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汽车的市场表现令人惊艳。比如出海、自主品牌的市占率、新能源品牌的渗透率迅速崛起,震惊了国际同行。
2023年10月19日,在第十一届汽车与环境创新论坛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表示,欧盟的反补贴调查恰恰证明了中国汽车的产业和转型升级走在了世界前列,说明我们正走在汽车强国的路上。接下来,反倾销、反补贴、碳壁垒、技术壁垒等问题将接踵而至,但这是我们走上汽车强国路的必经之路。没有人能阻挡我们,此时我们要有定力、有信心、要坚持长期主义。
付于武认为,长期主义不仅是态度,更是汽车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的价值观。要坚持长期主义,要做百年企业,要有敬畏之心——敬畏产业、敬畏市场、敬畏科学技术、敬畏汽车行业的创新团队。
付于武 |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名誉理事长
以下为演讲内容整理:
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汽车届的各位同事,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想对“第十一届汽车与环境创新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这个论坛与众不同,它由从海外回来的一批优秀的专家们发起,后来有了盖世汽车的加持,论坛更加精彩。
中国汽车产业走在强国路上
这两年,中国汽车产业进行着非常不易的转型和升级。疫情三年中,中国汽车企业没有躺平,而是在出海、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等方面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今年的欧洲慕尼黑车展、上海车展,世界汽车业惊叹于中国汽车的发展速度。
我刚刚和几位从欧洲回来的同行进行了交流,强烈感受到国际同行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充分肯定,当然也有某种担心。
我认为,欧盟发起的反补贴调查不是坏事,这说明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转型升级,走在了世界前列。说明这条路是对的,说明汽车产业正走向强国的路上。
反倾销也好,反补贴也好,以及碳壁垒、技术壁垒等问题会接踵而来。但这可怕吗?我认为并不可怕,这是我们走在强国路上必须要经历的。2000年左右,我多次率团到美国,那时我就说,“怀疑什么也不能怀疑中国汽车市场”。今天我想说,“怀疑什么也不能怀疑中国汽车人走向产业强国的决心”。没有人能打败我们,没有人能阻挡我们,只有我们自己才能打败自己。
坚持长期主义,保持敬畏之心
今天,我想与各位分享,现阶段要有定力、要有信心、要坚持长期主义。什么叫长期主义?我认为,这不仅是态度,更是汽车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的价值观。
要坚持长期主义,要做百年企业,首先要有敬畏之心。什么叫敬畏?敬畏产业、敬畏市场、敬畏科学技术、敬畏我们的创新团队。我们要有敬畏之心,把汽车产业进行到底。
我们还要坚持。中国人不缺少勤奋,不缺少聪明才智,但某种意义上缺少奋斗坚持。华为就表现出了奋斗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这值得汽车人学习。有观点认为华为技术透支差不多了,问界5表现不好,但华为没有躺平,推出了问界7,最近问界7大卖,这就是华为精神在汽车业的表现。
坚持长期主义,专注做好汽车业
我们还要专注,不能搞短期、不能短视,我们要坚持长期主义,专注努力做好汽车业。汽车学会网站公示了2023年的汽车创新团队,每年只评选一个,宁缺毋滥。今年出现法士特变速箱创新团队,提名人就是我。
7月5日,我们到陕西调研,我本人是研究变速箱和箱调的,我多次到法士特,但这次的感受完全不同,第一是震撼,第二是感动,感动从何而来?50多年之前,在岐山94号信箱,如此艰苦的情况下,硬生生干出了今天的法士特,至今它的铸件、锻件仍然在沟里,那真感动。而且他在重型变速箱上成为了世界老大,总量超过了VF,这样的创新团队是值得敬佩的。
一个月之前,我和赵福全到了AVL李斯特公司,我十分想看像了AVL李斯特这样的百年老店是怎样完成转型的。去之前,姜宏先生跟我说,新能源和智能化的收入已经占到李斯特AVL的50%,去了之后发现它的营收在新能源和智能化已经占75%。晚上李斯特请我们吃饭,他也很高兴,所有东西对中国人全部放开。在疫情最严重时候,他们完全没有裁员,但是集体降薪10%。然后他个人投资干新能源,主要是氢能和智能ADAS,这是个百年老店,50年的法士特,75年的AVL。他们在转型中坚持长期主义,创造了平凡中的不平凡。
当前,我们正走在关键的历史阶段,即从现在开始,用十年或二十年建设产业强国,此时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做好自己的首要前提是要把长期主义坚持到底。
谢谢各位!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以上内容来自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于2023年10月19-20日在第十一届汽车与环境创新论坛发表的致辞演讲。)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310/26I70367331C108.shtml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