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车是不是过时了?两三年之内,燃油车真的要消亡了吗?
对此,2023年12月11日,在2023中国汽车设计大会上,长安汽车全球设计中心副总经理田纪宇表示,燃油车赛道还会持续很久。一方面,中国的市场非常广大;另一方面,放眼世界市场,并不是所有国家都真的有新能源基础条件,尤其是在汽车出海的背景下,燃油车这条道路依旧会有很长时间的存续价值。
田纪宇还谈到,长安一直把设计放到公司层面战略的高度,发展到今天,两条信念为公司带来了巨大价值。第一点是一直坚持自主创新,要把设计的新颖度、设计的领先性做到行业的前列;第二点,多维的人才矩阵是非常重要的,多维指的是多地域、多国籍、多种文化,只有用这样的方式,才能真正集百家之所长。
田纪宇|长安汽车全球设计中心副总经理
以下为演讲内容整理:
技术变革催动设计创新
首先什么是驱动设计创新的根源,这里列举了几个点。技术变革是设计创新的根源,设计很多时候涉及深化品牌的个性,创造视觉的交互,以及通过设计进行深层次地把用户和产品联系到一起。我们觉得这些点都对,但都不全面。为什么这么讲,回顾长安汽车的历史,会发现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引领设计创新的点是不一样的。举个例子,长安的设计和乘用车的设计被广泛的群众所认知是在2010年以后。当年推出的一系列经典产品的出发点是什么?很简单,当年的市场上国外品牌很红火,但他们并没有带给中国消费者非常直接刺激的产品,所以我们走出了第一步,某种程度来说是第一批真正把设计摆到台面上的中国企业,像CS75当年非常硬派的SUV风格,是通过造型层面走到用户的前面。
图源:长安汽车
逐渐往下走以后,整个市场在发生变化,竞争也在发生变化,长安设计在2017、2018年的时候做了又一次的变革,我们通过造型层面更新的设计手法,让车、产品力能更深层次扎根在用户心中。典型的例子就是我们发布的UNI系列,无边界格栅,这是长安汽车的首创,大家也会发现目前中国的汽车行业有很多跟进者。我们当时考虑的就是怎么样通过创新的元素,真正能够走到更前面。
再往下迎来了另一个设计的变革,在2018、2019年左右,新能源浪潮的到来,用户需求变了。到2021年、2022年左右,我们又发生了变化,新能源多了以后,我们思考怎么样在设计里面通过设计的手法,真正提给用户更多更新的价值,所以我们采用了新的设计手法,把场景、用户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基于一个场景去打造一款车,由内而外打造一款车。
总结来说,我们认为触动汽车设计发生变革的因素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很多。触动汽车创新发展变革有很多机遇,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团队,这个团队必须要能够在关键的时候有敏锐的触觉,同时有高度的执行力,并且有非常高效的效率,只有这样真正才能在风来的时候能飞得起来。
长安的设计执行策略
长安真正把设计放到了公司层面的战略性高度,从公司的第一位开始,希望通过设计去引领,通过设计真正带给公司和用户不同的价值。这里我呈现是当前长安设计的状况,长安设计发展到今天,国内国外四个国家的团队加在一起,有700多人的队伍,但所有的队伍在目前为止都基于从2003年开始公司的战略,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设计创新这条路。我们做对了两点,第一点是我们一直在坚持自主创新,要把设计的新颖度、设计的领先性一直做到行业的前列。第二点我们认为非常重要的就是多维的人才矩阵,多维指的是多地域、多国籍、多种文化,因为只有用这样的方式,才能真正集百家之所长。
2023年长安发生了一件比较大的事情,整个品牌更加去强调品牌化,做了区分,自主领域有五个品牌,新能源方面有长安启源、深蓝汽车、阿维塔,启源是面向主流的家用群体,深蓝是面向更加年轻态的群体,阿维塔是面向中高端的群体,这是长安汽车针对新能源这条新的赛道的三个突破点。
图源:长安汽车
同时引力系列是我们面向传统的油车以及混动市场保留的经典序列,海城品牌是我们在面向物流产品保留的独立品牌。公司大的战略是希望我们把市场进行细分,针对每一个市场能够真正打透。从2023年4月开始,我们整个团队进行了一次组织机构的重组,简单来讲就是把团队跟品牌能更紧密地贴合。
从最开始的策划端开始,我们现在的做法是整个策划、创意设计、产品开发到后期的营销,一整套跟品牌强关联,跟用户强关联的体系,形成完整的闭环。在设计当中,我们倡导一种模式不单纯是造型板块怎么样开展设计,而是怎么样真正能把品牌这条线上所有的部门拉进来,大家进行共创和共同的定义,一起更好地找到目标的市场,找到目标用户,以及找到造型真正落地的核心点。
