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激光雷达产业报告
  • 2024第四届汽车智能底盘大会
  • 2024第五届汽车电驱动及关键技术大会
  • 2024第二届中国汽车与CMF设计大会
  • 2024泰国汽车市场深度考察(第二期)
  • 第六届汽车新供应链大会
当前位置:首页 > 销量 > 正文

成都问鼎中国汽车第一城 加速“智电”产业升级 | 中国汽车产业新集群

盖世汽车 冯胜 2024-07-29 17:42:02

2023年9月,成都以640万辆的汽车保有量,超越北京,成功问鼎中国汽车第一城。作为西部地区最大的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成都近年来发展迅猛。2023年全市GDP产值为2.2万亿,居全国第7,同比增长6%。全市常住人口超过2,140万,庞大的人口基数不仅给成都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还为消费市场带来了持久的动力。

汽车产业链长、涉及面广、带动性强,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性产业。自2000年经开区被批复成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都迅速成为国内外汽车制造业的投资热土,相继迎来丰田、大众、吉利等世界500强车企的进驻,汽车产业迅速崛起,已基本形成了涵盖整车和零部件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后服务的完整产业链体系。

一、整车和供应链

2023年,成都全市汽车产业保持高位平稳发展,全年汽车产业产值1,898亿元,同比增长10.7%,乘用车产量755,300辆,同比增长9.7%。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为66,010,同比增长114.24%。总体来看,成都地区汽车产业规模庞大,市场消费活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快速,但燃油车产量仍占主导,整体处于新能源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

成都问鼎中国汽车第一城 加速“智电”产业升级  | 中国汽车产业新集群

数据来源:盖世汽车《2024中国主流车企布局图》

如需获取完整高清图,可扫码订购

整车是产值最高的环节,整车制造既能拉动上游原材料和零部件增长,又能推动下游应用端变革,在产业链中占据主导地位。盖世汽车研究院数据显示,成都市乘用车整车厂商主要分布在龙泉驿和天府新区,目前在成都地区拥有本地化产能的乘用车企业有一汽大众、一汽丰田、吉利、沃尔沃、神龙和野马等,车型涵盖小型、紧凑型和中大型SUV和轿车,总产能达154.05万辆。其中,吉利汽车在成都拥有多个生产工厂,总产能为42万辆/年,生产吉利银河、领克、极氪等多个品牌车型,2023年产量为136,586,产能利用率为32.5%。沃尔沃在成都有两座工厂(沃尔沃工厂和极星工厂),总产能为15.05万辆/年,2023年产量为108,208,产能利用率为71.9%。一汽大众在成都龙泉驿有一座年产能为60万辆的工厂,2023年该工厂生产汽车449,359辆,产能利用率为74.9%。一汽丰田成都工厂总产能为10万辆/年,2023年产量为48,652,产能利用率为48.7%。神龙汽车成都工厂总产能为24万辆/年,2023年产量为38,846,产能利用率为16.2%。野马汽车成都工厂总产能为3万辆/年,自2022年初停产至今,尚未恢复生产。

2024年成都市乘用车生产企业产能规划情况

生产企业/工厂

产能(辆)

吉利汽车

420,000

沃尔沃

150,000

极星

500

一汽大众

600,000

一汽丰田

100,000

神龙汽车

240,000

野马汽车

30,000

合计

1,540,500

数据来源:盖世汽车研究院预测数据

成都目前正处于新能源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成都市通过招商引资,引入龙头,加速产业培育,已初步构建起了较为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截止到2023年底,成都地区聚集了博世、江森、马勒、宁德时代、中创新航、亿纬锂能、蜂巢能源、东方电气、比亚迪、商汤科技等新能源和智能网联领域关键零部件企业,产品覆盖底盘、汽车电子、动力电池、燃料电池电堆、半导体、车载芯片、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系统等重要领域。

电动化领域,成都市政府通过不断引入头部企业,带动本地产业发展,培育本地化配套服务能力。2021年5月,中创新航投资280亿元,在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电池研发中心和生产、销售基地,设立华西总部、电池工程和先进技术研究院,打造中创新航华西产业集群,带动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在蓉落户。2022年7月,亿纬锂能投资100亿元,在成都建设20GWh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

