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市场,极星需要从源头重视起来,以便消解如今的发展症结。
中国新能源车市之乱,相信过去的七个月已经很清楚地向我们呈现了出来。价格战风起,舆论攻势一浪高过一浪,再叠加大环境下的低迷消费欲,市场所表现出的残酷现实,愈发令所有参与市场竞争的车企都深感压力。
从家大业大的传统车企到早已习惯行业互搏的造车新势力,几乎没人可以在如此格局下独善其身。
对于这期间的市场走势,乘联会虽有所明确,随着7月的市场价格拐点出现,恶性价格竞争苗头或被抑制,但与此同时,针对各类车企的营业现状,也直接亮出了“主流自主车企持续走强,新势力表现分化,国际品牌电动化仍需加速”的观点。
“面对的市场不同,自然在企业发展的理念上会有区别。”在激烈竞争态势下,我们很清楚各大车企的市场表现为何不尽相同的底层逻辑,但是,随着全球汽车产业事关电动化转型的关键要素渐渐向中国聚拢,对于多数企业来说,再用全球视角看问题,并不一定算是明智的选择。
尤其是那些主张国际化的电动车品牌,在中国站稳脚跟的意义,远比想象中的更显重要。
而今年是Polestar极星脱离沃尔沃独立运作的第七个年头。历经多年的市场拓张,极星要想成为主流,依旧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好在,在看透电动车发展的大趋势后,极星愈发明白了中国市场在行业转型中所起到的作用。
好饭不怕晚?
在偌大的中国车市,极星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很长一段时间内,或许这就是外界在反复对自我发问的一个课题。
面对大量的中国新势力,一向高冷的极星总显得格格不入。在所有人对电动车是否具有长续航,是否能实现高阶自动驾驶趋之若鹜时,极星所倡导的驾驶乐趣,很难进入主流消费者的视线。
2017年10月17日发布品牌旗下首款车型极星1之后的这几年内,销量上的缓速增加,也一再验证了一个现实,电动车的用户客群大多和往日的汽车消费者并不共情。在新创车企的舆论攻防下,极星汽车就像林中隐士,空有一身本领,却难有用武之地。
看此情形,你要说,极星真的无动于衷吗?那显然是不可能的。只是,基于自身品牌的基本调性,在销量和形象之间,极星更在乎的还是后者。
很多人都认为,随着人们对于汽车的认知,渐渐从交通工具转移到了电子设备上,换车频率的自然上升将决定车企造车时的思路会向着消费电子偏移。
相较于此前所讲究的可靠性和耐用度,车企的研发焦点总会落在如何满足用户的情绪价值,甚至于要想着去主动创造用车需求,进而拿出对应的方案。
那归根结底,对于极星而言,如果非要让这个诞生北欧,坚持汽车本源的品牌低头向着这一方向掘进,不管从何种角度去看,都是脱离实际的。
所以,眼看电动车市场呈现出风起云涌的状态,却难见极星的身影,并不是极星不够努力,而是市场的浮躁遮蔽了这个品牌原有的光芒。
而时至今日,只要你足够了解极星,就一定能看得出来,极星依旧还是那个极星,造电动车的目的仍是在讲究环保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加以优化。唯独不同的地方会在于,从产品研发到趋势探究,极星开始回首看向中国。
上个月中旬,一则有关“极星中国总部迁址南京”的消息流出,曾让外界觉得,极星会对中国市场的业务有所收缩。毕竟,眼看打了大半年的价格战让整个市场落了套,对于任何一家国际车企,此种莫名其妙的市场变化都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但是,仅仅是个一个月,当极星带着新的高管团队亮相在全国首家品牌体验中心——极星上海体验中心上,相较于流言,我更愿意相信,无论外部竞争压力有多大,极星总算想清楚了,从源头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还是免不了的。
今年以来,中国新能源市场的总体表现又是怎样的?
据乘联会给出的数据显示,7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51.1%,较去年同期36.1%的渗透率提升15个百分点。而整个1~7月,新能源车的总体零售量达498.8万辆,同比大幅增长33.7%。
也就是说,别管极星当前在市场上的表现是怎样的。基于这样的背景,即便是从头开始发力中国,此时的极星也还不算晚。更进一步的是,作为品牌下最新产品,有着星纪魅族加持的极星4倒也在实打实地在推进交付中,试图为极星重建信心。
咬定中国不放弃
一直以来,极星都身处在豪华纯电车的市场。自特斯拉一改行业发展的脚本,在这个市场所面临的挑战就从未变小过,而这也着实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极星的发展。
因此,在这里,对于过去几年所取得的成绩,极星总是将笔墨用在了“热销欧美”这样的维度之上。
其实,为了改变如此局限的发展思路,极星也努力过。在极星2高举品牌调性进场后的第二年,极星就在终端市场动过降价的心思。只可惜,极星羸弱的渠道能力,和对彼时消费需求的拿捏,还是拖累了极星在中国的动作。
“关于销量大家很关心,也清楚来自投资人的压力,但对于极星品牌在中国市场的现状以及发展时机我们也有着清醒的认知,我们知道这一定需要时间。”
在面对外部提问,极星科技董事长兼CEO沈子瑜给出的答案很真实,倒了让外界对极星的后续规划有了些信心和耐心。
2022年6月24日,极星正式登陆纳斯达克,以新的股票代码“PSNY”进入资本市场,曾正儿八经地解决了极星资金紧张的问题。那之所以现阶段,极星又选择对去夯实中国战略,无非也需要极星利用中国车市的潜力,为自我发展谋求些筹码。
“一个企业成功最重要的是产品和品牌。”是的,刚刚履新不久的极星科技COO钦培吉也说出了自己对于极星往后发展的理解。
那落到实处就是,针对中国市场,从重新布局新的品牌体验中心,到拿出极星7、极星8的产品企划时,去慎重考虑是否由中国来主导产品的定义,极星总算是想清楚了,脱离过去自我独乐的状态,全身心向中国市场取经,一定是往后几年的发展重点。
当然,为了适应海外市场对于来自中国的电动车所给出的限制,极星也计划将极星3的生产交由沃尔沃位于美国的工厂,以便更好地面向美国和欧洲市场销售。
总的来说,对比目前在行业内发展靠前的电动车企,过去,极星骨子或多或少保留了北欧人的执着,而这样的态度才使得整个品牌的运作太有自己的个性了。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我们发现越来越多迎合市场的品牌依旧被市场驱逐,最后落得个要销量没销量,要品牌没品牌的地步,那说不定,作为一个始终恪守品牌特性的极星,可以有机会在市场趋于稳定之际,重新振作起来。而带着这样的期待,从沈子瑜到钦培吉,再到极星的每一个人,当下所做的一切似乎也就有了意义。
【注意:文章版权归属汽车公社,严禁未经授权私自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汽车公社】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408/21I70402342C109.shtml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