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2日,在上海-斯图加特汽车及动力系统国际研讨会(SSS2025)上,理想汽车增程系统部高级总监张贵强介绍到,理想汽车以“创造移动的家,创造幸福的家”为使命,主要面向家庭用户。
他指出,自2015年成立以来,理想汽车凭借增程式动力技术迅速崛起,成功推出多款车型,公司通过全栈自研策略,在增程器、电驱动系统等领域取得多项核心部件的自研突破,为用户提供卓越的产品体验。
张贵强表示,理想汽车在智能座舱和辅助驾驶领域保持领先地位,通过自主研发Mind GPT大模型和“端到端 + VLM”技术方案,持续引领技术创新。未来,理想汽车将继续加大在增程式动力技术领域的投入,巩固引领地位。
张贵强|理想汽车增程系统部高级总监
以下为演讲内容整理:
公司介绍
理想汽车的使命是“创造移动的家,创造幸福的家”,因此目标客户主要是家庭用户,车辆售价在20万元以上;愿景是“连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成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价值观是“超越用户的需求,创造让我们自豪的产品和服务”。
理想汽车于2015年7月1日正式成立,随后在2018年推出首款增程式车型——理想ONE,并于2019年12月开启正式交付。此后,公司分别于2020年和2021年在美国、香港两地成功上市。
自2022年起,理想汽车逐步开启第二代增程式车型的交付工作,相继推出L9、L8、L7等车型。至2024年,我们不仅交付了L6车型,还推出了首款高压纯电MPV车型Mega。在此期间,公司发展势头迅猛,截至2024年10月,自首台车辆交付以来,累计交付量已突破100万台。
回顾公司交付历程,理想ONE自2019年12月开启交付后,交付量持续攀升,并于2021年达到新高,实现突破。2021年11月,公司成为首个在中国市场实现单月售价30万元以上新能源汽车交付量破万的中国品牌车企。
图源:演讲嘉宾素材
理想汽车的L系列车型上市后,凭借卓越的产品性能与品质,迅速获得了客户与市场的广泛认可。在2022年至2023年期间,公司销量实现了182%的增长。这一强劲增长态势,助力公司自2019年12月开启交付至2024年10月,仅用58个月便实现了累计交付量突破100万台的成就。
下图表展示了过去几年中增程式动力车型交付量的增长趋势。可以看出,增程式车型交付量平均呈现翻倍增长态势,部分年份增长率甚至高达200%。
图源:演讲嘉宾素材
增程技术路线
理想汽车为何选择发展增程式动力技术?理想汽车始终将用户价值置于核心地位,我们关注的并非单纯追求技术指标上的绝对领先——尽管从技术层面而言,在电动化发展趋势已成定局的当下,相关技术指标的优化同样重要。我们更看重的是,能够为用户提供何种产品体验。
电动汽车虽广受青睐,但续航里程焦虑仍是众多消费者的一大顾虑。他们钟情于电动汽车所带来的纯电驾驶感受,包括静谧的驾乘环境以及强劲的加速性能。那么,增程式动力技术能够带来哪些优势呢?
首先,增程式动力系统采用电机驱动,发动机并不直接参与驱动过程。这意味着,用户能够获得与BEV别无二致的驾驶体验,既保留了纯电驾驶的静谧性,又享受到了强劲的加速性能。
第二,得益于增程系统的应用,用户无需再为里程焦虑而担忧,即便在充电设施匮乏的区域也能安心出行。这正是我们倡导增程式动力技术的核心理念所在——为用户提供多元化的出行选择。从技术实现角度来看,要打造一款具备高续航里程的BEV,通常需要配备容量高达七八十度甚至100度的电池组。然而,对于REEV而言,由于发动机可参与发电,电池容量至少可缩减一半。在总成本保持不变的前提下,这部分节省下来的成本可更多地投入到提升车辆的舒适性配置、智能化水平以及安全性能上。因此,理想汽车在诸多配置上均采用标配策略,诸如“沙发、彩电、大冰箱”等特色配置,获得了用户的喜爱。
第三,增程式电动技术路线与中国国情高度契合。中国地域辽阔,气候条件复杂多样,东北地区冬季气温可低至零下40度,而南方部分地区夏季气温则高达40度。以西部地区为例,川藏线沿途城市间距离遥远,且充电设施相对匮乏。在此类极端条件下,唯有增程式电动汽车能够充分满足用户的出行需求。特别是在北方寒冷地区,冬季低温环境对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的影响尤为显著,续航里程会大幅缩水,甚至在零下40度的极端低温下,部分车辆电量可能急剧下降至零,导致车辆无法正常行驶。而增程式电动汽车则完全不存在此类问题,这也是我们认为增程式技术能够取得成功,并坚定选择该技术路线的重要原因。
图源:演讲嘉宾素材
理想汽车聚焦于“双能战略”,即电能电气化与人工智能两大领域。在人工智能方面,我们自主研发了Mind GPT大模型,该模型为理想汽车提供了坚实的人工智能技术基座,有力支撑了公司在智能座舱与辅助驾驶领域保持领先地位。
自理想ONE上市以来,市场反馈显示,理想汽车的语音助手“理想同学”与智能座舱系统在行业内已处于领先水平。随着Mind GPT大模型的应用,理想汽车在智能座舱领域的领先优势得到进一步巩固与拓展。
在辅助驾驶方面,我们去年推出了“端到端 + VLM”技术方案,持续引领辅助驾驶技术的发展潮流。今年下半年,理想汽车还将逐步引入最新的VLA模型,以持续提升辅助驾驶性能。我们坚信,辅助驾驶技术将深刻改变未来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因此,在这一领域的持续投入与保持领先地位,对理想汽车而言至关重要。
电气化方面,理想汽车采取了两条路线,一是增程式电动技术路线;二是高压纯电技术路线,旨在解决电动汽车快速充电与里程焦虑等问题。
