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31日,2024汽车技术与装备发展论坛在苏州召开,政府领导,院士专家,装备、汽车及产业链企业高层齐聚,围绕“共筑汽车产业新质生产力”年度主题,聚焦新技术、新装备、新生态展开深入研讨,探索装备制造与汽车产业的融合发展路径。论坛由1场闭门会、1场开幕大会、2场特色活动和4场分论坛构成,搭建起国内首个聚焦“汽车技术与装备发展”领域的高端对接平台。其中,在2024汽车技术与装备发展论坛之检测认证高质量发展论坛上,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机动车中心副总工程师王军方发表了演讲。以下内容为现场发言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我就接着刚才周主任的话题从环保的角度,但是更短的时间尺度,我们从蓝天保卫战,从十四五关注的内容开始说。其实也是类似的,我是站在环保的角度提一些需求,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什么,但是我们的解决可能还解决的不是特别好,所以还需要同仁各界包括最重要的是检测、大数据赋能,需要一些工具,需要一些智能化的手段去做。
这一页在很多场合都讲过,我们本身车辆的发展与运输应该说是密切相关,尤其是我们在打赢蓝天保卫战在减排这个角度来看,大家都知道空气质量的改善其实取决于污染物大幅度下降,但是污染物的大幅度下降其实取决于各类污染物的减排,其中我们移动源就包括车辆、机械,我们的移动源其实是重型车的氮氧化物占比比较高,我们也知道氮氧化物其实是目前PM2.5和臭氧都非常重要的前提物。我们现在重型车大部分都是一些营运性工具,从运输量来看其实我们国家的公路、铁路、水路货运量在全世界应该都是名列前茅,我们中国的十大港口中有7个港口位于世界前十。
另外我们的货物量逐年还在上升中,刚才周主任也谈到了运输结构调整,在运输结构调整中虽然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是目前实际现实情况就是公路运输占比仍然是主要的,占比差不多在总的货运量中占到了72.4%,当然公路运输主要是由于车辆比如说柴油车,近年来可能还出现了燃气车。对于汽车产业来说我们除了营运车当然还有更多的承运车,2023年的数据来看其实产销量还是三千万以上,连续15年世界第一。这是我们整个产业方面的背景。
另外,从环境质量来看,近年来全国的环境质量改善其实还是非常明显的,但是实际上从解析结果来看,尤其是在长三角、珠三角其实还不是特别明显。在北方地方秋冬季的雾霾包括前两天又有一个重度污染天数,这个还是比较明显的,所以说在这里面各地也进行了一些源解析结果,现在随着工业园应该说超低排放的改造,我们移动源在里面的贡献应该说越来越大,很多城市的源解析结果,就是中间的地图可以看到,当然这是不同年份的结果,移动源的排放占比百分之三十多、二十多、四十多的都有,很多城市已经作为PM2.5源解析的第一大来源,当然重污染天气期间因为大家已经对固体源采取了一些措施,对于移动源的控制力度相对来说没有(那么严),因为移动源本身是牵扯到方方面面,主要是车主、个人用户,所以限制的不太多。所以贡献应该更加突出。
我们也对交通流量站和环境空气质量站的关联分析也可以看出,右边这两张图可以看到在一些空气质量、二氮特别突出的地方和重硫货车的流量密切相关。
从排放上来看,空气质量存在一次排放二次转换的问题,从一次排放来看其实大家可能也知道,因为我们已经连续十几年发布了中国移动源环境管理年报,对于移动源本身的排放每年都有发布。其他的污染源可能大家相对不熟悉,2022年环境统计结果,当然统计都是有边界,2022年环境统计对于移动源来说只统计了机动车。非道路移动基线其实没有统一在内,里面统计结果是移动源,仅机动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和VOC分别是526万吨和191万吨,占比所有的污染源排放是59和29。当然移动源排放统计的不是很全面,当然固体源排放也不是很全面,整体而言咱们二污普的结果,全口径的统计氮氧化物占比也是60%左右。
整体而言,从排放量来说,氮氧化物的排放量移动源整体是全国各大城市包括整体国家层面都是将近60%的级别。
