧面,可在前后车门区域同时展开,为所有乘员在侧向撞击发生的瞬间提供连续的保护屏障。

【全球汽车新技术观察】 7月下期〡麦格纳推出集成式舱内感知系统;博世发布全新SoC系列;文远知行与联想联合推出HPC 3.0高性能车端计算平台

图片来源:FORD AUTHORITY

该设计依托车内传感器的碰撞预判能力快速触发,旨在减少头部、胸腹与车门硬件接触造成的二次伤害;同时,气囊的整体式结构便于与现代化座舱布局、可变座椅和自动驾驶场景中的非传统座椅配置协同工作,适配SUV、MPV等侧碰风险相对较高的车型,并可作为满足更严格碰撞与法规要求(或新型智能座舱安全需求)的重要技术路径。

盖世点评:一体化侧气囊将被动安全从“区域防护”提升为“整舱防护”,对未来多形态座舱的安全保障具有实用价值。

Teletrac Navman推出Multi IQ多摄像头行车记录仪

Teletrac Navman推出Multi IQ行车记录仪,这是一款基于云端、专为大型商用车运营商打造的解决方案。它最多可连接五个摄像头,覆盖车辆内部、侧面、后部等区域,配合内置的高清双前置和驾驶员侧行车记录仪,解决了大型车辆盲点问题。

【全球汽车新技术观察】 7月下期〡麦格纳推出集成式舱内感知系统;博世发布全新SoC系列;文远知行与联想联合推出HPC 3.0高性能车端计算平台

图片来源: Teletrac

该记录仪运用先进人工智能分析技术,能检测疲劳驾驶、分心驾驶等事件,并以高清格式记录。其集成于Teletrac Navman的TN360车队管理平台,提供视频、位置数据等单一真实来源,还可利用智能工作流程管理新数据。

盖世点评:对于商用车队而言,将多摄像头视觉能力与车队管理平台打通,将显著提升“事前预防+事后追溯”的整体安全能力。

威世推出VLMRGB6122三色RGB LED 

威世的新款三色LED采用小型PLCC-6封装,在20 mA电流下光强可达2800mcd同时提升亮度并扩展工作温度,适合在汽车内饰、仪表、AR显示以及背光场景中实现细腻的氛围照明与状态指示。

该产品兼顾车规级可靠性(AEC-Q102、ESD保护等),可用于中控、仪表与车门氛围灯等位置,既能改善用户视觉体验,也能作为车况/安全状态的直观提示工具。其紧凑体积便于在空间受限的模块化设计中节省版面并降低布线复杂度。

盖世点评:这款LED亮度高、尺寸小、色彩全,可靠性强,适配场景广,能有效满足汽车及多领域照明需求,颇具实用价值。

Hailo推出Hailo-10H边缘AI加速器:把生成式AI带入车载边缘端

Hailo推出的第二代加速器Hailo-10H具备强大生成式AI功能,在保持低功耗的前提下原生支持视觉与生成式AI工作负载,使得车内可实现更自然的人机交互(例如本地化语音助手、视觉问答)以及更强的本地推理能力。

【全球汽车新技术观察】 7月下期〡麦格纳推出集成式舱内感知系统;博世发布全新SoC系列;文远知行与联想联合推出HPC 3.0高性能车端计算平台

图片来源: Hailo

该加速器适用于个人计算、汽车、电信等多个领域,支持自然语言交互、视觉感知等高级用例,能在边缘环境的功耗和成本限制下运行,还可保护数据隐私,降低系统成本,确保无网络时的持续可用性。对制造商而言,这意味着可以在中低功耗硬件上部署更智能的座舱助手与监控功能。

盖世点评:将生成式AI带到车载边缘,可显著提升交互体验并增强隐私保护,是智能座舱下一步的重要升级点。

Lytx推出精准的疲劳检测方案

Lytx的新一代疲劳检测方案通过连续时序模式分析来识别闭眼、点头、倚靠方向盘等驾驶员的疲劳迹象,降低误报并增强早期预警能力。

【全球汽车新技术观察】 7月下期〡麦格纳推出集成式舱内感知系统;博世发布全新SoC系列;文远知行与联想联合推出HPC 3.0高性能车端计算平台

图片来源: Lytx

该技术结合视觉AI与人工专家校验,适合大货车、长途客车和车队管理场景,用于实时干预(报警、工单触发)与优化驾驶员培训策略,从而降低疲劳相关事故率并改善运营合规。对车队运营方而言,这类系统还能直接转化为保险与合规优势。

