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盖世汽车产业大数据
  • 第八届上海-斯图加特汽车及动力系统国际研讨会
  • 2025第四届中国车联网安全大会
  • 2025汽车智能玻璃创新技术及应用大会
当前位置:首页 > 活动 > 正文

虹软科技:先进视觉感知技术,打造智能安全的驾乘体验

盖世直播 谢雨欣 2025-05-07 13:19:36

中国汽车市场凭借强大的创新和落地能力在智能汽车领域领先,尤其是智能座舱功能方面,中国车型展现了更多与安全和娱乐相关的创新。与此同时,欧洲市场对智能功能有所期待,但安全仍是首要考量。

2025年4月25日,在汽车消费趋势洞察大会上,虹软科技车载事业部副总经理陈锋提到,Euro NCAP 2026协议对汽车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在驾驶安全、碰撞避免、碰撞保护及安全救护方面,智能辅助功能的评分比重加强,包括驾驶员监控(DMS)与舱外L0-L2级辅助驾驶功能(ADAS)的紧密结合。

针对Euro NCAP 2026的新要求,虹软提供了多种解决方案,包括传感器融合技术。虹软与高通等芯片供应商深度合作,拥有内部硬件设计团队,能提供从低端到高端的不同参考设计和软件解决方案,满足各种法规和智能辅助驾驶功能需求。

虹软科技:先进视觉感知技术,打造智能安全的驾乘体验

陈锋 | 虹软科技车载事业部副总经理

以下为演讲内容整理:

汽车市场:创新与安全的平衡发展

中国汽车产业近年来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其创新能力与落地能力备受瞩目。大量创新车型的涌现,不仅满足了国内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还在国际市场上逐渐崭露头角,引得传统汽车强国如欧洲、美国纷纷关注。众多智能座舱相关功能不断推陈出新,这些功能涵盖了安全、互动、娱乐等多个领域,极大地提升了用户的驾乘体验。

在智能座舱功能方面,中国车型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其中,既有安全带脱手检测等基础安全功能,保障驾乘人员的基本安全;也有许多创新的互动和娱乐功能,为用户带来了全新的体验。相比之下,国外传统车型在这些新功能的应用上相对较少。

从全球汽车市场来看,欧洲汽车销售市场规模庞大且成熟。去年,欧洲汽车销量达到 1200 多万辆 。在这一市场中,大众集团、斯特兰蒂斯和雷诺等传统汽车大厂占据主导地位。值得一提的是,上汽旗下名爵品牌出口欧洲的车型表现亮眼,销量至少达到 20 多万辆,成功跻身欧洲汽车销量前 20 名。这一成绩不仅彰显了中国汽车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表明欧洲消费者对中国汽车的接受度正在逐步提高。

虹软科技:先进视觉感知技术,打造智能安全的驾乘体验

图源:虹软科技

深入与欧洲客户交流后发现,他们在购车时对安全的重视程度极高。在他们看来,安全是购买汽车的重要考量因素,如果车辆的新功能被认为会影响安全,即便这些功能具有趣味性,他们也会选择放弃购买。这充分说明,在汽车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安全始终是消费者关注的核心要点,创新功能必须以保障安全为前提。

欧洲新车评价规程:安全标准的演进

欧洲新车评价规程(Euro NCAP)在汽车安全评价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自 1996 年起,它就开始对市场上的车辆进行随机抽样评测,依据公布的技术标准,从多个维度对车辆的安全性进行全面评估。该评价规程的存在,为消费者提供了参考依据,也促使汽车制造商不断提升车辆的安全性能。

虹软科技:先进视觉感知技术,打造智能安全的驾乘体验

图源:虹软科技

2025年3月,Euro NCAP 公布了新的E-NCAP 2026评价协议,相较于以往有了显著变化。在评分体系方面,从原来的四个领域调整为以驾驶安全为主,重点关注碰撞避免、碰撞保护以及碰撞后的安全救护等方面。这种调整更加突出了驾驶过程中的安全环节,使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合理。 

在智能辅助功能评分方面,Euro NCAP 进行了重大调整。以驾驶员状态监测(DMS)为例,原来的评分较低,现在细分为乘员监测(occupant monitoring)、驾驶员监测与控制等多个部分。其中,乘员监测涵盖了安全带使用情况、乘员分类、是否存在儿童等多方面的检测,并且相应的分值大幅增加。同时,后排乘员的安全也被提升到重要位置,OMS(乘员监测系统)功能成为正式评分项目。这一系列变化,体现了对车内所有人员安全的全面关注。

Euro NCAP 还提高了安全评分的标准。每年对星级评定的分数要求逐渐递进,2026 年达到 60 分可获 5 星评价,到 2027 年则需 70 分,2028 年更是提高到 80 分 。这意味着汽车制造商需要不断提升车辆的安全性能,以满足日益严格的安全标准。此外,后排乘客的安全相关法规要求进一步细化,包括安全带使用规范、安全气囊释放条件、儿童遗留问题检测等都被纳入安全评价体系。同时,驾驶员安全监控(DMS)与舱外驾驶功能(ADAS)被紧密绑定,如果 DMS 得分过低,ADAS 的得分也会受到影响。这一规定强调了驾驶员状态对驾驶安全的重要性,促使汽车制造商在提升舱外驾驶功能的同时,加强对驾驶员状态的监测。

