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上海车展的镁光灯下,一个关乎汽车底层架构的革命正在悄然成型。如果说上一届展会上,线控技术还停留在企业技术路线图的PPT页面里,那么在本届车展中,这项被喻为智能汽车"运动控制中枢"的关键技术,正以具象化的产品形态叩响量产时代的大门。
整车企业时间表大公开
在整车智能化与电气化的浪潮交汇处,线控底盘正扮演着承托未来出行的关键角色。这一高度集成的精密系统,通过X/Y/Z三轴六自由度的协同控制,不仅突破传统底盘物理连接的桎梏,更以毫米级控制精度、毫秒级响应速度,为高级别智能辅助驾驶构建起坚实的执行基座。
而相较于往年这项技术仍以单个产品呈现在诸多技术提供商的展台或PPT中,今年上海车展上,却出现在了普通观众流量最大的整车馆中,向线控底盘正式进入规模化应用前夜的信号。
图片来源:智己汽车
智己汽车展台上,第三代线控数字底盘技术成为全场焦点。这项耗时十余年研发的成果,在X、Y、Z三轴六自由度数字化控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可以让近5米长的车身实现4.69米的极致转弯半径。而这套技术中的执行层中便包括全套双冗余干式线控制动系统的,响应速度比传统液压系统快2~3倍,制动距离缩短 6%~8%,大幅降低碰撞风险。
值得关注的是其“四步走”战略技术路线图:从2024年在智己L6上量产的第一代整车6自由度融合控制,到今年已经在全新智己L6上实现量产的第二代实现线控单轮制动和大转角线控后轮转向,按照规划,搭载前后纯线控转向的第三代技术将在智己全新旗舰车型上首发,时间预计将在今年第四季度。到明年,第四代技术搭载干式线控制动系统,实现灵蜥数字底盘全栈线控化,智己正以每年迭代一代的速度推进。
图片来源:腾势汽车
与智己的渐进式创新不同,腾势Z概念车带来更具颠覆性的技术方案。这款搭载中国首款全栈自研线控转向系统的跑车,彻底取消机械转向的硬连接,改变传统转向逻辑,有着毫秒级响应速度和毫米级转向精度。基于线控转向技术,中国首款全栈自研的全嵌入式折叠方向盘,彻底消除了传统转向管柱侵入驾驶舱的隐患,同时在极端碰撞场景下营造更大救援空间,在安全之外,还为主驾扩展14%的空间,实现百变座舱,实现场景自由定义。
同时,腾势Z概念车还跑车将搭载行业首个新能源专属的智能磁流变车身控制系统——云辇-M。应用磁流变原理,让悬架系统真正做到刚柔并济、调节自如。相比传统减振器,云辇-M回弹和压缩阻尼双向无级调节,阻尼力建立时间小于10ms,具备响应快、范围广、低噪音等核心优势。联动预瞄系统,还能适应多种路况,做到急转有支撑、刹车不点头、颠簸也平稳。随着腾势Z概念车未来走向量产,腾势汽车是全球首个布局湿式和干式线控制动,并即将规模化量产的品牌。
从技术路径观察,两大品牌展现出差异化战略。智己依托上汽集团深厚积累,选择线控制动、转向分步突破的稳妥路线;腾势则借力比亚迪技术生态,采取全线控底盘的整体突破策略,尤其在智能磁流变车身控制领域有着深入研究。但两者殊途同归:智己L6量产车搭载的第三代线控底盘,与腾势Z的云辇-M系统,都实现了悬架刚度、高度、阻尼的毫秒级联调,这是传统底盘难以企及的维度。
外资巨头竞逐中国新赛道
随着国内头部车企纷纷划定2025年后的量产节点,博世、采埃孚、大陆集团、舍弗勒等跨国零部件巨头正凭借技术积淀与规模化优势,在智能底盘领域构建新的护城河,试图在软件定义汽车的赛道上抢占制高点。
液压线控制动执行器BWA+ESP®解决方案;图片来源:博世
博世华域以“双线并行”策略深耕线控制动领域,既推出全干式电子机械制动(EMB),彻底取消液压管路和制动液以简化生产流程,又提供基于成熟组件的液压线控制动执行器BWA+ESP®解决方案,兼顾技术前瞻性与量产效率。其中,BWA+ESP®10方案已获中国某主流主机厂定点,而本土研发的线控转向系统则拿下三家中国车企订单,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投产。
更值得关注的是,博世通过跨域软件车辆运动智控系统,将制动、转向、动力与悬架控制整合为协同网络,实现车辆六自由度运动的精准调控,为高阶自动驾驶的执行冗余与驾乘体验提升奠定了基础。
采埃孚“底盘2.0”;图片来源:采埃孚
在智能底盘集成化领域,采埃孚则带来了“底盘2.0”概念,提供包括纯电控制转向和制动系统、控制悬架系统在内的完整底盘产品。其中,其最新线控转向系统已搭载于蔚来ET9车型,并于今年第一季度实现量产,而干式线控制动系统(EMB)也已全球头部车企近500万辆订单,进入量产倒计时。
此外,采埃孚的全主动悬架技术sMOTION®亦是展台焦点,该技术不仅通过路况预判提升舒适性与操控性,还集成车身动态调节与娱乐功能,例如“4D影院”模式,为保时捷Panamera与Taycan车型赋能。目前,sMOTION®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进程加速推进,计划2026年于采埃孚中国工厂投产,并已获得本土头部品牌认可。