对这么大的减排量我们十三五移动源检测工作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大家可能也都知道首先是车队的清洁化,本身目前国5、国6新能源车的占比其实已经全国层面超过了50%,另外重点地区的柴油质量应该说取得了非常明显的进步,尤其是黑油,原来硫含量最多的时候到了一万以上的PKM,现在即使有超标最多也是一千左右或者两千。已经大幅度下降了,但是这个比例也大幅度下降。
另外就是淘汰老旧车,整个十三五期间淘汰老旧车、黄标车超过4千多万台,还有运输结构调整,但是这个依赖于交通运输部的大力支持,在局部地区有了运煤媒的专用通道线,在局部地区微循环也比较畅通,还建了很多铁路专运线。另外就是重件用车大货的体系建立,比如说钢铁、有色、水泥、电力、清洁运输,倒逼货车电动化、货车新能源化的发展。
另外就是非道路流动机械的管理,包括低排区、编码登记还有非四标准的实施。另外就是移动源本身量大面广数量太多,所以叫科技化监管十三五也取得了比较大的进步。另外就是沿海船舶的排放控制全面形成,所以说才能形成我们最下面这张图,虽然各路交通运输装备不断增加,但是实际上我们的排放量还在逐步缓慢下降过程,这也是我们很多措施带来的成效。
当然我们在面向全世界看,目前移动源本身很多指标,咱们逐步超过了国外或者说我们总量或者由于我们减排速度比人家慢,大家可以看到这几张图国内的这几条线,有的是在缓慢的增加,有的是在直线增加,但实际上不管我们保有量还是排放量逐步都赶超欧美,都达到了世界前列这样的水平。应该说下一步面临的压力尤其是在美丽中国和双碳目标双重压力下,我们减排压力还是蛮大的。
下面还是跟大家汇报下,我们本身目前要做到减排还需要面临的一些问题,我们从分析来看,一是刚才也谈到了整体而言我们最大的难点还是总量太大,我们也知道移动源本身不管是从全量还是从环境统一来看,都占到氮氧化物排放量一半以上,而且车型包括地域集中度还是比较高的,车型比如说就集中在重型货车和非道路机械上。地域特征就比较集中在东部地区,这是我们比较集中的特点。
二是现在短期面临非常大的问题,就是超标的现象比较突出,这个其实是在中央电视台媒体曝光的,山东泗水地方报道了很多柴油车OBD造假的问题,后来同年山东省其实综合整治开展了OBD造假的百日行动,发现大量国5、国6重型车OBD篡改的问题。另外还有燃气车,燃气车本身在用车成本上比柴油车还是要便宜不少,所以说现在重型燃气车每个月的销量在逐步上升,最高比例可能到百分之三四十。尤其是国6的重型燃气车应该是催化剂这样的技术路线。技术路线没有问题,减排能力也很大,但是由于天然气的三元催化剂因为是重型车,所以重金属用的比较多。也就是说价格比较昂贵,所以就出现了很多自己私拆或者被人偷盗,私拆后处理这个现象在重6的车型上曾经一度非常严重,拆了后处理以后排放立马升高30倍,恢复到国0水平,一朝回到解放前。
我们在2021年曾经对于很多地方现场进行调研,当时调研了五十多辆车,缺失率达到了87%,现场就对一些车辆进行检测,当时九辆车中八辆车当时的单车氮氧化物浓度都突破3500PPM。现在国6车的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其实都是100PPM以下,做得比较好的可能都是50PPM以下。但是拆了后处理以后是非常严重的。
这是我们当时做的一些验证,左边是柴油车,右边是燃气车,大家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到,当然这底下分别是国4、国5、国6。大家分别可以看到后处理失效以后车辆不管是国4、国5、国6水平都差不多,其实没有阶段性的区别,控制好的时候国6非常低都接近零排放。对于右边是天然气,天然气大家可以看到排放量大幅度升高,比柴油车增加两倍左右。也就是说我们对同一辆作弊的车宁可要柴油车。如果不作弊的话燃气车的环境效益还是非常可观的。
第二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年检机构,国检机构对于认证形式检验,到了车主手里的时候就是年检环节,但是年检也是由于各种问题,年检本身机构数量大幅度增加,造成恶性竞争,存在特别多的弄虚作假行为。
第三个问题与车辆相比机械的管理制度相对来说还比较不完善一点,我们也缺少像公安部门这样的登记注册、准入管理、把关,所以说应该说尤其是实施非4的时候,非3、非2包括更差的设备还有大量的售卖,而且有些公开的售卖,比如说在电商平台,在山东莱州还有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一条街。这种现象其实说到底还是非常严重,而且没有特别有效的措施,仅靠人去监管有非常大的困难。