盖世点评:在以人为核心的道路安全策略中,对疲劳现象的精准识别是提升运营安全性与降低事故成本的实用工具。

Sequans推出Iris系列收发器:面向SDR与多模连接的全频段RF解决方案

Sequans的Iris系列收发器覆盖220 MHz至7.125 GHz的宽频段并支持多通道并发架构,旨在解决车载通信模块在多协议(如C-V2X、蜂窝、卫星)并存环境下的兼容与切换问题。其多路并发与动态频谱感知能力,有助于建立冗余、低时延的车-云与车-路通信链路,并可在复杂市域或偏远区域通过多链路融合提升连接可靠性。

该方案适用于需要持续联网的高阶驾驶与车队运营场景。

盖世点评:全频段、多通道的RF平台为未来异构网络协同提供硬件基础,有助于构建更稳健的网联汽车通信能力。

铠侠推出车规级UFS 4.1嵌入式闪存

铠侠面向车载应用推出的UFS 4.1嵌入式闪存覆盖128 GB–1 TB容量区间,支持高温环境工作并在随机写入与连续读写性能上有显著提升。

该存储器可满足大量摄像头视频、地图数据、AI模型缓存与HMI内容的并发读写需求,适合部署在域控制器、信息娱乐系统及传感器融合平台中以降低数据瓶颈与系统唤醒延迟。其健康诊断功能也有助于预测性维护与系统可靠性管理。

盖世点评:高耐温、高性能的车规存储是保证多摄像头与高算力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基本要素。

自动驾驶

文远知行与联想联合推出HPC 3.0高性能车端计算平台

文远知行与联想联合推出的HPC 3.0是一款面向量产的车载高性能计算平台,集成车端以太网、惯导定位和多模态算力,能在车内同时运行复杂的生成式AI、视听融合与传感器融合算法。该平台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算力密度,帮助整车厂把原本分散的算力模块合并在同一硬件架构下。

【全球汽车新技术观察】 7月下期〡麦格纳推出集成式舱内感知系统;博世发布全新SoC系列;文远知行与联想联合推出HPC 3.0高性能车端计算平台

图片来源:文远知行

该系统适合用于L4 级Robotaxi、Robobus等对算力和可靠性要求极高的自动驾驶车型;通过把模型训练与车端推理闭环整合,能显著缩短新功能的部署周期并降低总体拥有成本。

盖世点评:更强的车端算力让自动驾驶跑得更快也更可靠,降低上路门槛。

Mack Trucks推出商用车专用安全系统Mack Protect™

Mack Trucks推出的Mack Protect™是为新款Pioneer级公路卡车量身打造的整车安全套件,提供分级配置(标准/ Pro / Premier),融合HUD信息、前向与侧向雷达、驾驶员监测等多源感知,并实现与车辆底盘和转向系统的深度联动。该系统把被动告警升级为主动干预,覆盖从碰撞预警到主动转向的多重功能。

该方案特别适合长途干线运输、重载物流等场景,可在复杂交通和多变气候条件下提高驾驶员感知能力并减少事故发生率,从而降低车队运营风险与维修成本。

盖世点评:把安全系统从“提示”升级为“协助驾驶”,能有效减轻司机疲劳风险,尤其适合高强度运营的长途卡车。。

MIT提出新型图像生成技术,可用于自动驾驶

MIT团队提出一种无需大型生成器的新型图像生成/编辑方法,通过高效的“视觉令牌化”和现成的语义模型实现图像的压缩、编辑与重建,显著降低训练和运行成本。该方法支持通过替换少量视觉令牌来修改图像局部属性,具备较高效率与语义控制能力。

在自动驾驶领域,这类技术有望用于压缩车载摄像头数据、快速生成仿真场景或用于HMI/座舱的动态内容生成,从而减轻车端传输与算力压力并加速原型验证。

盖世点评:更轻量的“视觉令牌”思路,能让车载视觉数据的处理更省力、更快。

通用汽车申请基于车辆高度的动态导航路线系统专利

通用汽车申请的这项导航专利通过收集并实时更新沿路障碍物高度信息,结合车辆实际高度与牵引姿态,规划安全的行驶路线并给出净空评分,减少因高度不够导致的碰撞风险。系统支持多车共享测量数据,能在数据库中逐步累积并优化路径推荐。

这一功能对卡车、皮卡带拖车及高顶车型尤为重要,能在物流运输、工地出行与长途货运中有效降低因净空不足产生的事故和绕行成本。

盖世点评:为高大车辆量身的“净空导航”,能帮司机避开那些看不见的“天花板”。

AEye推出OPTIS™全栈物理AI激光雷达解决方案

AEye的OPTIS™将千米级激光雷达与边缘AI算力深度集成,打造从点云感知到决策闭环的实时处理链路,并支持远程参数化调整和场景化扫描模式配置,旨在实现“物理层面”的智能感知与实时响应。该方案强调可重构硬件与开放算法接口,便于第三方算法注入。

