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科技平权:汽车生态整合进入2.0时代
  • 2025第六届软件定义汽车论坛暨AUTOSAR中国日
  • 2025第五届中国汽车人机交互与体验设计创新大会
  • 2025第五届汽车计算大会
  • 2025第三届AI定义汽车论坛
  • 走进上汽提质增效&创新驱动论坛暨
  • 2025第三届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出海高峰论坛
  • 第八届上海-斯图加特汽车及动力系统国际研讨会
  • 2025第四届中国车联网安全大会
当前位置:首页 > 新能源 > 正文

“忙人”马斯克,分些“爱”给特斯拉

盖世汽车 苑晶铭 2025-02-21 07:00:10

马斯克,几乎是资本市场具备“风暴效应”般的存在。

我们相信,这位敢想敢做的企业家、创业者、拓荒人,可以包罗万象、无所不能地实现所有超乎普通人类想象的未来科技。

但当下,马斯克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是,他较为满意的“作品”之一——特斯拉,正在面临急需快速突破的瓶颈。

只是目前尚不清楚的是,一只脚已然踏进美国政坛的“神人”马斯克,还有多少精力能帮特斯拉掸去那层遮住其昔日光辉的灰尘。

“反腐圣斗士”,创始人有些“忙”

并不想成为“唱衰”特斯拉的一员,只是纵观2024年至今,特斯拉种种不如以往的事件与数据,皆是资本市场和媒体难以忽视的事实。

现下提及马斯克,搜索引擎将其关联的词条已少见特斯拉这家公司的身影。更多情况下,马斯克的名字与美国政坛相关事件一起出现。

也就是说,至少目前来看,马斯克似乎将跟大一部分精力放在了美国“政治”上。

尤其是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马斯克为美国总统大选“忙碌”的消息纷至沓来。

根据美国联邦选举委员会发布的文件,特斯拉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向支持特朗普2024年竞选的团体捐赠了2.59亿美元,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总统竞选赞助人之一。

“忙人”马斯克,分些“爱”给特斯拉

图源:美国白宫

马斯克和特斯拉是否有从支持特朗普这一举措中获益呢?

目前可以知晓的事实是,2024年11月8日,特斯拉的市值迎来了大幅上涨,突破了1万亿美元大关。原因是外界预期马斯克旗下的企业将从特朗普治下的美国政府获得优惠待遇(但事实当真如此吗?或许有待时间考证)。当日,特斯拉的股价大涨8.2%,至321.22美元,使该公司的市值在过去两年多以来首次突破万亿美元大关。

此外,美国当地时间2024年11月12日,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宣布,马斯克与维韦克·拉马斯瓦米将在他就任总统后共同领导拟成立的“政府效率部”。

马斯克被任命为“政府效率部”负责人‌。尽管这一职位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政府职务,但它赋予了马斯克直接介入联邦机构改革的权力,目标直指“削减2万亿美元财政赤字”‌。

这个善于经营的美国生意人,半个身子探出了资本市场,忙于在美国政坛“大刀阔斧”改革,甚至被称为“反腐圣斗士”。

“忙人”马斯克,分些“爱”给特斯拉

图源:X

马斯克的“体制”工作内容和成果如何,此处不做过多赘述。

只是还需提及的是,在特斯拉之外,马斯克拥有包括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主要从事太空运输、卫星互联网等业务,开发了猎鹰系列火箭、龙飞船等,目标是降低太空探索成本,实现火星移民等)、X(原推特 Twitter)、神经连接公司(Neuralink,专注于开发脑机接口技术,旨在创建人脑与外部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渠道,初期目标是用于医疗领域,帮助瘫痪患者等恢复行动和交流能力)、无聊公司(The Boring Company,主要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通过挖掘地下隧道,建设高速交通网络,已建成拉斯维加斯会议中心环线等项目)、XAI(旨在探索人工智能的边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研究方向涉及宇宙本质等基础问题)等在内的多家科技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2年4月初,马斯克首次披露持有Twitter股权时,特斯拉的市值曾暴跌逾三分之二。这一跌幅让许多投资者心有余悸。彼时特斯拉的股东便表示担忧,他们害怕马斯克无暇顾及特斯拉的经营。

