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一汽奔腾B70龙腾版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2款车型,1.5T领创型售价11.59万、1.5T领跃型售价12.59万。
从去年12月奔腾B70 2.0T版上市,如今,奔腾再次推出搭载1.5T版的奔腾B70龙腾版,并且进行了多项升级。
上市后,奔腾B70形成了经典版、龙腾版、2.0T版三大产品系列共7款车型布局,可以为用户带来不同价格、不同动力、不同配置的差异化选择。
可以看到,尽管燃油车市场逐渐萎缩,但奔腾持续推出燃油车型,仍然想守住燃油市场的市场份额。
图片来源:盖世汽车
龙腾版车型怎么样?
奔腾B70龙腾版依然沿用全新家族化设计语言,前脸为无边框前格栅,上方由LED灯带将两侧点阵式日间行车灯连接,颇有张力,车头两侧依旧采用多边形包裹的日间行车灯组,看起来更具辨识度。外观包括珠光白、魅夜黑二代、量子红、富勒银。
车身侧面,新车修长,侧腰线为“凌峰式”设计,尾部采用鹏展式大掀背设计。新车采用密辐式轮圈设计,更有层次感。车尾方面,配备有贯穿式尾灯,加上具有运动风格的鸭尾造型,提升了运动属性。
车身尺寸方面,新车为中型轿车,长宽高分别为4855mm*1840mm*1455mm,轴距为2800mm。自相较老款车型,新车在车身长度方面增加45mm,不过与去年12月上市的车型尺寸一样。
内饰部分,新车采用简约化设计,配备了全新一体化座舱,中控台上搭载了一体式双联屏,由7英寸液晶仪表盘和12.3英寸中控车机组成,空调出风口也采用了贯穿式的设计,科技感有所提升。
智能配置方面,新车标配D-Lift 6.0车联网,搭载科大讯飞3.5语音套件,华为HiCar互联、亿连两大系统,覆盖鸿蒙系统、安卓系统、ios系统,手机车机资源共享。
另外,新车配备了远程控车、电动尾门、雨量感应雨刷+自动头灯等配置,新增了透明底盘(1.5T领跃版)。
作为燃油车,奔腾B70龙腾版也拥有L2+级别的智能辅助驾驶。该功能包括:SACC全速自适应巡航、前碰预警系统FCW+主动制动系统AEB、车道偏离预警LDW+车道保持辅助LKA、智能限速提醒ISA、远近光自动切换功能HIC等。
动力方面,奔腾B70龙腾版搭载1.5T发动机,最大功率124kW,最大扭矩258N·m,匹配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
图片来源:一汽奔腾
为何还推油车?
目前,插混和纯电市场份额正在极速扩张,相对的,燃油车市场则逐渐被蚕食。
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产销量连续15年稳居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 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预估,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有望达到1300万辆,增速约40%,整体渗透率超40%,乘用车领域单月渗透率更是有望超50%。
事情正朝着业内预估的方向前进。中汽协数据显示,2024年1-3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1.5万辆和20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8.2%和31.8%。
随着新能源车的攻城夺地,燃油车正在逐渐势弱。
数据显示,2023年,汽油车新品数量从同期的56款下降到了27款,插混车型(不含增程)新品从同期的20款增加到33款,增程式新品从7款增加到10款,纯电车型新品数量在50款以上。
市场就那么大,燃油车企和新能源车企开始加码竞争力度。而在2024年开年,油电市场就展开了大战。由比亚迪带领的新能源车,打起价格战,并喊出“电比油低”的口号。
不过占据燃油车市场大部分份额的传统车企不甘示弱,也纷纷降价。包括奔腾在内的多个品牌和车企,也开始不遗余力的推出燃油车型,颇有燃油车保卫战的气势。
其实,从当下的舆论来看,纯电车的增速已经比不上插混,而插混之所以能够后来者而上,主因还是因为政策和没有里程焦虑。这也能看出消费者的倾向。正是如此,尽管新能源车市场快速增长,但是燃油车仍然有其优势。
以一汽奔腾为例,数据显示,一汽奔腾2024年一季度销量成绩为26418辆,同比增长16%。其中,奔腾B70销售12684台,单车月均已超4千台。与新势力车企的销量相比,这一销量也是可圈可点的。可以看到,燃油车依然拥有不少的市场。
目前,虽然新能源势头正盛,但燃油车基盘还在,消费群体也不会很快转变。传统车企继续深耕燃油车市场,并以燃油车的利益反哺新能源的发展,不失为一种两全之策。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404/16I70389043C109.shtml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