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高精地图与定位产业报告(2024版)
  • 品牌向上-2025第六届汽车品牌与营销论坛
  • 2025第五届中国汽车人机交互与体验设计创新大会
  • 2025第六届软件定义汽车论坛暨AUTOSAR中国日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 > 正文

车企集体“怀旧”?物理按键未到退场时

车质网 李丰 2024-12-10 08:09:44

近年来,随着汽车科技不断进步,关于物理按键和触控操作之间孰优孰劣的讨论时常在网络中出现。前不久,现代汽车公开承认,将过多的功能集成在触控屏上是一个错误的决策,并表示即将推出的Ioniq 6电动汽车将配备一个带有物理按键的中控台。此举再次引发了舆论对于物理按键和触控操作话题的关注。

触控操作为何会成为车企的“心头好”

车企集体“怀旧”?物理按键未到退场时
车企集体“怀旧”?物理按键未到退场时

如今,越来越多的车企将新车型的诸多功能都设计为触控操作,看上去确实很高大上,但背后的原因之一其实是与成本有关。可能有人会说,车内那些触控面板、触控大屏成本应该更高吧?以触控大屏为例,前期的投入的确成本会高一些,但这种屏幕是可以通用的,现在各大汽车品牌旗下车型的触控大屏都是一模一样的,再加上销量的逐步增长,这就形成了“规模效应”,成本被均摊后,反而没那么高。而物理按键却完全不同,每增加1个按键,都需要供应商重新开模制作,还要考虑线路问题;生产阶段则需要人工一个个组装起来,费时、费力又费钱。

另外一个原因来自于产品设计层面。物理按键的摆放位置、顺序以及和整体内饰风格的搭配等,都需要设计师挖空心思去琢磨,而且即便是同一品牌下的车型,内饰风格不同,物理按键的设计肯定也是需要调整的。相对而言,触控大屏就简单了许多,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内饰设计,一块大屏就能以不变应万变。这种既能节约成本,又能缩短设计周期的事,车企们当然乐此不疲。

当然,车企热衷于触控操作与市场营销策略也有很大关系。激烈的市场竞争令国内汽车市场极度“内卷”,如何突出产品差异化来吸引目标群体关注显得尤为重要。于是有些车企就打起了车内的功能操作的主意,比如,集成度更高的触控大屏,全车除了“双闪”,车机功能都需要通过屏幕触控操作。这类的设计当然会引起消费者关注,但是不是真的好用,就仁者见仁了。

物理按键就该被取消?

车企集体“怀旧”?物理按键未到退场时
车企集体“怀旧”?物理按键未到退场时

事实上,在取消物理按键这件事上,特斯拉其实起到了一个带头作用,后来不少车企也都在“有样学样”,以至于让众多消费者在潜意识里都认为极致精简即是美。但特斯拉的做法就一定是对的吗?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就是否取消物理按键这个问题,不光是在行业内,在消费者群体中也一直是争论的焦点。

正方的观点很明确,认为现在汽车制造商都在将汽车功能操作改为触控形式,代表了未来的发展趋势。物理按键控制的功能有限,远不如具有高集成度的触控操作先进,是属于燃油车时代的产物,现在已经落后了,无法对年轻消费群体产生吸引力。还有就是物理按键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会带来异响问题,影响驾驶心情。支持取消物理按键的观点认为,落后的东西就应该被淘汰,就好比当年苹果的iPhone取代诺基亚一样。

对于正方的观点,反方对取消物理按键给出了回击,认为汽车和手机产品情况是不一样的,前者关乎到生命财产安全。如果汽车功能操作都改成触控形式,驾驶员操作时无法实现盲操作,势必会导致驾驶过程中的分心,容易引发交通事故。据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调查数据显示,近80%的碰撞和65%的邻近碰撞都与驾驶分心有关。就好比玩游戏机,都是用手柄操作,上面的物理按键可以实现盲操作,眼睛只需盯着电脑或电视屏幕即可。试想,如果手柄都改成了触控操作,那一双眼睛可能就不太够用了。

更重要的一点是,反方观点认为像触控大屏、触控面板等都属于电子产品的范畴,在可靠性方面并不完美,出现故障的几率较大,再加上高度集成的特点,可能就带来安全隐患。车质网的统计数据侧面佐证了这一点,2024年1-11月,“影音系统故障”的累计投诉量为8,053宗,其中,与中控屏死机、黑屏等有关的故障投诉占比约为16.1%,较去年同期提高了6.6个百分点。