直到前文所述的大选之后,马斯克在特朗普政府中担任关键职位,特斯拉的股价才逐渐收复失地。然而,此后股价明显降温,从就职典礼到彼时周一收盘,特斯拉股价下跌了近18%。

另外,除却马斯克已然倾注巨大心力的SpaceX“火箭事业”不谈,现下,据《华尔街日报》独家报道,马斯克正联合多家风投机构,组建一个庞大的财团,拟以高达974亿美元的天价收购控制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的非营利实体。

“忙人”马斯克,分些“爱”给特斯拉

图源:特斯拉微博

受此消息影响,特斯拉的股价曾遭遇了重创,下跌了6.3%。对于特斯拉的投资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担忧的信号。他们担心,马斯克的注意力再次被其他平台分散,可能会影响到特斯拉的业务发展和市场表现。

Oppenheimer的分析师Colin Rusch也在报告中指出,马斯克收购OpenAI的举动“分散了对特斯拉所面临挑战的注意力”。

行研机构和特斯拉的股东的担忧不无道理。事实是,除却股价下跌和市值蒸发外,特斯拉从2024年至今,其种种表现皆在潜移默化中预示着这家公司将会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过得不太如意。

那么,特斯拉正在过着怎样“水深火热”的日子呢?

价格反复横跳,然而并不奏效?

对于国内大多数车企而言,“价格战”意味着降低整车产品价格。

但对于特斯拉来说,“价格战”具备双重意义:降价和涨价。

这一独特打法,让不少消费者和车企都拍手叫绝。但消费市场真的能经得起特斯拉如此“折腾”吗?尤其是在新能源电动汽车大多数不保值的情况下。

这一点,我们可以根据特斯拉2024年的调价举措和销量情况做些判断。

特斯拉绝不惧怕价格战,那是因为特斯拉有自己的调价节奏。

正如往常一样,2024年伊始,特斯拉就拉开了降价的大幕。

消息显示,2024年1月12日,特斯拉中国官网显示,特斯拉Model 3后轮驱动焕新版售价由25.99万元下调1.55万元,降至24.59万元;Model 3长续航焕新版售价下调1.15万元至28.59万元。Model Y两款车型也同步下调售价。其中,Model Y后驱版下调7500元至25.89万元;Model Y长续航版降价6500元至29.99万元。

随后一周,特斯拉又在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各地大幅下调了Model Y汽车的价格,最高降幅高达11%。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2024年3月15日,特斯拉在其网站上表示,将从(2024年)4月1日起,将其在美国销售的所有Model Y的价格上调1,000美元。随后在同年3月16日,特斯拉又在社交媒体X上表示,将从(2024年)3月22日起在一些欧洲国家提高其Model Y电动汽车的价格,涨幅约为2,000欧元(2,177美元)或等值的当地货币。

2024年3月20日,特斯拉向路透社证实,从(2024年)4月1日起,该公司将在中国市场涨价,将中国产Model Y的价格上调5,000元人民币(合694.55美元)。同时,现行的8,000元官方现车保险补贴政策、最高10,000元的车漆减免政策也将在(2024年)3月31日到期。

纵观整个2024年,特斯拉在一年内反复调整汽车价格,并且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特斯拉甚至宣布在全球裁员10%。

但该公司2024年年度销量成绩却不甚理想,出现十多年来的首次下滑。

“忙人”马斯克,分些“爱”给特斯拉

图源:特斯拉微博

数据显示,2024年,特斯拉的全球销量为1,789,226辆,较2023年创纪录的181万辆下降1.1%,低于180.6万辆的预期,为十多年来年度销量首次出现负增长;与此同时,特斯拉的产量为1,773,443辆,同比下降3.9%。

