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盖世汽车产业大数据
  • 第八届上海-斯图加特汽车及动力系统国际研讨会
  • 2025第四届中国车联网安全大会
当前位置:首页 > 供应链 > 正文

2025上海车展 | 零部件巨头们,有颗中国心

盖世汽车 李争光 2025-04-30 21:15:10

上海车展还在继续。盖世汽车用“返璞归真”来定义本届车展。相较于往届车展,2025年上海车展没有了流量的喧嚣,没有了浮夸技术的吹捧,以“拥抱创新,共赢未来”为主题,终于回归到“车展”本身。

2025上海车展 | 零部件巨头们,有颗中国心

如果从零部件板块来看,就能更清楚地理解车展“返璞归真”的特色。今年车展汽车科技及供应链展区展出面积,从上届3万平方米增至约10万平方米,占据了整个展会的三分之一。车展共启用了13个展馆,其中零部件和新科技企业首次占据4个展馆。零部件企业的展出数量几乎是整车品牌的6倍,实为历史之最。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车展中,除了诸多明星车企的成为行业关注焦点,全球零部件巨头们也因为动作频频,越发受到市场关注。不同于以往车展,今年车展中跨国零部件企业的存在感明显增强。

零部件巨头们在上海车展上积极的表现,带来全新技术,发布全新战略。这充分说明中国市场作为引领全球的市场,其地位越发重要,甚至关系到大家未来5-10年的发展走向。得中国市场者方可得天下。正因为如此,跨国零部件巨头们的中国心,越来越红。

谈汽车市场,必谈中国

中国市场庞大的汽车消费群体和不断增长的汽车保有量,为零部件巨头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中国消费者对汽车品质和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对高端零部件的需求也在持续增加,这为零部件巨头的产品销售和技术服务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之一,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带动了零部件市场的繁荣,吸引了大量国内外零部件企业的投资和布局。在营商环境层面,中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支持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如新能源汽车补贴、汽车消费刺激政策等,也为零部件企业在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因此,本届车展,各大零部件巨头纷纷参展,并且带来各项新产品、新技术,以展示其地位。有的零部件巨头,甚至将最新的技术,放在中国市场首发。带来这些先进的技术的同时,零部件巨头们纷纷表示对中国市场的重视。

2025上海车展 | 零部件巨头们,有颗中国心

图片来源:马勒

马勒在携其在电气化、热管理、高效清洁内燃机领域的诸多产品和创新成果在本次车展亮相,值得一提的是,马勒还在车展上发布仿生轴流鼓风机产品,这款受企鹅流线型鳍状肢启发的仿生轴流鼓风机,将全球首秀放在中国上海,足见对中国市场的重视。

零部件企业对中国市场的重视,核心原因就在于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市场,并且在很多领域已经领先世界。想要新技术快速落地,要想让新技术快速落地,中国市场是不二之选。

马勒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兼CEO Arnd Franz,亲自来上海车展为马勒的产品展台,马勒MAHLE这次在上海车展的展台规模非常大,是慕尼黑展台的两倍,足以证明我们对中国市场的重视。Arnd Franz说道,“如果想让产品快速上市,中国是最佳选择,这也是产品首秀放在中国的原因,我们希望在全球尤其是中国提速发展。”

对于中国市场,马勒方面给出了极为重视的态度。“马勒扎根中国已近30年。我们始终坚定推进本土化战略,不仅要让中国实现‘自给自足’,更要凭借在中国磨练出来的敏捷和效率,带动整个集团的更快发展。”Arnd Franz表示。

同样,采埃孚集团携一系列尖端技术和创新产品亮相上海车展的同时,高管们也纷纷表示出对中国市场的热情。采埃孚集团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亚太区运营总裁汪润怡就提到,“采埃孚一直将中国视为核心战略市场。我们扎根中国40多年,已经在中国建设了50多家工厂、5家研发中心,仅过去五年就投资近35亿欧元(约为289亿元人民币)。”

如果说各大零部件巨头在往年谈及中国市场的重要程度为8分,本届车展上,大家已经将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提升至9.9分,剩下的0.1分,是对中国市场的敬畏之分。中国汽车市场的电动化、智能化步伐不断加速,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在于,中国市场对于新技术、新概念的接受程度,远高于其他海外市场。

这样意味着,想要跟进中国市场的速度,除了重视之外,还需要付诸实际行动。博世集团董事会成员、博世智能出行集团主席马库斯·海恩博士提到,“智能辅助驾驶正逐步融入我们的日常出行。特别是在中国,这一发展变革尤为迅速、全球领先。”强如博世集团,也要更积极第把握中国市场变革中的业务机遇。

在中国,务必本土化

零部件集中亮相2025年上海车展的背后,多家零部件巨头也在加速推进“本土化”战略。这也就来到了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如何将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转化为实际的业务进程。这并不能只停留在口头层面。跨国零部件巨头们深知,唯有做好本土化的工作,才能在中国市场继续站稳脚跟,赢得更大的市场。