虹软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布局

虹软科技在智能座舱和驾驶安全领域积极布局,其座舱产品历经多代迭代。从早期的座舱 1.0 交互安全版本,逐步发展到融入健康监测(vital signs)等功能,并且针对 Euro NCAP 2026 的要求进行了功能优化。无论汽车采用何种 EE 架构,如 ECO 分离、独立域控、多域融合以及中央处理器架构等,虹软科技都具备帮助相关功能快速落地量产的能力。

虹软科技虽然作为 T2 供应商,在市场上的知名度相对较低,但其实力不容小觑。公司成立 30 多年,在美国硅谷创立后不断发展,于 2019 年成为中国科创板第一批上市的 25 家企业之一。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虹软科技积累了大量人工智能视觉方面的人才、专利以及工程服务经验。其业务广泛,涵盖手机、汽车、AI、VR 和机器人领域的计算机视觉与智能感知,以及基于大模型的商业拍摄等。在手机领域,全球 80% 以上与手机拍照、视频及显示相关的算法市场都有虹软科技的身影,足见其在视觉领域的影响力。

虹软科技:先进视觉感知技术,打造智能安全的驾乘体验

图源:虹软科技

在汽车领域,虹软科技拥有全系列的舱内舱外感知算法技术,涵盖驾驶员、乘客以及舱外环境的感知。同时,公司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从软件开发到车辆相关环节,再到数据安全等方面,都通过了相关认证。虹软科技助力众多厂家通过了欧盟的 GSR 认证、DDAW、ADDW 以及 Euro NCAP 评级等多项认证。搭载虹软科技技术的车型超过 100 种,量产车辆数量达数百万辆,在市场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针对 Euro NCAP 2026 的要求,虹软科技研发了一系列实用技术。在乘客监测方面,能够精准检测乘客的占位、姿态、与安全气囊的距离、是否佩戴安全带、车内是否有儿童及儿童座椅,以及儿童是否有危险行为(如手伸到舱外)等,并已有多项技术实现量产。在辅助泊车领域,虹软科技针对不同平台和场景,提供了相应的软件解决方案与硬件参考设计,目前与多家 OEM 的合作项目正在推进中。此外,虹软科技的哨兵模式已在国内实现量产,该模式能够检测靠近车辆的异常行为并发出警告;夜视图像增强技术则有效解决了下雨天夜间倒车影像不清的问题,提升了驾驶安全性。

在传感器融合方面,虹软科技也取得了重要突破。通过将视觉传感器与传统的电容传感器、重量传感器等融合,能够显著提升车辆在 Euro NCAP 评分中的成绩。在一些场景下,仅依靠传统传感器评分可能只有十几分,而加入虹软科技的摄像头算法辅助后,分数至少可提高 9 - 10 分甚至更多。这一技术突破,使得车辆在满足功能安全要求方面达到了更高的等级。 

虹软科技虽为软件供应商,但在硬件设计方面同样具备强大的能力。经过多年与芯片供应商、传感器供应商的深度合作,尤其是与高通长达 15 年的紧密合作,虹软科技对高通平台有着深入的理解,能够快速解决如 ISP 问题、系统问题等。公司自己不做硬件生产,但是内部拥有专业的硬件设计团队,研发的硬件设计参考方案经过打磨已达到量产水平,并愿意与Tier1合作伙伴共享,助力行业共同发展。

在 ADAS 方面,虹软科技提供高中低不同层次的解决方案。“南湖” 方案采用国产芯片,成本较低,但功能完备,能够满足欧盟 GSR 相关的 AEB、LCC、ACC 等 ADAS 功能要求,同时可接入 DMS 或 OMS、IMS摄像头,实现对驾驶员和乘客的监控。“西湖” 方案则基于单颗 SoC,将行泊一体与 DMS 功能融合。最高端的方案基于高通高端平台,融合雷达等多种传感器,实现行泊一体以及舱内多种功能的整合。这些方案为汽车制造商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有助于推动汽车智能化与安全功能的快速落地。 

虹软科技在汽车安全与智能化融合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面对汽车市场的发展需求和日益严格的安全标准,虹软科技凭借其在视觉感知算法领域的技术积累和持续创新,为汽车制造商提供了全面的解决方案,助力中国汽车在国际市场上赢得更多认可,推动整个汽车行业朝着更加安全、智能的方向发展。

(以上内容来自虹软科技车载事业部副总经理陈锋于2025年4月25日在汽车消费趋势洞察大会发表的《先进视觉感知技术,打造智能安全的驾乘体验》主题演讲。)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505/7I70424608C106.shtml

文章标签: 中国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微信扫一扫分享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