更甚者,今年1月,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转发小米汽车副总裁李肖爽的微博,并称小米SU7上个月(2024年12月)交付量过特斯拉Model 3。

据李肖爽贴出的纯电轿车销量榜显示,2024年12月,小米SU7销量为25815辆,排名第五;特斯拉Model 3销量为21046辆,排名第六。

从财报数据来看,2024年,特斯拉总营收同比增长1%,达到977亿美元,其中,汽车业务的营收同比下降6%至771亿美元;营业利润同比下降20%至71亿美元;调整后的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同比几乎持平,为166亿美元;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大降53%至71亿美元;毛利率从2023年的18.2%降至17.9%。

特斯拉的“神话”,似乎正在被改写。

时间来到了2025年,特斯拉的销量颓势也并未出现转机,反而有些愈演愈烈的趋势。

今年1月,特斯拉在五个欧洲国家的销量同比下降。研究机构New AutoMotive公布的数据显示,特斯拉1月份在英国的销量却下降近12%,电动汽车销量排名也从去年同期的第二名下降至第七名,落后于大众、奔驰和标致品牌(三家品牌的电动汽车销量都有所上升)。

特斯拉在法国的销量同比大跌63%,在瑞典和挪威的销量也分别下降44%和38%,在荷兰的销量跌幅为42%。

此外,在美国最大的汽车市场加州(2024年汽车注册量超过170万辆),特斯拉的注册量同比下跌12%。

2月11日,盖世汽车注意到,据外媒报道,今年1月,特斯拉在中国的电动汽车销量为63,238辆,与去年同期的71,447辆相比,下降了11.5%,这一销量跌幅直接反映在其股价上,在2月7日盘前交易中特斯拉股价下跌约1.5%。

对于中国市场来说,为了继续拉动销量,2025年,特斯拉仍然以降价开年。

“忙人”马斯克,分些“爱”给特斯拉

图源:特斯拉微博

特斯拉官方表示,2月5日至2月28日,Model 3全系车型限时能享受8000元保险补贴,并且叠加5年0息福利政策以及特享充电权益。

对于消费者而言,或许降价确实具备不少吸引力。但需要注意的是,在2025年,中国车市想要的,相对于更低的价格,或许是更高的智能化配置。

FSD“遇阻”,印度市场也是未知数

为什么这么说呢?

实际上,对于中国车企而言,2025年有些不一样,相对于打“价格战”,大多数车企似乎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在智能驾驶领域。

消息面上,多家车企皆释放出了相关信号。

2025年伊始,随着国产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的爆火,岚图、吉利、奇瑞等车企均宣布将接入Deepseek,增强座舱的智能交互体验,意图打破过去座舱同质化的瓶颈。

与此同时,2月10日,比亚迪推出智驾平权战略;岚图汽车CEO卢放也表示,2025年年内,岚图全品类车型搭载华为乾崑智驾或岚图自研的鲲鹏智驾;包括小鹏、华为等企业均宣布今年将推出具备L3自动驾驶能力的产品;上汽被传出要与华为合作的消息;被业内诟病智驾水平偏低的理想也将自己定义为AI科技公司。

在此局势下,特斯拉只是一味降价似乎并无太大挽回局势的可能,其必须要拿出自己的智能驾驶“杀手锏”——FSD。

那么,特斯拉的FSD究竟有何过人之处呢?

首先是端到端技术成熟度高。特斯拉FSD从V12版本起采用端到端神经网络技术,直接从输入的视觉图像等数据映射到车辆的控制指令,减少中间复杂模块。国内企业虽也在向端到端靠拢,但总体仍是以特斯拉端到端技术为底层逻辑,将从前感知、传输、决策等小控制单元组成模块化来实现端到端。

其次是算法数据优势明显。特斯拉在全球拥有大量用户车辆,每天产生海量行驶数据,拥有超过1000万个自动驾驶有效视频片段数据。国内企业数据量相对不足,大部分车企有效视频片段不足百万个,且数据分布场景集中,不同车型传感器配置不同,数据复用性差。

