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ContentTcplayer$
盖世汽车讯 人体粘液(如鼻涕)可能不是人们首先想到纳米机器人可以游动的地方。但是,除了鼻子,这种粘乎乎的分泌物还存在于肺部、胃、肠和眼睛等器官,并起到保护作用。据外媒报道,研究人员开发出微小的、以酶为动力的“鼻涕机器人”,并在老鼠身上证明了它们可以突破防御性的粘性层,有潜力更有效地输送药物。相关报告发表在期刊《ACS Nano》上。
(图片来源:ACS期刊)
鼻涕通过将病原体和刺激物困在粘性屏障中来保护细胞。但是,这种保护作用也阻碍了局部药物治疗。药物分子可以附着在小纳米颗粒上,从而更容易地穿过屏障,或者与其他有助于溶解粘液的化合物一起施用。研究人员希望将这些策略结合在一起,因此制作出一个纳米大小的鼻涕机器人,以分解粘液的过氧化氢(H2O2)为燃料。
为了制造纳米机器人(10个排列起来的这种机器人可以覆盖一个红细胞),研究人员将过氧化氢酶附着在多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上。这些颗粒的孔隙中可以填充药物分子,帮助它们像特洛伊木马一样潜入粘液防御系统。初步测试表明,当与H2O2一起施用时,过氧化氢酶可以将过氧化物燃料分解为氧气和水,从而推动机器人前进。
接下来,该团队使用实验室培养的人类肠道细胞来构建肠道粘液层模型。该机器人可在15分钟内穿过模型的粘液层,而未对下面的细胞造成明显伤害。
考虑到粘液通常每10分钟到4.5小时被清除和再生一次,如此短时间可以防止机器人被粘液层困住和清除。对小鼠结肠的进一步测试也证实了这一结果,表明纳米机器人在穿过粘性层时不会损伤细胞或组织。
总体而言,该团队表明,在所部署的纳米机器人中,大约有28%成功穿过了粘液屏障,比粒子的被动扩散比例高出60倍。而之前的测试使用不同酶或其他分解粘液的药物将扩散率提高了约10倍。
研究人员认为,这种鼻涕机器人是药物输送系统富有前景的候选项,尤其是那些被粘液屏障阻碍的药物输送系统。
*特别声明:本文为技术类文章,禁止转载或大篇幅摘录!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407/25I70400079C409.shtml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简历投递:zhaopin@gasgoo.com
客服微信:gasgoo12 (豆豆)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