接下来我会举一些具体的例子给大家展示长安针对不同品牌的思考。首先第一个是纵横万象,这是我们给长安引力序列设定的主题,为什么长安还要继续做燃油车,我们公司一直在讨论这个话题,燃油车是不是过时了?是不是两三年之内真正消亡了?我们的结论是可能这个赛道还会持续很久,一方面是中国的市场非常广大,另一方面我们放眼世界市场,并不是所有国家都真的有新能源基础条件,在国家战略讲究出海的前提下,燃油车这条道路依旧会有很长时间存续的价值。纵横在造型设计上用了很多显性直接的元素,用了游戏座舱的打造和敞蓬跑车的理念。我们想传递给社会一个信息,虽然是燃油车,但是大家依然有同等享受最新的科技、最时尚设计的权利。
第二个品牌叫做启源品牌,启源品牌是长安主品牌下面向于新能源产品的序列。启源序列是长安面向当下主流消费群体的一款产品,它代表的是长安品牌向新能源的跃迁,从设计之初考虑的一个点就是这群用户到底需要的是什么。在设计里面,我们把它叫做扶光设计美学,整个设计美学传递出的情绪价值非常简约,但是我们希望让用户感觉到它非常高级。在此基础上,为了符合新能源车产品设计的调性,我们会尽量用一些简洁的行面加上数字化的、符号化的设计,去突出设计的要点。
在设计里面刚才提到启源序列在长安是有两个分支序列,刚才A07是A序列,同时还会有SUV领域的Q序列,承接当下的用户。我们自己在长安内部还在做一个新的探索,它的序列设计理念出发点和之前传统的汽车设计有一些差别,因为我们自己在内部也是在做更新的探索,包括设计流程的重构,整个项目开发的重构都是在新的序列里面去进行展现和体验。
在序列里,我们由内而外、由基层架构层面开始进行新的打造。长安目前在打造的SDA平台新的要素是硬件可插拔、场景可编排、生态可随需以及系统自进化,基于平台的调性,我们从产品的定义出发思考汽车的设计,首先这款产品当时在做的时候考虑到了当下比较热门的群体,就是家庭用户里面有很多求新的人,他们追求理性的生活方式,注重轻露营的场景,针对用户需求,最后我们讨论了一个价值点是希望带给他一室一厅一露台,一厅更多指的是传统的用车空间,当家庭真正坐在车里面的时候,我们能给他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和认知。一露台是这款产品的突破点,我们考虑怎么样能把车和环境、车和自然打通,真正能够让用户在用这款车的时候享受到他和自然的交互。
最后我介绍一下深蓝这个品牌,深蓝在长安谱系的定义里面它是面向于一群年轻态心态的家庭用户,这群用户他们的用车是什么样?从产品的内部来讲,我们用设计来链接人与自然和科技,这句话很泛,因为每一家都在做这个尝试,但其实对我们来讲,年轻用户更多需要的是拒绝千篇一律,在产品的设计上,我们希望通过外观打造的是有独特的图形化印记,第一眼开过去就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图源:长安汽车
目前深蓝SL03和S7这两款产品,上市以来非常火爆,我们刚才提到的设计思路是在研发过程中我们的思考,从现在的销售数据来看有非常有意思的契合。这两款产品目前购买的人群基本上聚焦在了30岁以内,90%作业的用户都是这样的年龄层,同时也会吸引年龄更大的心态年轻的用户。
未来发展思考
针对以上做个小的总结,长安汽车怎么思考应对未来竞争的格局,首先有一个点,最近大家都在讲AI设计,其实和AI产生的模式很像,AI模式是在前期给一些关键词定义,基于这些关键词AI会通过算法最后输出和产出。某种程度上设计的逻辑和这个很像,但设计不是AI不是自动化就能得来结果的。AI里有个核心的点,并不是你给的输入越多越好,某种程度上越精准越好,对于我们长安设计现在体会到的点,面对纷纭复杂的整个社会,不同的需求以及不同品牌价值观也不一样,我们需要怎么做?
需要向AI设计一样精准地输入,输入来自几个方面,首先是基于用户层面必须深入打透用户的需求。其次在这个领域里,我们有很多自己的诉求,有品牌的诉求,因为刚才定义的几个品牌,我们从公司内部预设了价值观和目标方向。我们有品牌的诉求,也有自己的技术主张,比如说新技术怎么搭载怎么应用。整个设计过程是从外部、人、用户诉求和内部的诉求真正整合到一起,并且在公司内部形成自上而下的高层战略决策,团队基于决策坚定不移地执行,这是我们认为在当下纷纭复杂的环境里,真正能够把设计打透做深入的比较有效的思路和方式。
图源:长安汽车
长安设计团队除了五大品牌序列的产品以外,也在尝试怎么能够引领公司更长远地发展。城市之希是我们的设计团队基于对未来的城市用车场景思考,以及当下的技术解决方案之间想了个办法,怎么通过设计把它串联起来。设计团队给公司高层提供的建议,如果考虑到10年以后甚至更长远一点的远未来,我们的公司要怎么发展。整个公司完全有可能从提供产品到出行服务,可以融合成为城市的一部分,这也是长安造型设计团队能带给公司和社会的价值。我们希望能和在座的各位同行一起,不断地进化破局,真正打造中国设计的春天。
(以上内容来自长安汽车全球设计中心副总经理田纪宇于2023年12月11日在2023中国汽车设计大会发表的《设计之力——塑未来创新之源》主题演讲。)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312/26I70375910C109.shtml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