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斯巴鲁上个季度的利润出现下跌,但该公司依然上调了财年业绩预期,并希望借助新的混动汽车产品,在美国实现销量的回升和市场份额的新高。
上调财年利润预期
2025财年第三季度(截至2024年12月31日),斯巴鲁的批发量下降4.8%至25.8万辆。其中,斯巴鲁在美国市场的销量下跌2.1%,至18.9万辆,影响了该公司的整体业绩;日本本土市场的交付量下降13%,至2.6万辆;欧洲市场销量稳定在7,000辆左右。
上个季度,斯巴鲁的营收下滑1%至1.27万亿日元(约合80.7亿美元);营业利润同比下降21%,至1,472亿日元(约合9.348亿美元);净利润小幅增长4.4%,达到1,544亿日元(约合8.905亿美元)。
供应商模具支出和固定加工成本的增加、更高的保修索赔和不断恶化的销量,都对利润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此外,原材料成本上升和研发支出增加也拖累了季度营业利润。不过,出口业务较强的斯巴鲁获得了巨大的外汇提振,日元的疲软使该公司的利润增加了406亿日元(约合2.578亿美元),但仍旧不足以抵消其他因素的影响。
斯巴鲁Crosstrek;图片来源:斯巴鲁
2025财年的前三个季度,斯巴鲁的综合营收同比增长1.1%,至35,363亿日元,主要是有利的汇率和价格调整抵消了因海外市场竞争激烈和销量下降带来的销售激励成本;但是营业利润下降0.5%至3,692亿日元;税前利润增长2.4%,至4,260亿日元;净利润同比增长6.2%至3,174亿日元。
尽管季度业绩受挫,斯巴鲁还是上调了本财年(截至2025年3月31日)的财务预期。目前,该公司预计本财年的营业利润将达到4,300亿日元(约合27.3亿美元),较此前4,000亿日元(约合25.4亿美元)的预期有所提升,但仍比上一财年的水平下降8.2%;净利润目标是3,300亿日元(约合21亿美元),也高于此前的预测,但仍比上一财年下降14%。
不过,斯巴鲁依然维持了此前的销量预期,预计本财年在全球的交付量将下降2.7%至97.6万辆。其中,美国市场的销量预计将下滑4.2%至66.6万辆,欧洲市场的销量将下滑5,000辆至2.2万辆。
欲借混动产品推动美国销量上涨
根据上文提到的数据,上个季度,美国市场贡献了斯巴鲁近四分之三的销量。就2024年全年来看,斯巴鲁的全球销量为941,758辆,其中在美国市场的销量为667,725辆,占比近71%。毫无疑问,美国是斯巴鲁最重要的市场,没有之一。
斯巴鲁首席财务官Katsuyuki Mizuma在2月7日表示,该公司的目标是2025年在美国交付67.5万辆汽车,市场份额为4.2%。这一销量目标比去年增长1%,将是斯巴鲁自2019年实现创纪录销量(700,117辆)以来的最高水平,4.2%的份额将与2024年创下的纪录持平。
斯巴鲁Forester;图片来源: 斯巴鲁
Mizuma在公司季度财务业绩发布会上透露,斯巴鲁将新款Forester混合动力汽车的生产转移到美国将提振在美国市场的供应量和销量。2025款Forester混动车型的综合燃油经济性较现款车型提高了40%,预计将于今年春天到达门店。
此外,斯巴鲁在美国的畅销车型Crosstrek今年也将推出混动版本。Mizuma称,“我们将在美国为美国消费者生产Forester,因此销量将提高。混动汽车的市场份额正在增加,因此我们希望通过推出强大的混合动力产品阵容来增加市场份额。”
斯巴鲁推出的全新混合动力系统是自主研发,旨在提供更好的动力和效率。随着消费者对纯电动汽车的兴趣减弱,但对油电混动汽车的需求不断飙升,斯巴鲁的混合动力系统恰逢其时。为了提高电动化汽车的产量,斯巴鲁正在改造其位于日本矢岛(Yajima)的组装工厂,以在生产内燃机汽车的同时生产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
除了公布财务数据外,斯巴鲁还宣布调整美国业务的高管人员。曾任斯巴鲁美国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的Tadashi Yoshida将被提升为高级管理执行官,负责该公司的日本销售和营销部门、海外销售和营销部门以及全球销售和营销战略办公室,从4月1日起生效。
此外,Yoichi Hori将接替Yoshida负责斯巴鲁美国业务。在此之前,Hori担任的是该公司战略办公室的首席技术官,已经在斯巴鲁工作29年,工作内容主要聚焦产品规划和企业规划,也曾在斯巴鲁密歇根州安娜堡(Ann Arbor, Mich.)工厂的工作。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502/10I70417942C109.shtml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