理想汽车始终秉持全栈自研的技术理念,坚信唯有通过全栈自研,才能实现技术的持续革新与优化,从而为用户提供卓越的产品体验。在增程式电动技术领域,理想汽车实现了多项核心部件的自研突破,如增程器前端的五合一动力总成、后电机以及魔毯空气悬架系统等。
控制系统层面,我们不仅涵盖控制系统的硬件研发,还深入至软件算法的优化。通过将动力域与底盘域进行深度融合,理想汽车实现了算力资源的节约与计算速度的提升,同时催生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控制策略。
下图是理想汽车增程式电动技术的发展脉络。其中,REV 1.0代表理想ONE车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REV 2.0则对应当前在售的L系列车型,REV 3.0则是下一代增程式电动技术的研发方向。我们十分关注热效率的实际表现以及在不同工况下的经济性表现,并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热效率的真实提升,为用户带来更低油耗的驾驶体验。
图源:演讲嘉宾素材
在增程系统开发过程中,我们赋予了 NVH性能更高的优先级。我们的车辆具备约200公里的纯电续航里程,用户在多数日常场景下会采用纯电模式行驶,因此对车辆噪音更为敏感。基于这一认知,在三代增程技术的革新进程中,我们始终将NVH性能的优化作为重要方向。在REV 2.0技术阶段,即当前在售的L系列车型上,增程模式与纯电模式下的噪音差异已缩小至仅1dB,几乎达到“无感”切换的水平。而在下一代REV 3.0技术中,我们将致力于实现真正的“无感”体验,这得益于增程器本体在NVH性能方面取得的跨越式提升。
在提升用户实际体验方面,除关注增程器本体的热效率与油耗表现外,我们在电驱动系统的发电效率与拖曳损耗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研发精力,进行了诸多改进优化。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理想汽车坚持全栈自研策略,在增程器与电驱动系统的研发过程中,我们并非孤立地追求各自效率的最大化,而是从整车系统层面出发,注重两大系统高效工作区间的匹配与协同,力求在整车上实现两者高效工作区域的重合,从而为用户带来更为卓越的整体体验。此外,在纯电续航里程方面,下一代技术也将实现显著提升,纯电充电速度也将进一步加快。
环保及未来
下图表呈现了2024年理想汽车旗下车型的行驶里程统计情况。蓝色区域代表纯电行驶里程,灰色区域代表使用燃油增程模式的行驶里程。整体来看,纯电行驶里程占比平均达到65%。可以发现,在春节期间,增程模式的行驶里程急剧增加,纯电行驶里程占比降至24%;而在五一和国庆假期,纯电行驶里程占比则与日常平均水平相近。
图源:演讲嘉宾素材
我们认为这一现象与中国用户的出行习惯密切相关。五一、国庆假期期间,用户多以周边游为主,短途出行较多,因此纯电模式能够满足大部分出行需求;而在春节期间,用户往往需要长途返乡,增程模式在长途行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数据与我们最初开发增程式电动技术时对用户需求的洞察高度契合。
此外,2024年全量车纯电行驶比例达到了88%。春节期间交通拥堵情况较为严重,车辆长时间处于怠速或低速行驶状态。传统燃油车辆在堵车时油耗最高,而理想汽车的增程式电动技术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在堵车或低速行驶状态下,车辆可完全依靠电力驱动,实现零排放,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去年,理想L6在汽车标识等级评定中荣获最优等级(1级)认证。理想L6碳足迹核算结果为267.62g CO2 e/km,比行业平均水平低约13%,相较行业平均水平,每辆理想L6全生命周期减碳约6吨,相当于300棵树一年吸收并储存的CO2量。
此前,欧洲一家咨询机构预测,在中国市场,预计2025年至2030年期间,REEV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而在欧洲市场,预计REEV的市场份额相对较小。理想汽车于去年在慕尼黑设立了研发中心,并组织欧洲用户对旗下增程式电动汽车进行了实际试驾与体验。从用户反馈来看,增程产品在欧洲市场具备较强的竞争力。我们认为,当前欧洲市场对REEV预测份额较低的原因,主要在于市场上缺乏具有真正竞争力的增程式电动汽车产品。基于长期市场发展视角,无论是中国还是欧洲,增程式电动汽车均展现出强劲的生命力与市场潜力。
在增程式动力技术领域,我们将持续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推进技术创新与产品优化,以巩固并强化我们在增程式动力技术领域的创始者与引领者地位。
(以上内容来自理想汽车增程系统部高级总监张贵强于2025年5月22-23日在上海-斯图加特汽车及动力系统国际研讨会(SSS2025)发表的《理想增程式技术路线的实践与思考》主题演讲。)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505/27I70425927C106.shtml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简历投递:zhaopin@gasgoo.com
客服微信:gasgoo12 (豆豆)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