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 HMI行业正迅猛崛起,从2021年北美车企的初步尝试,到如今各大厂商纷纷融入3D元素,其发展趋势已不可阻挡。
2024年3月15日,在2024第四届中国汽车人机交互创新大会上,凯朴硕科技(CapsuleTech) 3D开发负责人李逸飞表示,凯朴硕科技(CapsuleTech)早在2022年便洞察到HMI向3D转型的趋势,并迅速布局研发,于2021年为高合HiPhi Z项目成功实现基于8155平台的虚幻引擎HMI量产。Hiphi Z项目量产已逾一年,其HMI的复杂性和前瞻性在行业内仍处于领先地位。
结合此案例,李逸飞展开整体开发流程的经验分享。他还提到,3D开发强调设计与开发间的无缝合作。设计师利用3D工具精准还原设计意图,开发人员则借助3D引擎完美呈现设计效果。设计师甚至可直接参与开发过程,实时调整量产效果,确保双方沟通顺畅,大幅减少修改成本。一旦发现需求难以短期实现或画面质量不足,团队可迅速反馈至产品端,灵活调整策略。
“因此,当设计和开发的壁垒被打破后,我们可以得到前所未有的视觉效果和用户体验。”
李逸飞|凯朴硕科技(CapsuleTech) 3D开发负责人
以下为演讲内容整理:
3D HMI 量产交付之路
3D HMI行业正迅猛崛起,从2021年北美车企的初步尝试,到如今各大厂商纷纷融入3D元素,其发展趋势已不可阻挡。
凯朴硕科技(CapsuleTech)早在2022年便洞察到HMI向3D转型的趋势,我们迅速布局研发,并于2021年为高合HiPhi Z项目成功实现基于8155平台的虚幻引擎HMI量产。Hiphi Z项目量产已逾一年,其HMI的复杂性和前瞻性在行业内仍领先。
HiPhi Z项目自立项之初便以游戏化体验为核心,通过技术架构创新,实现了一镜到底的流畅体验。我们突破了传统开发流程,采用虚幻引擎整合ADAS、APA等功能,使用户能在车内无缝切换至内饰、ADAS或电池管理,享受沉浸式交互。
HiPhi Z拥有目前量产车机中最丰富、最复杂的模型,全车内外饰模型高达88万面,不仅满足美学需求,更实现了与实车信号的联动调整。其矩阵大灯和氛围灯均有精细展示,尤其是三角形矩阵大灯,我们为其定制了三套主题,每套主题的流水动效等都精准复刻。
图源:演讲嘉宾素材
值得一提的是,HiPhi Z在8155芯片上实现了流畅的车机系统运行,全场景(包括ADAS、APA等耗能场景)均能达到60 FPS满帧运行。在后期移植到8295平台后,实现全车机120fps的稳定运行。
HiPhi Z项目的成功,为3D开发提供了宝贵经验。接下来,我将分享如何从0到1实现此类项目开发。
3D整体开发流程
在3D开发领域,开发流程与2D截然不同。传统的2D开发遵循“瀑布式”流程,从市场营销或产品部门获取需求,再传递给设计部门,最后由开发团队实现。这种流程耗时较长,产品落地周期数月之久,设计人员和产品人员需耐心等待。
相比之下,3D开发强调设计与开发间的无缝合作。设计师利用3D工具精准还原设计意图,开发人员则借助3D引擎完美呈现设计效果。设计师甚至可直接参与开发过程,实时调整量产效果,确保双方沟通顺畅,大幅减少修改成本。一旦发现需求难以短期实现或画面质量不足,团队可迅速反馈至产品端,灵活调整策略。
模型处理环节
在了解整体流程后,我们深入探讨各开发步骤。3D开发的首要任务是模型处理,模型作为画面基石,其质量直接影响渲染效果。若模型处理不当,后期可能出现光影不自然、边缘锯齿等问题。为追求最佳效果,我们从数百万面的工业模型出发,逐步优化至移动端流畅运行的状态。
至于模型面数,并无固定标准。不同车型需求各异,需通过实际测试确定。以HiPhi Z为例,其车模高达88万面,但仍能在8155芯片上实现60 FPS流畅运行,证明合适的优化可平衡高面数与流畅性。