【全球汽车新技术观察】 7月下期〡麦格纳推出集成式舱内感知系统;博世发布全新SoC系列;文远知行与联想联合推出HPC 3.0高性能车端计算平台

图片来源: AEye

该解决方案适用于高阶自动驾驶车辆、路侧智慧节点与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在车-路协同场景中,OPTIS™可提前识别远端风险并与车端协同避险或优化流量控制。

盖世点评:把激光雷达和边缘AI绑在一起,让车辆能感知更远、更快,也更好用。

Gatik推出下一代高保真仿真平台Arena™

Gatik推出的下一代高保真仿真平台Arena™支持基于高保真合成数据生成复杂的测试场景,并能与真实日志、轨迹编辑工具结合,对罕见或极端事件进行受控仿真。平台可模拟多种传感器表现与故障情况,生成可复现的数据集,帮助研发团队在虚拟环境中完成大规模验证。

【全球汽车新技术观察】 7月下期〡麦格纳推出集成式舱内感知系统;博世发布全新SoC系列;文远知行与联想联合推出HPC 3.0高性能车端计算平台

图片来源: Gatik

该仿真工具特别适合区域物流与自动配送卡车的快速开发与验证,可减少实际道路测试量、加速算法迭代并降低试错风险,利于早期规模化部署。

盖世点评:更真实的“虚拟道路”,能让自动驾驶在更“安全”的环境下快速迭代。

艾迈斯欧司朗展示全谱激光与VCSEL解决方案

艾迈斯欧司朗展示了一系列用于感知与照明的激光器件,包括用于高分辨激光雷达的VCSEL点阵、用于飞行时间测量的均匀泛光照明器,以及适用于强光环境下增强视觉灵敏度的绿/蓝激光二极管,支持高功率、稳定波长和长寿命。

这些激光与近红外照明组件可被集成到激光雷达、ToF传感器及车内/车外照明系统中,帮助提升夜间或强反差环境下的探测与测量能力,从而增强自动驾驶和泊车感知稳定性。

盖世点评:更稳、更亮、更精准的激光器件,让车的“眼睛”在任何光照下都更靠谱。

博世发布面向L2+级的新一代SoC(SX600 / SX601)

博世发布新SoC系列以支撑L2+级别的高级驾驶辅助功能,该芯片集成了高分辨率与远距离探测能力,并内置对神经网络推理的支持与车规接口,便于车厂在主流车型上实现自动紧急制动、自适应巡航等功能的升级。

【全球汽车新技术观察】 7月下期〡麦格纳推出集成式舱内感知系统;博世发布全新SoC系列;文远知行与联想联合推出HPC 3.0高性能车端计算平台

图片来源:博世

该芯片定位在主流家用轿车和SUV的ADAS平台,可与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融合使用,帮助车企在更广泛的产品线上部署成熟的辅助驾驶功能并提升道路安全准入率。

盖世点评:把成熟的驾驶辅助功能带到更多车型,让安全的自动驾驶技术不再只是豪华车的专属。

新能源

Figure推出F03防火人形机器人电池

Figure推出的F03电池面向人形机器人及其他高可靠性场景,采用结构和功能一体化设计,把电池组壳体与机械承载结构合并,并内置多重热安全保护与主动冷却系统,完成了UN38.3与UL2271等安全认证。该电池在能量密度与安全性之间寻找平衡,强调长时间峰值性能供给。

【全球汽车新技术观察】 7月下期〡麦格纳推出集成式舱内感知系统;博世发布全新SoC系列;文远知行与联想联合推出HPC 3.0高性能车端计算平台

图片来源: Figure

该电池适配于需要长时间、高功率输出的人形或服务机器人、重载移动机器人,以及对安全有极高要求的工业或消费级机器人平台,能显著提升机器人连续作业能力与现场安全保障。

盖世点评:专为人形机器人设计的“安全电源”,续航更长也更放心。

Orbis Electric推出HaloDrive轴向磁通电机

Orbis Electric推出的HaloDrive是一款轴向磁通电机,采用模块化结构与注塑定子技术,声称在轻量化、扭矩密度和制造成本上有明显优势,并支持轮毂集成与能量回收应用。该电机兼顾高效率与高瞬时扭矩输出,适配不同驱动布局。

HaloDrive可用于乘用车、皮卡、重卡及船舶等多种场景,尤其适合需要高瞬时扭矩、空间受限或希望实现轮端驱动的车型;其制动能量回收设计也能为冷链或特种车辆提供车载能量解决方案,减少对外部电源依赖。

盖世点评:轮端电驱让整车设计更灵活也更高效。

智能制造及新材料

NxLite推出L80低辐射溅射涂层(适配聚碳酸酯/丙烯酸)

