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2025第六届软件定义汽车论坛暨AUTOSAR中国日
  • 2025第五届中国汽车人机交互与体验设计创新大会
  • 2025第三届AI定义汽车论坛
  • 2025第三届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出海高峰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供应链 > 正文

北京工业大学王超:全球视角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安全与韧性管理

盖世直播 2024-10-09 15:24:15

9月24-26日,“2024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暨第三届中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生态大会”在武汉市举办。本届大会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以“新挑战、新对策、新机遇——推动中国汽车供应链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共设置1场闭门会议、1场大会论坛和4场主题论坛等6场会议,并有供应链发展报告发布、创新成果推介、香港车博会及论坛、中国汽车供应链协同创新全国行首站(东风汽车站)等一系列发布或配套活动。其中,在9月25日下午举办的“主题论坛三:推进供应链发展与服务——延伸产业价值链”上,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王超教授发表精彩演讲。以下内容为现场发言实录:

北京工业大学王超:全球视角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安全与韧性管理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王超教授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大家好!非常荣幸受邀在这里与各位分享关于全球视角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安全与韧性管理的研究成果与思考。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于飞速发展的关键阶段,我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和出口国,更在供应链管理的韧性与安全性方面承担着至关重要的责任。今天,我们齐聚武汉,共同探讨如何在全球复杂的产业格局中,确保供应链的稳健与可持续发展,以应对未来的风险与挑战。期待与大家共同交流探讨,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的持续创新与优化。

今天的报告将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我们将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在全球的地位。首先,我们可以看到2020年至2024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和全球占比的显著变化。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在这五年内表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占全球市场的份额逐年增加。这充分证明了我国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中的核心地位。第二个图表中还展示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出口量占比。可以看到,中国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取得了显著优势,同时在出口量方面也有了飞速提升。这一趋势表明,中国新能源汽车不再局限于本土市场,其全球化布局正在加速推进。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全球范围内的科技革命正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不断升级,而中国企业凭借在电池技术和智能网联技术等领域的创新,已占据了重要优势。

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达到了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区域分布呈现出明显的趋势。首先,成熟市场主要集中在欧洲国家,比如比利时、英国、西班牙等,欧洲市场占据了42%的出口份额,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最大出口地。其次,新兴市场以东南亚为代表,如泰国和菲律宾,这些国家的新能源汽车需求迅速增长,显示出强劲的市场潜力。最后,潜力市场包括中南美洲和中东地区,虽然目前占比相对较小,但随着未来市场需求的增长,预计这些地区将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重要增长点。

根据Automotive News数据,它统计了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名单,我们可以看出在2000年上榜的时候,我国只有7家,到2024年上榜的时候已经有了5家,而且这些上榜的企业在它的营收占总比例从最开始只有3%现在上升至11%,可以看出是不断上升增长的趋势,这显示出2024年我国上榜企业其中宁德时代以413.65亿美元  居于我国的榜首。从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在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链中的地位正在不断上升。根据Automotive News提供的数据,从2019年的7家上榜企业,到2023年已经有15家中国企业进入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与此同时,我国企业的营收占比也在稳步提升,从2019年的3%增长到2023年的11%。左侧的图表展示了2023年上榜的中国企业,其中宁德时代以413.65亿美元的营收位居榜首。

在我们了解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的全球地位之后,接下来我们需要深入探讨这一供应链背后所面临的复杂性和风险。新能源汽车供应链涉及从原材料供应到整车制造,再到售后服务的多个环节,形成了一个极其复杂的多层结构。实际上,这种复杂性不仅体现在产业链的纵深上,还体现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依赖关系上。接下来,让我们看看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的全球化网络。从图中可以看到,新能源汽车的供应链高度全球化,涉及到关键原材料(如锂、钴、镍等)的广泛供应,零部件的制造,以及物流和整车生产的各个环节。这些材料和部件的供应高度依赖特定国家,如锂主要来自智利,镍来自印尼,钴则来自刚果(金)。同时,零部件生产集中在韩国、日本等国,而最终的整车制造基地则分布在美国、德国和中国等地。