此外,成都在氢能产业领域发展已初具规模。2023年,成都市氢能产业规模达130亿元,位居全国第七,空压机、车载储氢瓶等关键零部件市场份额位居国内前三,牵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申报,推动成渝地区推广645辆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开通成渝“氢走廊”,建成14座加氢站,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超500辆。目前,成都市已聚集东方氢能、亿华通、厚普股份、中材科技、荣创新能、清华四川研究院、四川大学、电子科大、西南交大等100多家企业和科研机构,拥有氢燃料电池系统、电解槽、氢阀门等30余个氢能关键产品,已初步形成了“制-储-运-加-用”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构建了以郫都区、龙泉驿区、彭州市、新都区为核心的发展格局。根据《成都市推动氢燃料电池商用车产业发展及推广应用行动方案(2024—2026年)》计划,成都将加快形成以氢燃料电池商用车为主的汽车产业新质生产力,抢占国内氢燃料电池商用车产业新赛道。未来三年,成都将聚焦建设“绿氢之都”,采取超常规举措,实施“六大工程”,推进重点项目46个,总投资170亿元以上,推动氢能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5%以上,规模三年翻一番,进入全国前五。

智能化领域,引育芯原微、成都华微、森未科技、黑芝麻、地平线等10余家汽车芯片类企业和汇通西电、克莱微波科技、成都微光、锐芯盛通等关键硬件企业。软件方面,拥有德赛西威、中科创达、中瓴智行、中兴汽车电子、希迪智驾等知名企业,具有较强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软件开发能力。建成投运中德智能网联测试基地,开放测试道路390公里,搭建仿真测试到封闭测试再到开放验证的全测试体系。

根据盖世供应链数据统计,成都市汽车产业链相关企业有2,222家。其中,电子电器类企业稳居榜首,共427家,占比19.2%。其次是通用工艺类企业,有263家,占比11.8%。其后,分别是与新能源汽车强相关的汽车芯片、智能网联、电动化相关企业,分别为252、225、184家,占比依次为11.3%、10.1%和8.3%。

成都问鼎中国汽车第一城 加速“智电”产业升级  | 中国汽车产业新集群

数据来源:盖世汽车供应链平台

成都市汽车产业链相关企业TOP10(单位:家)

成都问鼎中国汽车第一城 加速“智电”产业升级  | 中国汽车产业新集群

数据来源:盖世汽车供应链平台

二、产业政策

聚焦“电动化、智能化、氢能化”三大重点方向发力,推动汽车产业建圈强链行动。为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成都相继出台了《成都市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年)》和《成都市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从产业规模、创新能力、基础设施、要素资源等维度出发,锚定了成都市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目标和方向。明确提出,到2025年,成都汽车产业整体规模力争达到3,000亿元,实现汽车本地整体产量达10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突破1,500亿元,保有量达80万辆,产量达25万辆,产业整零比提高至1:1,整车产能利用率、企业本地配套率分别提升至70%、50%以上。到2030年,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具备较强国际辐射能力。

在电动化领域,成都将聚焦纯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主攻方向,加快汽车产业提档升级,加速推进电动化。围绕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电动整车等方面精准布局,将重点研发高镍低钴正极材料、高循环寿命负极材料,带动锂电设备以及铜箔、铝箔等精密结构件发展。支持企业开发超高速叠片等先进工艺,持续研发高比能锂金属电池、全固态电池等新一代动力电池产品,支持企业开展动力电池回收、梯次利用和固废处理服务。重点发展高密度、高效率、高速化的驱动电机,探索应用宽禁带材料功率模块的新型逆变器技术,布局车用碳化硅(SiC)宽禁带大功率器件。整车方面,重点发展纯电动、增程式混合动力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导入领克、极氪、极星等新能源整车项目,推动现有整车企业提升产品能级、导入热销车型。在氢燃料电池领域,将重点发展低铂高性能膜电极、高性能低成本金属双极板、高活性催化剂等材料和部件关键技术,积极发展高精度流量计、氢气检测系统、高性能传感器、制加氢一体机等关键零部件及设备开发,支持开发长寿命、高性能、低成本氢燃料电池电堆系统,推动成都地区氢能产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在智能化领域,成都将聚焦车规级算力芯片、高性能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等硬件开发和智能汽车操作系统、智驾系统、中间件等关键软件产品研发,推进辅助自动驾驶、高级别自动驾驶的研发及量产应用,探索发展完全自动驾驶。加强智能座舱集成系统研发,培育全栈解决方案提供商,重点突破机器视觉、语音识别、触摸识别、生物识别等交互技术,推进HUD、全数字化仪表、DMS等产品开发。车联网方面,推进车载网关、T-Box、OBU等产品研发,支持运营商加快新一代车用无线通信网联(5G-V2X)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动网联信息协同感知产业化应用,加快网联协同决策与控制关键技术攻关。