NxLite推出的L80是一款专为塑料基材(聚碳酸酯、亚克力等)设计的低辐射溅射涂层,兼顾高可见光透过率与隔热效果,并且在露天环境下具备长期稳定性。该涂层替代传统玻璃上的低辐射膜,为轻量化透明部件提供隔热与显色双重优势。

在汽车领域,L80可应用于全景天窗、车窗与AR-HUD的透明基板,实现轻量化与提升车舱隔热舒适性,同时便于与调光玻璃或显示技术融合。

盖世点评:L80让轻质塑料也能顶替玻璃,既隔热又更轻,利于整车节能。

印度理工学院古瓦哈提分校开发竹基环保复合内饰材料

印度理工学院古瓦哈提分校开发的竹基复合材料将本地竹子与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复合,经过配方优化后呈现出良好的机械强度、耐热性和低吸湿性,能替代传统内饰用的塑料件。

这一材料适用于仪表板、门护板、座椅背板等内饰件,尤其在热带或潮湿市场能有效减少内饰变形与霉变问题,同时带来更低的碳足迹,是面向成本敏感型新能源车型的绿色替代选项。

盖世点评:用竹子做内饰,不仅环保还能耐热耐潮,适合气候苛刻地区的车型应用。

凯柏胶宝推出Thermolast R系列可持续TPE,用于车柱轻量化

凯柏胶宝推出的Thermolast R RC/UV/AP系列是一类含回收成分(15%–40%)的热塑性弹性体,覆盖宽硬度范围并可直接与聚丙烯粘合,具备良好的能量吸收能力与耐候性,适合用于车身A/B/C柱等结构部位以实现轻量化与安全吸能。

【全球汽车新技术观察】 7月下期〡麦格纳推出集成式舱内感知系统;博世发布全新SoC系列;文远知行与联想联合推出HPC 3.0高性能车端计算平台

图片来源: 凯柏胶宝

用在车柱等结构件时,该材料既能降低非簧载质量,又能通过可控变形实现碰撞能量吸收,符合电动车轻量化与可持续制造趋势,同时有助于降低维修成本并实现模块化维修更换。

盖世点评:回收材料做成的弹性体,不但更轻还能吸能,是未来车身轻量化的实用选择。

AI及跨界技术

利兹大学开发出人工智能系统 使四足机器人拥有自适应步态

利兹大学和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套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人工智能控制系统,灵感来自动物在自然环境中走路时会灵活切换步伐。通过这种训练方法,四足机器人能够在不同地形上自动调整步态,即使面对陌生环境也能保持稳定行走,而不需要人工反复调试。

【全球汽车新技术观察】 7月下期〡麦格纳推出集成式舱内感知系统;博世发布全新SoC系列;文远知行与联想联合推出HPC 3.0高性能车端计算平台

图片来源: 利兹大学

这一技术可用于灾害救援、矿区巡检与复杂环境勘查等场景,使足式机器人在人难以进入的环境中承担勘察与救援任务,为危险工况下的人身安全保护提供替代方案。

盖世点评:把动物走路的诀窍“教”给机器人,让它们在复杂地形中更像真正的帮手。

上海交通大学提出轻量级神经网络控制器

上交大研究团队受昆虫群体行为启发,提出一种轻量级神经网络控制器,能在超低分辨率深度图输入下实现无人机群体的高速、无通信协同导航。该方法通过可微分物理仿真训练,能在嵌入式硬件上高效运行,支持多机动态避障且对数据依赖低。

此方法适用于复杂、杂乱或未知环境,可让无人机群自主避开障碍,无需昂贵笨重组件,能应用于自拍、竞速比赛、体育赛事转播、搜救、仓库检查等任务,未来还可能拓展到更多飞行器。

盖世点评:让无人机“像昆虫一样”群体协同飞行,能为车队和空地协作带来低成本的感知补充。

康涅狄格大学开发RoboNautilus软体机器人

康涅狄格大学团队开发出RoboNautilus自主式水下软体机器人,灵感源自鹦鹉螺的喷射推进机制。其外壳为3D打印,仿照帕劳鹦鹉螺,内部腔室可容纳电子器件和气囊以调节水的浮力与自行扶正。该机器人由介电弹性体执行器驱动,通过薄膜膨胀收缩吸入排出水分产生推力,实现高效、低噪音水下运动。

该机器人还集成摄像头及温度、盐度传感器,适用于敏感海域探测、海洋生态系统数据采集等任务,未来还可能整合更多先进功能,为科研、监测和生态保护提供低侵扰性探测方案。

盖世点评:RoboNautilus仿生设计巧妙,静音高效,对水下探测和生态保护意义重大,前景广阔。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508/21I70431815C601.shtml

文章标签: 前瞻技术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微信扫一扫分享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