接下来,让我们进一步深入到供应链风险的研究分析。这部分内容基于现有文献,揭示了新能源汽车供应链面临的四大类关键风险,包括原材料供应、技术创新、地缘政治、政策不确定性、可持续发展以及金融与成本管理等方面。首先,我们来看原材料供应与技术创新风险。如图所示,文献中反复提到 关键原材料(如锂、钴、镍)的供应链脆弱性。这些材料对新能源汽车产业至关重要,一旦供应中断或价格波动,整个供应链都会受到冲击。此外,技术创新 也对供应链结构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电池技术的快速更新,要求供应链网络不断优化,以适应技术变革。然后是地缘政治与政策不确定性。全球范围内的国际贸易政策变化和各国补贴政策调整,正在重新塑造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的格局。文献指出,地缘政治风险对关键原材料的获取产生了不确定性,进而影响了供应链管理的稳定性。除了原材料和政策的不确定性,文献还分析了 供应链金融与成本管理 的重要性。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的运作离不开资金流的支持,供应链金融创新可以帮助企业平衡成本控制与价格竞争力。最后,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合规 风险也不容忽视,特别是在电池回收和碳足迹管理方面,供应链需要适应日益严格的环境法规和合规要求。

接下来,我们将聚焦我国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的核心风险。这一部分将深入探讨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与传统燃油车供应链的区别,并重点分析关键原材料短缺、技术变革与地缘政治带来的挑战。

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的供应链在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在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方面。相比传统燃油车的供应链,新能源汽车的风险主要集中在三电系统 所需的关键原材料、技术迭代的快速性,以及全球供应链的依赖性。这些原材料(如锂、钴、镍)面临供应紧张和价格波动的风险,进一步加剧了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因此,理解这两者在供应链结构上的区别,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的核心风险。

三电系统的核心在于其对关键原材料的高度依赖,尤其是锂、钴、镍 等矿产资源。正如图中所示,中国对这些关键原材料的 对外依存度极高,例如锂的对外依存度达63%,钴达98%,镍达93%。这些原材料的供应高度集中于少数国家,像澳大利亚、智利和刚果(金),因此供应链的安全性受到国际供需变化、地缘政治和政策影响的威胁,可能导致价格剧烈波动,进一步加剧供应链的不稳定性。

技术变革正不断冲击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尤其是 芯片短缺 和 系统集成 的挑战日益突出。缺芯少魂体现在车规级的芯片和车载操作系统。还缺云端算力的芯片。此外,新能源汽车的 电动化和智能化 需求快速增长,推动了软件定义汽车(SDV)的发展,但传统供应商的技术升级滞后,难以应对这些变化。与此同时,软硬件协同问题 也带来了新的挑战,特别是在电池管理系统与自动驾驶技术的整合过程中。“‘缺芯少魂’:车规级的芯片和车载操作系统。以芯片为例,汽车芯片种类众多,从应用环节主要可以分为5类:主控芯片、存储芯片、功率芯片、信号与接口芯片、传感器芯片等。当前,中国在部分低端芯片领域已经取得一定进展,但在 高端芯片,尤其是车规级芯片的制造能力上依然面临较大差距。比如,美国限制高通、英伟达、英特尔、AMD等对华出口SoC芯片。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全球化布局,供应链的安全性不仅受到原材料和技术的影响,还极大依赖于地缘政治与政策的稳定性。特别是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正给中国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带来重大挑战。从地图中可以看到,全球范围内的政治和政策环境变化,特别是美国、欧洲、南美等地区,对中国企业的 原材料获取、投资合作和供应链管理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欧美国家的去中国化 战略,正在通过政策和国际合作重塑全球新能源汽车供应链格局。以锂矿为例的 地缘政治与政策风险。南美地区,智利的 资源国有化 和计划建立“锂业欧佩克”带来了资源垄断与政策不确定性,增加了中国企业的采购成本和供应链复杂性。与此同时,欧美国家推动 自主供应链去中国化,通过加强外资审查、提高ESG标准,并组建“可持续关键矿产联盟”,进一步限制中国企业获取锂资源的机会,逐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创新实践来应对这些挑战,提升供应链的安全性和韧性。

在供应链风险管理中,前沿技术的应用起到了关键作用。首先,区块链技术 被广泛用于提升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电池和关键零部件的管理中。其次,信息融合和智能优化技术 有助于提高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和灵活性,增强其韧性。人工智能与大数据 在供应链中断预测与需求波动分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提升了供应链的预测能力和管理效率。最后,信息系统与知识图谱 通过优化信息流,支持供应链风险的实时监控与决策。

美国为了降低对外部资源的依赖,特别是在与中国的战略竞争中,正加紧构建关键矿产资源供应链的防控机制。这一机制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 和 风险应对 三个方面。近年来,美国通过立法和政策推动了关键矿产清单 的制定,并与盟国(如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加强合作,构建“友岸供应链”,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此外,推动国内关键矿产的回收替代技术和产业发展,也是美国供应链去中国化的重要手段。