还有就是油品质量,前面我们说油品质量有一个大幅度的改善,但是实际上油箱的油品其实企业的抽油,很多地方合格率还是比较差的。
还有就是加油站的油气回收,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地区VOC超标,臭氧超标,这个加油站环节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比较突出。另外是部分地区的车队比较老旧。
下面重点说下我们其实对于前面的一些问题分析,一些需求,其中有些是监管问题,更多可能是需要科技手段去解决这个问题。当然最主要的措施还是十四五的柴油货车空间治理攻坚战的任务。当时提出到十四五末的时候我们车队清洁化、车辆达标化还有运输结构调整包括新能源车的占比都有一些要求。其实总体来说总减排到达标两方面去推动。
第一个其实还是针对我们现在整体排放量比较大,所以我们还是需要从源头进行减排,从这一点上我们还需要完善一些排放标准,比如说在生产环节大家比较知道的,比如说下一阶段国7的标准我们也立了项,希望在国7中能够进行氮氧化物的深度减排,做到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协同减排,非道路5阶段也已经立项,也进行了几年研究。还有摩托车的5阶段、船舶的3阶段,另外还有内燃机车的排放标准。
在现有环节比如说汽车的排放标准在2018年修订完以后目前其实也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尤其是国6车的占比已经特别大的话,在OBE方面还需要进行完善。另一方面船舶也已经立项,可能马上会有征求意见发布,还有在用内燃机车的标准已经对外征求意见。这都是我们从污染物减排,另外是从占用环节的达标维护上有些新标准的相关制定规划。
第二个措施就是用车单位,刚才说了货车运输结构调整是一个重要措施,另外货车本身的能源结构调整,比如说我们希望用电动车、希望用国6或者国7的车,在这里面推进的手段以前是管车主,问题比较多、效率比较低,所以在2020年当时对于重度污染天气应急的时候有一个绩效分级,思路是对于用了比较好的车或者是减排技术比如说像钢铁、水泥或者电厂这样本身是超低排放,用的车又比较好,重度污染的时候可以不停产也可以不限产。
对于移动源本身我们在2023年发了重点行业移动源的监督和核查技术指南,这里面是说怎么样从落实绩效分级行业,从不同行业去推清洁运输,包括公转铁包括电动车,也包括国6车。目前像港口、机场它的领域主要还是工业园,像港口、机场、货场还没有纳入到用车大户这里面,我们希望下一步扩大用车大户的范围。
第三个重要内容就跟我们今天的主题还是比较接近的,我们除了希望在国家层面、地方层面开展一些专项行动,打击弄虚作假的现象以外,其实还是需要有些科技的手段来做一些支撑,比如说我们有大数据、远程的、在线的,我们希望和重点工业园的OD进行关联,持续分析一些车辆,比如说就突然之间氮氧化物就降低,或者他的点位有些弄虚作假,比如国6车的CVN突然就发生了变化,就有可能是刷低点位。希望通过这样的大数据用大数据赋能监管提高一些达标能力,比如说像年检机构也是这样的,年检机构因为车辆本身有些监测数据,如果说能有一些大数据的筛查,在前面已经发现能识别一些作弊的机构。另外有些设备和工具的研发,我们可以非常简单地在监管过程中去年检厂不是光看现场的检测行为,如果有些设备和工具去读一下它的历史记录,能够发现一些问题。这也是目前急需要技术和工具的研发需求。
最后就是非道路机械,非道路机械很多特点是和汽车尤其是发动机厂,既生产整车的发动机又生产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发动机。其实它的技术都是类似的,但是机械终端的监管制度还是没有对齐,还是有些短板。所以目前想到的跟汽车类似的监管环节,一是从源头上,我们可能需要一些各地进行编码,另外监管手段上也希望是采取像汽车这样类似的监管手段,比如说重点场所的监管,低排区或者零排区的监管还有淘汰老旧机械,另外对于弄虚作假的方法、设备、工具,也是非常缺少目前也是急需。
整体而言虽然题目叫打赢蓝天保卫战,强化移动源监管,实际上我更想说的是我们缺少的不是人工的监管,缺少的是科技手段的技术工具、技术设备,所以借这个机会也是希望大家支持,谢谢!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