三、市场状况

盖世汽车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成都地区乘用车终端销量为140,543辆,同比上涨22.3%。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55,523辆,同比上涨48.4%,新能源渗透率达到39.5%。

成都问鼎中国汽车第一城 加速“智电”产业升级  | 中国汽车产业新集群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39.5%。一季度,成都地区新能源销量为55,523辆,新能源渗透率同比上涨6.9个百分点。其中纯电车型销量31,518辆,整体市场占比22.4%,插混车型销量24,005辆,在整体市场占比17.1%。一季度燃油车销量为77,203辆,占比54.9%,同比上涨8.6%。

成都问鼎中国汽车第一城 加速“智电”产业升级  | 中国汽车产业新集群

中国品牌渗透率超56%。一季度,成都地区中国品牌销量78,937辆,占比56.2%。欧系37,510辆,占比26.7%,日韩系和美系分别为12,316辆和11,780辆。中国品牌销量榜单中,问界M7以2,987辆占得第一,秦PLUS和星越L分列以2,494辆和2,044辆,位列成都地区中国品牌销量榜单二、三名。欧系前三名分别为朗逸1,789辆,速腾1,655辆,奔驰C级的1,608辆。日系销量前三名分别是轩逸、RAV4和锋兰达,销量分别为1,175辆、783辆和654辆。美系前两名被特斯拉ModelY和Model3占据,销量分别为4,797辆和1,642辆,第三名为凯迪拉克CT5,销量为682辆。

成都问鼎中国汽车第一城 加速“智电”产业升级  | 中国汽车产业新集群

大众是成都地区销量最高的品牌。一季度,成都地区品牌销量TOP5分别是大众、比亚迪、吉利、长安和特斯拉。大众凭借强劲的品牌和产品优势,以17,015辆稳居成都地区一季度销量第1名。比亚迪以12,066辆排名第2,吉利、长安和特斯拉分别以7,058辆、6,561辆和6,439辆的销量,位居第3~5名。

成都问鼎中国汽车第一城 加速“智电”产业升级  | 中国汽车产业新集群

SUV最受成都地区消费者青睐的车型。一季度,成都地区SUV车型销量74,170辆,占比52.8%,轿车销量为60,184辆,占比42.8%。SUV车型中,消费者更偏好特斯拉ModelY、问界M7和星越L,分别为4,797辆、2,987辆和2,044辆。在轿车车型中,成都地区消费者最喜欢的车型是比亚迪秦PLUS、朗逸和速腾,分别为2,494辆、1,789辆和1,655辆。

成都问鼎中国汽车第一城 加速“智电”产业升级  | 中国汽车产业新集群

一季度,10~20万元是成都地区购买最多的价格区间,销量为60,695辆,占比43.2%。其次为10万元以内和20~30万元区间,分别销售28,306辆和27,528辆,占比20.1%和19.6%。

成都问鼎中国汽车第一城 加速“智电”产业升级  | 中国汽车产业新集群

作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城市,成都发展潜力巨大。随着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步入新能源“快车道”,在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和产业政策的不断刺激下,成都地区有望在新能源产业转型方面,迎来新的突破。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407/29I70400354C110.shtml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微信扫一扫分享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