接下来我们看领先企业的风险管理实践。关键原材料供应链风险的创新应对。特别是在电池企业和上下游企业合作方面。电池企业如宁德时代、比亚迪等通过与资源丰富的地区合作,构建了涵盖资源开采、加工、电池生产及回收的完整供应链,确保关键原材料的持续供应。与此同时,上汽集团和青山集团等通过合资合作开发新能源材料,进一步巩固了上游供应链的安全性。技术变革与适应性风险的应对措施,例如蔚来、理想和华为等企业的自研芯片,提升了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水平和竞争力。同时,“软硬芯云”融合模式进一步推动了智能驾驶和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通过自研芯片和软硬件集成,这些企业正在减少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提高应对供应链风险的能力。地缘政治与政策风险下的创新应对策略。特斯拉通过近岸生产、垂直整合和开发新材料来降低供应链风险;而比亚迪则通过本地化供应链布局、多元化供应商网络和全球化市场扩展,有效减少对单一市场和供应商的依赖,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我们看领先企业的风险管理实践-运营层面。宝马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质量追溯 在这一页,我们展示了宝马集团如何通过区块链技术提升供应链的透明度与追溯能力。该技术确保了各个供应链环节中零部件和原材料的可追溯性,PartChain系统通过防篡改和实时验证的数据,实现了供应链全流程的透明管理,尤其是在关键原材料追踪中的应用。奔驰基于数字孪生的全球供应链风险管理 这一页展示了奔驰的Factory 56未来工厂,它通过WLAN和5G网络连接,利用工业4.0应用程序实现数字化生产,显著提高了生产的灵活性与效率。每辆汽车都有“数字孪生体”,可以实时监控生产过程,同时工厂实现了碳中和运营,代表了数字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实践。雷诺的循环供应链模式——“Re-Factory”项目 雷诺公司通过Re-Factory项目展示了如何在循环经济模式下管理供应链,项目包括翻新车辆、材料回收和电池再利用等环节。这种模式不仅延长了汽车的使用寿命,还推动了再生能源的利用,通过创新培训更好地服务于循环经济的目标。

通过创新实践,全球领先企业纷纷采用新技术和策略提升供应链的韧性和可持续性。然而,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格局的重塑,中国如何在这一进程中进一步巩固其战略定位,并应对供应链面临的复杂风险,将成为下一步的关键。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我国如何在全球新能源产业格局的重塑过程中巩固自身地位。我国正从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制造大国,逐步向技术创新中心和产业标准制定者的角色转型。同时,我国市场正在成为全球新技术、新车型的首发地与验证场。通过实施'策源地'战略,我国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影响力将不断上升,进一步引领行业创新与发展。

关键原材料供应链风险的战略应对:面对锂、钴、镍等资源国垄断带来的供应链压力,中国企业应加速锂替代材料的技术创新,并推动全球'采矿-提炼-回收'一体化布局,构建闭环供应链,减少对初级矿产的依赖。此外,通过与政府合作,建立战略储备制度,确保关键原材料的长期供应安全。

技术变革与适应性风险的应对:为应对技术变革带来的供应链挑战,中国企业需提前布局固态电池等新技术,逐步实现锂电池向新型能源电池的平稳过渡。同时,供应链需向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通过区块链和AI技术构建具备自我优化功能的供应链网络。此外,企业还应从组件供应转向系统集成,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提升供应链竞争力。

地缘政治与政策风险的应对策略:构建基于多中心的全球供应链体系: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应积极布局全球多中心供应链网络,尤其在东南亚、南美、非洲等区域,建立不依赖于单一国家或地区的供应体系。建议通过投资当地企业或与政府合作,在当地建立关键材料加工和生产基地,降低对欧美市场的依赖。推进区域化供应链协同与联盟: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构建区域性供应链联盟,依托与沿线国家的合作,发展跨国电动汽车产业合作区,提升中国企业在这些国家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企业应寻求与资源国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确保地缘政治风险背景下的供应链稳定性。全球政策与风险防范机制的建立:面对欧美政策限制,中国企业应构建全球化的风险防范机制,包括对出口市场的依赖性分析、政策变化应急预案等。企业还应在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领域加强合规性管理,减少因国际数据安全问题引发的市场限制。