2025上海车展 | 零部件巨头们,有颗中国心

图片来源:麦格纳

本届车展,麦格纳携诸多前瞻性创新成果登场。具体来看,展品主要聚焦于四大关键领域:专注环保的创新科技、全方位的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个性化品牌体验以及整车解决方案。所展出的技术包括全方位的动力总成技术、集成式座舱监测系统、可灵活重构的灵动座椅系统等。

除了展示全新技术和产品,麦格纳还特别强调了以“麦格纳实力”布局中国市场的决心,总结来说,就是深度执行本土化战略。麦格纳中国区总裁吴珍表示,过去五年来,中国在汽车制造、创新和电动车领域已成为领跑者。

在中国市场,麦格纳甚至就认为就是一家本土化企业。如今,麦格纳在中国已拥有近70家工厂,超过3万名员工,以及一支由2000名工程师组成的研发团队。2024年,麦格纳中国区销售额实现了15%的增长。麦格纳在中国也实现了客户多元化,2024年约60%的销售额来自于中国本土汽车制造商。

采埃孚一直将中国视为核心战略市场。对此,采埃孚一直强调“秉持“在中国,为中国”和“在中国,为全球”的战略理念,不仅实现了全球先进技术的本地化研发和量产,还将中国的创新技术带到了全球市场。

近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采埃孚以坚韧性和灵活性,迅速响应客户需求。在巩固与国际整车厂传统合作关系的同时,大力加强与本土企业的合作。在乘用车领域,来自中国客户的新订单比例逐年上升;在商用车和工业技术领域,目前大部分新订单来自本土客户。

博格华纳也是坚持在中国采取本土化战略的企业之一。博格华纳业务分布在动力传动系统、涡轮与热管理技术、动力驱动系统以及电池与充电系统四大领域。本届车展,博格华纳展示了其在电动化领域的全系列解决方案,包括集成式电驱动模块、各类电机产品、先进功率模块等。

舍弗勒在汽车业务的研发和生产本土化率已经超过90%,每年在中国投入超20亿元,并期望在6到7年左右的时间内实现业务翻倍。舍弗勒不断加大在华研发投入,与本地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研发项目,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2025上海车展 | 零部件巨头们,有颗中国心

图片来源:安波福

安波福还宣布中国瞄准自主可控纵深推进本土化战略,首发多款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的重磅本地化创新方案,以体系化能力深度赋能中国车企向智能化、电动化进军,同时带动产业链共生共赢、携手开拓海内外市场。

跨国零部件企业在中国采取本土化战略,意味着从走进中国市场,到融入中国市场的重大转变。同时,也从另一个方面说名,跨国零部件企业巩固自身在中国业务的基础,才能继续为全球市场的发展贡献出智慧和力量。

开启电动化与智能化竞赛

汽车行业正经历着双重变奏:一方面,产业内部呈现典型的"内卷化"特征;另一方面,智能化、电动化浪潮正重塑产业格局,形成万亿级市场风口。也正是如此,跨国零部件巨头们,在中国市场展开了电动化与智能化竞赛。

2025上海车展 | 零部件巨头们,有颗中国心

图片来源:博世

博世在本届车展导航带来了纵横辅助驾驶至尊版,该方案瞄准SAEL2级城区辅助驾驶市场,基于双Orin—X方案在2023年底便已实现量产,并于2025年初推送两段式无图端到端技术,全新的人机共驾策略,为用户带来了更安全、舒适的驾乘体验。

此外,博世还围绕驾驶辅助、运动智控、能源动力等核心领域,全方位展示了从软件、硬件到系统的一站式解决方案,以及面向下一代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的跨域创新技术,彰显其在汽车零部件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与前瞻性布局。

采埃孚在本次车展上首次展出底盘2.0产品,其中sMOTION®已成功实现批量生产,并获得本土头部汽车品牌的认可,预计明年将在采埃孚中国工厂量产。另外,采埃孚还带来了后轮转向系统(AKC)、高级驾驶辅助系统OnGuardMAX加强版、传胜二代变速箱(TraXon 2)也相继完成本土化量产,进一步强化了其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

麦格纳凭借其全方位动力总成技术,为不同类型车辆提供了多样化的动力选择,推动汽车动力技术向更高效、更环保的方向发展。另外,SmartAccess™智能电动门采用模块化设计,具备智能开启、关闭等功能,为用户带来了更便捷、安全的上下车体验。

2025上海车展 | 零部件巨头们,有颗中国心

图片来源:法雷奥

在智能电动化领域,法雷奥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续航提升、舒适度优化与能耗降低,同时减少碳足迹。本届车展,法雷奥展示了超紧凑型车载电源与直流-直流转换器集成模块,可将新能源车续航里程最高提升24%的软件解决方案,以及中国首发的Ineez™无线充电技术。

2025年上海车展上全球零部件巨头的展示和布局充分表明,中国市场在全球汽车产业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零部件巨头们通过不断推进本土化战略,加大在电动化与智能化领域的投入,与中国市场共同成长,为推动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它们也在中国市场找到了新的发展机遇,实现了自身的发展壮大。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504/30I70424413C103.shtml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微信扫一扫分享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