再次是算力水平领先。特斯拉拥有的算力水平已经达到100eflops。国内如华为的算力水平为 7.5eflops,其他车企平均算力大致为3eflops。

最后是成本控制能力强。特斯拉FSD主要走纯视觉路线,依靠摄像头和神经网络算法实现环境感知,无需昂贵的激光雷达等硬件,降低了硬件成本。国内智能驾驶技术多采用融合感知方案,使用激光雷达等高性能传感器增加了整车成本。

特斯拉自研的FSD芯片和硬件架构实现了高度的集成化,提高计算效率的同时,降低了硬件的复杂度和成本。国内部分企业在硬件集成度和自研能力上相对较弱,硬件成本和复杂度较高。

“忙人”马斯克,分些“爱”给特斯拉

图源:特斯拉微博

国内企业是比较尊重特斯拉FSD的技术能力的,为了深入了解该产品,何小鹏曾亲自体验FSD的使用效果。

何小鹏对FSD也有很高的评价,认为“可以达到很高的分数,很多路况处理都很丝滑”。同时还表示:“我相信2025年会是完全自动驾驶的Chat GPT时刻。”

然而,即使强如特斯拉FSD,也同样面对不少发展困境。

首先是传了一年多的FSD入华或许将继续被推迟。

2月20日,盖世汽车获悉,据外媒报道,由于面临被卷入不断升级的美中贸易争端的风险,特斯拉的全自动驾驶技术(FSD)在中国获批可能会出现延迟。

有知情人士向英国《金融时报》透露,尽管此前有迹象表明特斯拉会在2025年第二季度在中国获得开展“完全自动驾驶”(FSD)技术大规模测试的许可,但目前中国监管机构并未给出明确的批准时间表。

获得这一许可对特斯拉在中国推出半自动驾驶功能至关重要,这不仅能增加其自动驾驶软件订阅收入,还有助于提振其在中国这一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上不断下滑的销量。

其次,特斯拉FSD在美国还面临“不被信任”的问题。

2月份,路透社报道称,一辆特斯拉Cybertruck在自动驾驶模式下发生事故,再次引发了公众对特斯拉自动驾驶软件可靠性的广泛质疑。这起事故发生在美国内华达州的里诺市,当时车辆正在使用全自动驾驶(FSD)功能,但未能成功变道,最终撞上了路边的灯杆。

而且在2024年至今,特斯拉FSD曾多次被美国监管机构的调查,涉及与FSD相关的事故以及特斯拉公开宣称的FSD功能。据悉,特斯拉的FSD系统目前依旧处于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L2级别,即部分自动化。

“忙人”马斯克,分些“爱”给特斯拉

图源:特斯拉微博

实际上,若是说马斯克对特斯拉的“关爱”全然没有也定然是妄言。

就近期来看,特斯拉正在寻求在印度获得市场空间。

据彭博社2月18日报道,特斯拉正在印度招聘,这是该公司计划不久后进入印度市场的明确信号。马斯克在美国与印度总理Narendra Modi会面后,此举尤为引人注目。

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却表示,若特斯拉为规避印度关税而选择在当地建厂,将“对美国非常不公平”。由于印度对进口汽车征收高达100%的关税,特朗普称“在印度卖车几乎不可能”。

此前,特朗普在印度总理Narendra Modi访美期间也批评了印度对进口汽车征收高额关税的政策,但双方同意推进贸易协议谈判以解决僵局。 

现下看来,特斯拉的发展问题已然不仅局限于“商战”如此简单,这家公司正在多方力量牵扯中“进退两难”,叠加精力旺盛却有些难以面面俱到的老板——“马斯克因素”,特斯拉急需“救世主”马斯克多加关爱才行。

究竟特斯拉此后的发展路径要通往何处?看客难以轻易洞悉,但“神”如马斯克,或许再错综复杂的拉扯,也能被其捋出一条捷径。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502/21I70419098C501.shtml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微信扫一扫分享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