跨界融合与供应链生态的战略转型:新能源汽车供应链正从单一的生产和物流问题转向跨行业的生态系统建设。中国企业应加强与能源和ICT行业的深度融合,打造综合解决方案。同时,供应链金融创新和绿色供应链建设是推动全球化布局和实现碳中和的关键策略,以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从供应链到供应生态链的跃升:新能源汽车的供应链已经不仅仅是生产和物流问题,它是一个跨行业的生态系统。中国企业应构建跨界合作的供应生态链,打破传统汽车供应链的界限,与能源(如光伏、储能)、ICT行业(如5G、物联网)深度融合,共同打造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电网、智慧城市的综合解决方案。供应链金融创新推动全球化布局:为降低供应链资本压力,企业应探索供应链金融创新,例如通过区块链金融、供应链融资和绿色金融手段,提升供应链韧性和资金流动性。结合国际资本市场,构建“资金+技术”双重驱动的全球化供应链布局。绿色供应链与碳中和战略结合:企业不仅要专注于产品碳足迹,还应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实现碳中和。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应通过碳排放追踪、绿色供应链建设等手段,确保供应链符合全球环保和碳中和要求,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最后,我们谈一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供应链总结与前景展望。

首先,我们总结关键策略与行动计划。战略重点:自主创新与全球资源整合: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必须在核心技术领域保持自主创新,特别是在电池技术、芯片等关键环节的突破。同时,通过全球资源布局,确保供应链的韧性与安全性。供应链韧性与灵活性提升:面对复杂的全球供应链环境和地缘政治风险,企业需加强多元化供应链布局,通过区域化和全球化相结合的方式提升供应链的灵活性与抗风险能力。供应链现代化与数字化转型: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供应链从生产到物流的全程优化,提升供应链的可视化、可控性和风险预警能力。

行动计划:多元化关键原材料供应:针对全球资源供应不确定性,推动锂、钴、镍等关键原材料的多元化布局。通过全球矿山收购、长期供应协议和战略合作,确保资源安全,并推动替代材料的研发,降低对单一原材料的依赖。全球“采矿-提炼-回收”一体化战略布局:加速建立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闭环供应链,涵盖从资源开采、提炼到废旧电池回收的全过程。中国企业需通过直接收购海外矿山资源、投资建设提炼设施,并建立完整的回收再利用体系,确保关键资源的循环利用与再生,降低供应链对初级矿产的依赖。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利用AI、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推动供应链全流程的数字化管理,构建高效的供应链追踪与风险预警机制,提升对突发事件的响应能力。供应链的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通过区块链、AI、物联网等技术,实现供应链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增强供应链透明度和响应速度,确保对全球供应链风险的及时预警和有效管理。供应链区域化与本地化布局:在应对全球化风险的同时,企业需加强对东南亚、非洲等战略地区的布局,推动供应链本地化,确保在不同市场条件下具备调整和适应能力,减少单一市场风险。

最后,我们提出行动倡议:构建安全、韧性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供应链。

政府应该主导的行动:建立供应链风险预警和管理体系。政府应建立国家级供应链风险预警系统,协调不同企业和行业的信息流,实时监控关键原材料市场的波动和地缘政治风险。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和制度保障这些系统的运作,提供企业快速响应的机制。政府的战略引导与政策支持:政府在关键原材料的短缺、技术变革和地缘政治风险方面扮演重要角色。通过制定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包括税收激励、国际合作协议、技术研发资金支持等措施,保障供应链的长期稳定与韧性。

行业协会应该主导的行动:推动供应链透明化与可追溯性建设。行业协会可以引导行业内广泛应用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加强供应链透明度与可追溯性。协会可以制定行业标准,确保所有企业能够采用统一的供应链管理和追踪方式,提高整个行业的安全性与信任度。跨行业协同,强化技术创新与供应链融合。行业协会可以充当能源、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协调者,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与其他高科技产业的合作,推动供应链跨行业融合,提升整个行业的协同创新能力。

企业应该主导的行动:推进全球“采矿-提炼-回收”一体化战略。企业应主动在全球范围内通过并购、合作、投资等方式,布局关键原材料的采矿、提炼及回收,建立闭环供应链,减少对单一资源的依赖,确保企业供应链的可持续性和灵活性。推动供应链透明化与可追溯性建设(企业层面)。尽管行业协会引领全行业的标准,企业应积极采用并实践这些技术,确保自身供应链在生产和物流环节中的可视化与安全性。

通过这些角色的划分,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各司其职,协同推进中国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的安全与韧性建设。

谢谢各位!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410/9I70407062C103.shtml

文章标签: 政策 原材料 中国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微信扫一扫分享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