另外,之所以有不少人反对取消物理按键,和部分车企的“过度”设计不无关系。一些车企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开始“为了设计而设计”,把简单的功能操作变得复杂化。比如,有的车企将车窗调节按键改成了触控条形式,通过手指滑动来操作车窗升降。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驾驶员就不得不先确定哪个触控条是控制哪扇车窗,然后再调节,不仅操作繁琐,而且还很容易分心。还有一个更典型的例子,就是取消了后视镜调节按键,改为使用中控屏+方向盘触摸板的操作方式。妥妥的用力过猛,将原本操作的优势变为了劣势。

物理按键与触控操作各有千秋

车企集体“怀旧”?物理按键未到退场时
车企集体“怀旧”?物理按键未到退场时
车企集体“怀旧”?物理按键未到退场时

对于物理按键而言,虽然是燃油车时代的产物,你可以说它不好看,但其在车辆驾驶过程中的实用性是毋庸置疑的。2022年,瑞典汽车杂志Vi Bilgare针对当年的12辆不同品牌的汽车进行了车机系统测试,其中包括1辆于2005年生产且没有中控屏的沃尔沃V70。测试内容是在车辆以110公里/小时速度行驶时,让同一位驾驶员在不同的车辆上执行相同的功能操作任务,比如调整空调等。测试结果让很多人意想不到,沃尔沃V70的测试成绩最好,10秒钟内便完成了四项功能操作,而最慢的一辆车足足用了44.6秒。

不难发现,物理按键对于车辆功能控制来说并非“一无是处”,同样有着触控操作无法比拟的优势。原因很简单,物理按键的可靠性更高,而且即便是不同品牌的车型,其位置和形状基本上都是固定的,不容易出现误操作。比如后视镜调节按键,多数车型都将其放在了驾驶席一侧的门板扶手上,即便闭着眼睛都可以顺利操作。另外,物理按键在操作时是带有触感反馈的,让人可以直观了解到功能操作是否完成。

而对于触控操作来说,车企之所以能够用其逐步取代物理按键,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集成化。现在的汽车功能越来越多,动辄就是几十项功能,而物理按键对应的都是单一的功能,如果这些功能操作都使用物理按键很明显也是不太现实的,而且车内也没有那么多的空间来布局。触控操作的集成化优势在这个时候就得以凸显,以触控大屏为例,能够承载的功能数量可以有很多,几十项功能可能1、2个页面就可以完全覆盖。另外就是操作的直观性,相比于冷冰冰的物理按键,触控大屏在功能操作时可以实现“所见即所得”。比如空调风向调节,在屏幕内可以清晰看到风向的变化,而且还能够无级调节,可以更精准地获得自己想要的吹风角度。

物理按键和触控操作应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车企集体“怀旧”?物理按键未到退场时

当然,并不是说物理按键越多越好,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汽车技术的发展,适当做一些精简无可厚非,但至少应保留一些常用的功能按键。比如座椅加热/通风、车窗升降以及反光镜调节等,这些日常高频使用的功能,操作必须要简洁、高效。如果都集成在触控大屏内,或许光找到这个功能就要操作好几步。而触控操作对于车辆功能而言也同样重要,毕竟汽车技术在飞速发展,车辆被赋予的功能越来越多,单纯依靠物理按键也无法全部承载。

实际上,物理按键和触控操作其实并不冲突,各自都有存在的价值,两者更应该和谐共处。比如后视镜调节,就应该使用物理按键,因为在调节过程中,你的视线是聚焦在后视镜镜片上的,这个时候就必须要进行盲操作。而对于车内低频使用的功能,就没必要每一个都设计成物理按键,集成在触控屏里或者一个触控面板就可以解决,既节省空间也不影响功能操作。话说回来,汽车技术发展虽然日新月异,但对于车辆功能操作而言,技术的加持只有用对了地方,才能够提供价值,才能让用户获得良好的使用体验,否则就失去了意义。今年特别火的小米汽车在这方面有着自己的处理方法。同样是高科技智能化汽车,小米SU7并没有像特斯拉旗下车型那样走极简路线,而是在雷军的授意下,在车内保留了部分常用的物理按键,确保高频功能的使用。此前雷军在小米SU7的产品介绍会上还特意进行过强调,“不能学习特斯拉做全触控,物理按键一定要有所保留” 。

总结:

放眼未来,至少在自动驾驶技术还没有完全成熟普及之前,物理按键不会彻底消失,将会与触控大屏、触控面板等触控操作形式共存,或许会以一种更加简单、时尚的方式出现。而这些,就是设计师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了。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412/10I70412783C108.shtml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微信扫一扫分享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