以轮毂为例,其复杂轮廓要求我们为每个轮毂分配2.5万面的模型预算。虽然这在其他项目中可能相当于整车的模型预算,但设计团队坚持保留轮毂细节,与开发团队紧密合作,经过测试与协调,最终在确保性能影响可接受的前提下,保留了这一精致轮毂于量产模型中。
图源:演讲嘉宾素材
模型处理完成后,下一步便是为模型增添材质。在3D引擎中,材质与着色器紧密相关,着色器是一系列指令,指导GPU如何渲染画面。着色器的实现方式灵活多样,可以通过连线方式或纯代码方式实现,这使得shader编写成为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我们通过精心编写的shader,不仅实现了画面表现的多样性,还在后期进行了大量优化,确保在不损失画质的前提下,大幅提升运算效率。
以车门为例,我们运用了一种独特的shader技巧——Vertex Color,通过这一节点将车门分区,实现单一shader表现多种材质的效果,从而节省了计算资源。
材质处理完毕后,接下来是打光环节。光影对于展现车身质感至关重要,合适的打光能让车身线条更加流畅。在移动端,光源主要分为静态光和动态光两种。静态光一旦放置便不可更改,而动态光则可在运行时调整其范围和位置。然而,动态光的使用需慎重,因其对性能的影响较大。在车载设备算力有限的情况下,建议优先使用静态光。
图源:演讲嘉宾素材
若需在静态光条件下实现动态光照切换,我们建议分别制作白天和晚上的光照版本,并通过程序进行切换。特别是晚上的打光,对打光师的技术要求极高。在昏暗的夜晚,需巧妙添加人造光源以凸显车身质感,同时保持夜晚的氛围。这一过程需反复测试和调整,每辆车的打光都是独一无二的。
当材质和模型处理完毕后,便可进入特效制作阶段。特效的添加需谨慎,虽能提升视觉效果,但也可能对性能造成较大影响。内饰场景是车机系统中渲染最复杂的部分,涉及空调粒子特效、内饰模型、实车联动以及氛围灯等。我们为氛围灯编写了复杂的shader,以确保其交互性和可编程性。为确保3D展示模型与实车效果一致,并在此复杂场景下保持60 FPS的流畅运行,我们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优化。
代码实现环节
美术环节完成后,接下来便是代码实现部分。
需要强调的是,美术与3D开发代码并非孤立环节,而是需要紧密合作的。以座椅动态调节为例,美术人员需在座椅模型上预设锚点,供开发人员以之为中心进行旋转和位移操作,这样方能实现功能的完整展现。
图源:演讲嘉宾素材
另一个显著例子是运镜。HiPhi Z以其独特的“一镜到底”效果著称,涉及数十个机位,对机位管理和运镜走向的要求极为严格。运镜融合了技术与艺术的精髓,难以仅凭文字准确描述所需的运镜感。为此,我们让开发团队构建运镜系统,并将相关美学参数暴露出来,使设计师能直接上手调节。设计师可在系统中填入所需的焦段、位置、光圈等信息,从而精准控制运镜走向。这种方式不仅减少了沟通成本,还大幅缩短了修改时间。
代码完成后,优化工作随之展开。优化需明确性能瓶颈所在,我们借助一系列工具来识别问题。例如,使用ADB和 Snapdragon Profile工具可查看CPU、GPU内存占用情况,监控CPU频率,甚至实现CPU锁频功能,确保数据对比的准确性。此外,RenderDoc工具能够分离渲染画面的各个通道,为美术优化提供指导。
通过项目内部和美术资源的优化,我们实现了显著的性能提升。以Hiphi Z项目为例,从初版到量产版,资源占用量大幅下降,内存减半,显存减少至原来的三分之一,材质更是减少至五分之一。然而,当性能优化到一定程度后,可能会遭遇平台期,此时需考虑在引擎层面进行修改。
