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ContentTcplayer$
盖世汽车讯 有机热电材料有望成为物联网和可穿戴电子产品的柔性能源。然而,与传统材料相比,有机热电材料的无量纲优值(ZT)相对较低,这一直是限制其在热电发电和固态冷却领域应用的主要障碍。
图片来源:《Nature》
据外媒报道,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Chemistry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狄重安教授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Beihang University)赵立东教授及其合作者推出聚合物多异质结(PMHJ)结构,其ZT值超过了1.0。这项研究成果已发表在期刊《自然》(Nature)上。
理想的热电材料应符合“声子玻璃—电子晶体”模型。目前,提高功率因数是开发高性能有机热电材料的重点。尽管研究人员通过评估热导率来提高热电效率,但在过去十年中,由于缺乏针对软材料系统中声子散射的有效策略,提高ZT值的研究一直未能取得重大进展。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提出了PMHJ结构来操纵有机系统的热导率。这种新颖的设计具有周期性排列的纳米结构,每个聚合物层的厚度小于10nm。相邻的界面层大约仅有两个分子层厚,并且表现出多异质结特性。
通过精确控制聚合物层厚度和界面结构特性,研究人员研究了PMHJ结构内声子/类声子热振动的尺寸效应和扩散散射。
研究人员发现,当层厚度沿共轭骨架方向接近声子平均自由程时,界面散射会加剧,导致薄膜的晶格热导率显著降低70%以上,降至0.1W m-1 K-1。此外,他们还发现掺杂的(6,4,4)薄膜表现出优异的电传输性能,功率因数高达628μW m-1 K-2,最大ZT值为1.28,远远超过了目前的有机热电材料。
除此之外,PMHJ薄膜还与大面积溶液加工技术兼容。热电集成器件的归一化功率密度达到惊人的1.12μW cm-2 K-2,凸显了其在柔性电源组件中的应用潜力。
这项研究表明,纳米结构工程能够克服由于低ZT值导致的弱相互作用塑料的局限性,为塑料基热电材料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特别声明:本文为技术类文章,禁止转载或大篇幅摘录!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407/31I70400509C409.shtml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简历投递:zhaopin@gasgoo.com
客服微信:gasgoo12 (豆豆)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