采埃孚通过自研的cubiX车辆运动控制软件,将转向、制动、悬架等子系统深度融合,形成智能化底盘协同生态,进一步巩固其“底盘2.0”的技术领导地位。
图片来源:大陆集团
相较于前两者在EMB领域的正面交锋,大陆集团选择了一条差异化的技术突围路径。其试图借“未来制动系统”(FBS)这一创新路径,实现从液压到完全干式制动的转型。其最新一代集成线控制动系统采用紧凑化设计,主缸、助力器及控制单元高度集成,系统总重量降低近30%,兼容分布式与集中式电子架构。在创新路线图中,大陆集团的新型电动卡钳构建了一个完全无需制动液的干式制动系统,从而降低了维护成本并增强了环保特性。
舍弗勒亦带来了多款智能化线控产品及技术,如智能后轮转向系统(iRWS)、电液式助力转向系统(e2HPS)、用于线控制动的轮边电子机械制动(EMB)多合一执行器,以及用于底盘动态控制的可变阻尼减振器(VDS)及主动悬架系统(MDA)。
舍弗勒可变阻尼减振器(VDS);图片来源:舍弗勒
其中,可变阻尼减振器创新性地结合了舍弗勒在电磁阀和机械液压系统方面的传统优势,可提供更大的阻尼调节范围,能够吸收来自路面的振动,减少车辆在加速、制动及转弯时导致的车身俯仰及侧倾,主动悬架系统利用高压油泵,进一步为减振器提供主动力,带来了更舒适的驾乘体验和更好的操控性。可变阻尼减振器将于今年在舍弗勒湘潭工厂实现量产。
从技术路径看,外资巨头的智能底盘方案均以线控技术为核心,通过软硬件协同实现车辆动态控制的高度集成。博世的跨域软件、采埃孚的cubiX系统,均指向“软件定义底盘”的未来趋势。而本土化量产计划的密集落地,则凸显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能力。
中国方案重构产业格局
在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主导的汽车底盘竞争格局中,以格陆博、利氪科技、辰致科技、亚太股份为代表的本土零部件企业,通过自主可控的智能底盘技术创新,向全球展示了中国在汽车核心领域的技术突破。
本届车展上,格陆博科技以「三轴一体,全域智控」为主题,发布了三款重磅产品:GIBC(Onebox)3.0智能制动系统、全干式EMB制动系统、量产版iCDS3.0(运动域控制器),通过各轴功能优势互补,在安全性能、驾乘舒适性、系统智能化及智驾协同等领域,为整车操控体验与智能交互系统注入更多创新价值。
利氪科技以“双线控”技术矩阵抢滩线控底盘赛道。在推出将在今年内陆续量产的多版本IHB-LK® (One-box)线控制动方案的同时,其推出EMB-LK®电子机械制动系统和SBW-LK®线控转向系统,为智能底盘2.0时代线控底盘核心技术落地打下坚实基础。
EMB-LK ® 电子机械制动系统;图片来源:利氪科技
其EMB-LK®电子机械制动系统通过轴向空间仅增加4mm的极致设计,在保持传统制动系统布局灵活性的前提下,将响应速度压缩至85ms以内。该产品已锁定2026年头部车企高端车型的首发量产。而EMB-LK®+SBW-LK®与底盘域控平台Ctrio-LK®的协同,可以确保单一故障下制动系统与转向系统正常工作。
中国长安旗下辰致科技展出的新一代智能底盘运动一体化解决方案,通过整合EMB线控制动、SBW线控转向及AHS/LMES液压/电磁悬架系统,该平台实现了制动、转向、垂向控制的多维度融合。其"全场景菜单式服务"模式,可针对不同车型需求提供从基础功能到高级别智能辅助驾驶的模块化组合,有效满足智能汽车场景应用和卓越操控需求。
亚太股份APG角模块;图片来源:亚太股份
亚太股份的APG角模块技术则开辟了另一条技术路径。该方案创造性整合APG轮毂电机、EMB制动、主销转向系统、主动悬架以及底盘域控制器,使单个车轮单元具备独立驱动、转向和制动能力。不仅打破传统转向的物理限制,更衍生出横向移动、原地掉头等创新功能,极大地拓展了车辆的应用场景,满足了用户对于个性化、定制化出行的需求。为智能驾驶的普及奠定了坚实基础。
透过这些技术突破,中国智能底盘产业正在构建三大核心优势:在技术路线上,本土企业已从跟随转向并行,EMB、线控转向等前沿领域实现与国际巨头同步研发;在产业化层面,全国产芯片方案、自主可控的软件架构,构建起完整的技术护城河;生态建设方面,开放接口与标准化协议的应用,加速了智能底盘与自动驾驶、整车域控的深度融合。
总结:在这场汽车工业百年未有的变局中,线控底盘技术正成为重构产业价值的战略支点。当中国车企与本土供应商以自主可控的技术方案突破底盘控制领域的技术壁垒,跨国巨头也不得不加快本土化研发步伐。从机械传动到电子信号,从分布式控制到全域协同,这场底层技术的革命正催生出全新的产业生态。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504/25I70423843C108.shtml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简历投递:zhaopin@gasgoo.com
客服微信:gasgoo12 (豆豆)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