例如,3D引擎原本是为游戏开发者设计的,因此某些功能和模块可能并不适用于车机环境。我们可以根据需求裁剪不必要的模块,如AI和Navigation模块。此外,针对车机特点,我们调整了线程管理机制,优化休眠和触发机制,减少无用线程在后台的运行。
基于Unreal 4.27引擎的public release版本,我们进行了优化对比。结果显示,优化后的版本在CPU占用量和包体大小方面均实现了显著减少,分别为原来的三分之一和一半。这充分证明了优化工作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有些主机厂或友商在尝试使用引擎时可能遇到性能问题,这往往是因为引擎未经充分优化,未能发挥其潜力。因此,我们建议如有引擎优化需求,可使用我们经过优化的引擎进行测试,以获得更客观、更具量产参考性的数据。毕竟,这一引擎在HiPhi Z项目中已经得到了充分验证。
整个3D开发流程已大致梳理完毕,若从宏观视角审视,这一流程与敏捷开发颇为相似。始于用户故事,经产品需求梳理,至规划会议定调。规划会议至关重要,产品开发与设计团队需齐聚一堂,共商需求、协调合作。需求明确后,随即进入联合设计与开发阶段,共创Demo雏形。
接下来是各类测试环节,包括单元测试和功能测试等,确保产品质量。最终,通过验收测试,一个sprint周期便告结束。在团队磨合良好的情况下,我们甚至能在一周内完成一个sprint,迅速获得可交互的准量产Demo。这一Demo在对接产品需求和向上级汇报时,均能直观高效地展现成果,并获得中肯反馈。获得反馈后,我们将其与预期比对,若有出入则重启sprint,若相符则进入后端集成阶段。
关于架构,或许有人感兴趣。在此简要说明,我们的3D引擎位于整体架构的App Engine层,与各级Service协同工作。上层APP层则负责车控、车设应用及音乐等功能的展示,通过开窗口形式调用下层服务。
开发告一段落后,测试与集成完成,但挑战仍未结束。Bug时常以各种形式出现,尤其是已集成至系统的Bug,因包体精简和符号去除,报错信息常为乱码或内存地址,需借助工具反向编译定位问题。
总结
回顾HiPhi Z项目,我们庆幸能参与如此高创新度的项目。作为开发供应商,我们深感未来需更深入地融合设计与开发。因此,我们已在其他项目中尝试让设计师与开发团队从头开始紧密合作,以期呈现更出色的效果。
图源:演讲嘉宾素材
展示的另一项目尝试中,当2D设计、开发与3D真正融合时,我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设计效果和用户体验。2D与3D元素和谐共存,即便更换3D场景,2D元素仍能与之和谐对应。在3D场景下,我们更尝试大胆的场景假设,如ADAS与导航地图的融合,虽国内数据敏感,但国外已有实践,这为我们提供了品牌差异化的新方向。
图源:演讲嘉宾素材
即便在音乐等以2D元素为主的领域,加入少许3D特效也能显著提升原有质感。因此,好的3D不只是复杂模型和转场,它也有可能是对一个原本就很精美的2D元素的点缀和提升。
由此可见,3D HMI的未来仍有无限可能。期待和业内人士携手合作,一起打造出更优秀,更智能,更有价值的座舱体验。
(以上内容来自凯朴硕科技(CapsuleTech) 3D开发负责人李逸飞于2024年3月15日在2024第四届中国汽车人机交互创新大会发表的《从0到1:3D HMI 量产交付之路》主题演讲。)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403/22I70386639C106.shtml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